读《青碟》有感
里,我读了《青碟》这本书。
青碟出生在手艺人慢慢消失的时候,7岁那年,被嘲笑,一气之下,打碎了珍藏着的一只青碟。自此一病不起。
他12岁的时候,村子里来了一个补碗匠。补碗匠挨家挨户讨碟碗补,可是大家都说不想补,转了一圈,唯一的收获便是青碟奶奶的那只碎碟。
青碟从补碗匠的讲述中,了解到了自己家族中没落的做碗祖业,也了解到与奶奶之间的爱情故事……这只碟是青碟的专门为青碟的奶奶烧的。成亲时,这只碟就是贵重的聘礼。奶奶一直把它当做宝贝。这样的爱情,让很多人羡慕,而手艺人对工作的热忱和执着更让人动容。
读了这本书,我感慨万千。“补碗了,补碟哟—”这是生活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们一种无比熟悉的声音。
以前的,每天都有补碗匠、桶箍匠、磨刀匠、木工匠等民间手艺人来走村。那时,村里人舍不得扔掉破旧的碟碗桶盆勺,只要还能修补,一定修补。
然而,现在的乡村却不一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珍惜东西,有一点儿破就扔掉。如今,有很多古老的技艺都已经失传,不像过去,各种各样民间工匠从四面八方走来,挑着家当,一声一声地吆喝着,在每一条老街、每一条小巷中留下足迹。时间都去哪儿了?那些工匠又去哪儿了?随着时光的流逝,一条条小巷变成了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我们只能对渐渐消失的民间艺人寄予一份深情和一种无奈……
但,就算他们走了,他们的精神也会流传下去,为世人所铭记。他们是旧时乡村的一张独特的“名片”。
今年暑假,我去了“圣城”曲阜,看到了一个关于活字印刷术的短片。活字印刷术是古代的一种技艺,曾经大为盛行,但临近现代,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现在,活字印刷术已经重新被人们想起。
相信总有一天,这些失传的技艺会再次出现在人世间,继续发出它们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