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之用,和为贵。”和,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中,传达着中国人的精神,装点着今日的美好。
“和”是形声字,且由“禾”与“口”构成。让每一个人口中都有粮食享用,便是最基本的和谐,这是否是它造字的一个秘密呢?
“和”的本义是一种笙类乐器,有“和谐、协调”之意。夫妇间感情的融洽,犹如相互调和好的乐器,恩爱默契,过着琴瑟和鸣般的生活。夫妇间的“和”,乃是万事“和”的根本,如果这种最基本的“和”都无法建立,那么社会,甚至国家的大“和”该从何而来呢?
有了音乐,便渴望歌唱,而一个人唱歌很无趣,需要有人来应和,这种相互的内在联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人与人之间便形成了一条条结实的纽带,感情也随之建立。每个人多一点和气,以温和的态度对待他人,空气中充盈着和洽安宁的味道,少一分浮躁,少一分争端,少一分猛烈,让和谐之风吹遍每家每户。“气收自觉怒平,神敛自觉言简,容人自觉味和,宁静自觉天宁”,或许描述的就是这种境界。
然而,想要取得“和”,并非是一件易事。从古到今,国家几经分裂到统一,费了数不尽的血汗,路遇无数的坎坷,实现民族的团结与融合,而民族之和,又是由民族的宽容所度化的。历史上汉藩融合带给我们的惊喜,我们必须加倍珍惜。跨越历史的长河,港澳的回归,让祖国领土趋于完整,同样是来之不易的。千千万万儿女为之激动,心心相惜,不也是一种“和”吗?
和平正是当今世界所向往的,而中国也正为之努力。中华民族的大度和宽容正是在一次次的民族之和契机中体现出来的,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参与各种外交活动,援助多项领域,极尽全力地把自己融入世界的舞台,展现大国风度,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愿意从万里奔向中国,体验中华文化,这不也是一种融合吗?
不同的冰雪融入相同的河流,是为和;不同的河流注入相同的,是为和;不同的面朝同一片天空,是为和。万物相融,以和为贵,因和而美,正是因为“和”,才创造出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