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师陈寅恪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这是一位离开人间后所有著作保持繁体出版以留赠来者的先生。
这是一位被无数人尊为大师,甚至连剑桥大学都将汉学教授之职虚席以待的中国学者。
因磨难双目失明,屹立讲台的他仍目光如炬,一袭青衫,站出了中国学者的精神。
先生治学,以史学为最,他的文章并不高明,句法亦乏善可陈,但被胡适赞为“当今治史学最为渊博的人”,源自于先生以史料为据,能将一件事的脉络理得一清二楚。这样一位当时无大部头著作,无博士学位,而位居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
梁任公先生力荐其录用时争论:“本人虽然著作等身,但加在一起也没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
而这样一位不曾崭露头角却被如此盛赞的国学大师,最终也确实带领中国之史学,奔涌向前。
呐喊一声震世人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他痛恨那些作壁上观的看客,面上是冷漠与麻木的“呆像”。冷漠的呵斥他所看见的认为的中国人的劣根性。
所幸,在先生去后,有真的猛士不惮前驱,有麻木的看客悚然惊醒,在他把所看到的时代投射给这个时代之后,有更多的人听见了呐喊,这个时代也望见了“彷徨呐喊两悠悠”。
这便是鲁迅,起身于压迫与腐朽间挥动笔杆的文人鲁迅,痛骂黑暗的战斗者鲁迅。被郁达夫赞为“最能代表这个时代”的先生鲁迅!
他痛恨世人的麻木,绝望于国人的愚昧与怯弱,他本可以安于家中,或委身政府,甚至做做收藏,。但他毕竟是不甘,他为了自己心中的真理,发出呐喊,毫不留情的揭露国人的精神疾病。但结果终究是令先生失望了,他便希望肩住黑暗的闸门,给孩子以光明。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群盲竭尽蚍蜉力,不废江河万古流。”
以一己之力,硬生生拔高了一个时代国人的精神高度,给了无边黑暗一丝微茫的火光。
先生当如是!
风号大树中天立
将百岁高龄,仍双目威严,见证过一个时代,仍坚如古松。
他的是非曲直,由后人评说。独立思考,表里如一,便是梁漱溟先生一生的信条。
这位和毛主席是故交的老先生,曾遭到文化大革命的摧残批判,仍始终保持“寂兮寥兮,独立不改”的精神。“无我为大,有本不穷”,也便是他历尽磨难后人格和道德的写照。
先生为自己写了座右铭:情贵淡,气贵和。惟淡惟和,乃得其养。但这位崇尚淡与和的老人,却在压迫下扛住了无数人的中伤,便如风中大树,立于中天。
民国百年,是中华历史最为昏暗的一百年,但在这一百年间,无数仁人志士涌现,担起了民族复兴之重任,成了昏暗年代里的一束光。
便如王大鹏先生所言:吾辈祀以国殇,奉之为国士,高山仰止,永怀不敢或忘。
国士之谓,便如几位先生,生于国土,立于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