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批判性思维浅析19世纪美国农奴制度废止问题
――重读《飘》《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
站在高中学习唯物主义史观的高度上,我再一次重读了《飘》《汤姆叔叔的小屋》这两本成书时间相近,阶级立场却截然相反的小说。往日困惑不解的差异竟是一体两面的,19世纪奴隶制野蛮神秘的面纱也被逐渐揭开。
《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里,作者着重叙写了奴隶的悲惨遭遇和奴隶主的残忍与无情。生活最悲惨的无疑是种植园里的黑奴,他们被像牲口一样对待,终日劳作却又得不到足够的食物和休息,而奴隶主却可以随意鞭打虐待他们。地位略高一筹的管家奴隶,虽然不缺乏吃穿用度,但也有可能因为主人家庭的变故或无常的喜好而被像物品一样卖掉,远离他们的亲人和子女。最为残忍的是管家奴隶往往会接受到比较好的教育,甚至会形成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一旦有了理想,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巨大反差就会让他们更加痛苦。
而在《飘》这本书里呢?大部分奴隶,不论是劳工奴隶还是管家奴隶,生活都还是不错。管家奴隶虽然需要每天干活,但是他们有固定的干活时间,不会劳累过度。家里的管家奴隶或者女主人亲自给他们做饭,帮他们做衣服,如果他们生病了,女主人还会悉心的照看。而如果他们受伤了,还会准许休息一段时间。而至于管家奴隶,更是生活的很好了。他们几乎不再是奴隶,变成了家庭的一分子。他们会管教家里的每个人的行为,甚至可以反对和阻止。所以,《飘》里面的奴隶可以为南方作战,和想解放他们的人作战。所以,即使已经没有了奴隶制,黑人长此以往的生活习惯却很难发生变革,妈咪、波克这样的奴隶还会一直跟在思嘉他们的周围,将自己视作大家庭的一份子。
两本书中的奴隶和奴隶主都很具有代表性。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从来都是一体两面的,任何事情绝不是非黑即白。这个世界上有善良的奴隶主就会有邪恶的奴隶主。有善良的奴隶就会有邪恶的奴隶,单从历史局限性的角度完全固化人物形象是不全面的思考。但奴隶制度的存在毕竟是违反人性的,始终不能适应当时的资本主义下的生产力条件。但是当时美国仓促的解放黑人奴隶,缺乏教育和行之有效过渡政策的行为之利弊,决不可妄下定论。
当时的环境下,对解放奴隶呼声最高的要数北方人,而这些人往往是很少甚至从来都没有接触过黑人的。他们的信息都是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或者从报纸上了解的信息,而这些东西很容易被政客控制。他们只是从一个人类的同情心去考虑这件事情。但是他们往往都有一个误区,认为黑人奴隶在思想、情感、认知上和他们一样。他们也忘记了去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解放后的大批奴隶究竟该怎么谋生?社会该怎样接待这样的人?
事实情况是,受到过教育的奴隶毕竟是少部分。这部分人有思想有情感,能够同情他人、帮助他人,这些人如果被解放,可以像一个白人一样工作生活,社会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奴隶,他们几乎没有接受过教育,他们一直在种植园工作,因为变得卑鄙、残暴、无知。这些人,被牢牢的控制在种植园里,不会对社会造成伤害。如果这些人一旦直接到社会上,一下子失去了约束和管教,他们立刻就会肆无忌惮,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安全隐患。这里并不是说他们不值得同情,而是他们不应该直接没有经过改造的过程,就被解放。
所以,南北战争仅仅过了五十年,美国的种族冲突就愈演愈烈。白人思想里一直对黑人有深深的歧视,他们只期望着解放奴隶,却从来真正期望白人和黑人平等相处。当种植园不能再养活黑人,他们开始大批的涌向北方,这时候北方人才发现解放奴隶意味着什么。当北方人真正接触到黑人,他们才发现虽然自己不想奴役他们,但是心理却总不免歧视他们,这时他们才真正体会到南方人的心理。于是解放奴隶之后,北方却出现了只有白人能做的汽车,只有白人能去的餐厅,和只有白人能上的。黑人的地位看似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升,却因此埋藏下更深的祸根。没有真正文化融合的白人和黑人在此后一百五十年里硝烟不断,始终没能做到人权平等。于是之后才会有了马丁路德金这样的黑人领袖,去追求黑人真正的解放。
直到今天,种族歧视的问题在美国也还没有解决。近期弗洛伊德一案引发的冲突也同样值得我们深思。到底怎样才能在不同种族中谋求“和而不同”式的共同建设和发展?时至今日这些从名著中汲取的精神力量仍然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