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里斯多夫》读后感800字

磨难修筑成长的路

――读《约翰・克里斯多夫》有感

罗曼・罗兰在曾在此书中写到:随他们对我如何说,如何写,如何想。他们都不能使我不成其我。

罗曼・罗兰,相信很多人对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一生的著作不多但时至今日都能给人一种开导指引的精神力量的存在。1915年他因《约翰克里斯多夫》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主。这是一种多么值得骄傲的荣誉。罗曼・罗兰本人的形象和他在小说中塑造的主人公克里斯多夫非常的相似,他一生都在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并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约翰・克里斯多夫》是一部鸿篇巨制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小说中的三个主人公分别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各自代表着罗曼・罗兰对于那个时代的欧洲国家的看法。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

尽管小说的结局带有悲剧色彩,还是不能把它的基本精神作为悲剧意识来理解 ,因为小说主题的侧重点是欧洲新一代民主主义者的“超人使命”,他们不仅要重新缔造一种文化,而且要重新缔造一个新的人类。罗曼・罗兰在小说中正是试图通过他的人物来设想一种全新的文化和一个全新的人类社会,从而开拓了欧洲人道主义文学的广阔前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阿拉贡认为“这部小说打开了20世纪的门户”。所以在近代法国小说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它的特殊价值一是作为社会小说对欧洲现代文明腐朽衰落的现实作出了有力的批判,二是作为观念小说以一种新的人道主义思想对一代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本小说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阅读去理解小说所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我还在结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理解主人公心境和那种热血奋斗的大无畏精神,甚是佩服。因为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在这种环境下的克里斯多夫历经重重的精神上的磨难后的重生与自由,才是最值得歌颂的地方。现实中的我们面对压力大多数是来自外界物质上的磨难,很少有人承受着精神上的磨难。但是青少年自杀的新闻最近几年层出不穷,让我感到心痛。每每看到这类新闻,我脑海里总浮现出克里斯多夫所经历的的磨难,难免会生出一丝不解。是当代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了还是外界给予的磨难太多了。

虽然克里斯多夫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但是在那个精神备受打压的时代,整个社会充满了压抑的气氛下,有人会站出来并且鼓起勇气与整个社会去斗争。这种精神上的磨难是多么的痛苦,以至于我在读这本小说时都会感叹自己出生在一个充满民主自由与爱的社会是多么的幸运。当代的我们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当中,社会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压力可以基本保证是不存在的了。每个生命个体的存在,都有一定的意义存在。谁都没有资格去剥夺一个人活下去的权利,除了自我选择放弃。

成长的路程上面磕磕碰碰是难免的,我们要有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那些磨难。把磨难当做修筑成长路途上面的垫脚石,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哦。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9676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7月26日 14:35
下一篇 2024年7月26日 14:35

相关推荐

  • 《天空在脚下》读后感500字

    这个我读了一本叫《天空在脚下》的书。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米瑞的小女孩,她和在巴黎开了一家小旅店。有一天,一位看起来很忧伤的陌生人来到小旅馆住下。他叫贝利尼,曾经是一个走钢索的特…

    2023年6月3日
    201
  • 珍惜资源,爱我国土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她幅员辽阔,拥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她是屹立在地图上的一只雄鸡,她是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九曲、万里,都代表着中华民族刚毅不屈的…

    2024年6月9日
    144
  • 3d电影观后感

    “哇,真恐怖啊!”“这是什么东西啊?”“呀,救命啊!”电影院里发出各种各样刺耳的尖叫声。我也沉浸在惊险刺激而…

    2024年4月3日
    149
  • 美丽人生,珍爱生命作文400字

    我有一本书,书名是《生命的奇迹》,书中讲的是海伦・凯勒的故事,她是一位双眼盲、双耳聋的女士,她认为生命是多彩的。我真不明白,在一个黑暗的、没有声音的世界里生活,从没领略过五彩缤纷的…

    2024年8月9日
    109
  • 《童年》阅读感受500字

    读《童年》有感――挣脱父母溺爱的羁绊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该作…

    2024年6月30日
    129
  •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200字

    里,我看了很多的书,其中我最喜欢看《两小儿辩日》。 它里面讲述了孔子到东方留学,在路上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斗嘴。 小孩甲说:“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离人最近,中午的时候离人最远。” 小孩…

    2024年7月21日
    17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