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文言文翻译的九大易错点

警惕文言文翻译的九大易错点

  翻译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语文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考生在翻译文言文句子时,除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外,还要警惕以下几个错误。

  一、误译文言实词

  例1。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后汉书·邓寇列传》20xx年高考天津卷)

  [误译]光武责难那位太守,并向邓禹问道:“将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解析]“难”在古代汉语中有两个基本用法:①读“nán”,困难,与易相对;②“nàn”,责难,责备。这里的“难”字取第一个意项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很难”。“守”也有“镇守、防守”“太守”等义项。根据语境,上文讲“光武定河内”,下文问“诸将谁可使守”,“守”字显然是“防守”“镇守”之意。

  [正确译文]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问道:“领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二、误译文言虚词

  例2。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宋濂《杜环小传》20xx年高考广东卷)

  [误译]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但是道路遥远难以到达。

  [解析]句中的“但”是强调作用的副词,应译为“只是”,不表示转折关系,这个义项中学教材中出现过,如《陌上桑》中的“但坐观罗敷”。

  [正确译文]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成行罢了。”

  三、译文用词不当

  例3。 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后汉书》20xx年高考四川卷)

  [误译]不合礼义的工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

  [解析]“俸”即俸禄,指封建时代官员的薪水。“工资”,按期付给劳动者的报酬。二者虽有相似之处,时代感不同,内涵也不尽相同,不可用“工资”代替“俸禄”。

  [正确译文]不合礼仪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

  四、语言不合规范

  例4。 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后汉书》20xx年高考四川卷)

  [误译]然而你当初不惜以非常宝贵之身,使君王翻白眼儿。等到你做官享受俸禄之后,却又听不到匡救的方略,真是做官与隐退都没有根据了。

  [解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白夹杂,“身”“匡救”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身”可译为“生命”:“匡救”可译为“匡时救世”。②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翻白眼儿”显然是口语化的。

  [正确译文]然而你当初不惜以非常宝贵的生命,使君王发怒。等到你做官享受俸禄之后,却又听不到你匡时救世的方略,真是做官与隐退都没有根据了。

  五、不辨感情色彩

  例5。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晋书·皇甫谧传》20xx年10豫南五市联考题)

  [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解析]“耽玩”,深深地爱好玩味,带有褒扬色彩,可译为“沉醉”(深深地处于某种美好的境界之中);译文中的“沉湎”是贬义词。

  [正确译文]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致废寝忘食。

  六、误译原句语气

  例6。 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后汉书·邓寇列传》20xx年高考天津卷)

  [误译]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难道不可以吗?

  [解析]译文处理为一种强烈的反诘语气,不恰当。从语境来看,这是一段“谏”辞,话语方向是“下”对“上”,适合用委婉的语气:“无乃……乎?”这个固定结构在文言文中,也表示一种商量、请求对方重新考虑的委婉语气,译为“恐怕……吧?”

  [正确译文]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七、误译语法关系(单句)

  例7。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元史·张养浩传》20xx年高考重庆卷)

  [误译]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又派强盗看着他们,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解析]在这个句子中,“目”,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看待”。“以……目之”,译为“把……当作……看待”。“盗”,名词作状语。“以盗目之”应译为“把他们当作盗贼看待”。译文处理为连动结构,也错解了文意。

  [正确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八、误译分句关系(复句)

  例8。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史记·儒林外传》)

  [误译]汤王、武王没有接到上天的命令,就杀了国君。

  [解析]原文中的“非……,乃……”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固定结构,应译为“不是……,而是……”,译文处理为承接关系是错误的。

  [正确译文]汤王、武王不是秉承天命而得天下,而是臣杀君。

  九、不懂修辞和文化常识

  例9。 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

  [误译]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发愁没柴烧,不能上朝复命。

  [解析]“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词。

  [正确译文]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

  考生做文言文翻译题时,不防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检查,看看自己的译文是否正确。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507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1月22日 13:37
下一篇 2022年11月22日 13:37

相关推荐

  • 《王冕僧寺夜读》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王冕僧寺夜读》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王冕僧寺夜读,中国古代文人的勤学故事,出自明代“文臣之首”宋濂的《王冕传》,讲述的是元朝的文学家、书画家王冕少年时一心读书求学,终成通儒的故事…

    2023年1月7日
    305
  • 学习文言文的三步走方法

    学习文言文的三步走方法   文言文一直是困扰初一学生语文学习的难题。对于刚上初一的同学来说,由小学没有文言文到初中接触文言文,在学习中抓不住学习的方法,往往投入很大,到收效甚微。高…

    2022年12月3日
    247
  •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nbs…

    2023年1月3日
    256
  • “湖声莲叶雨,野气稻花风”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湖声莲叶雨,野气稻花风”这两句是说,湖上浪涛声起,雨打莲叶作响;风送来田野里的阵阵稻香。乡土气息,形象逼真,语意酣畅明快,隐含及第人还乡之喜悦心情。 出自…

    2023年3月15日
    209
  • 《初到黄州》

    苏 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 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 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 尚费官家压酒囊①。 元丰二年(1079)底,苏…

    2023年5月15日
    244
  • 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为兄轼下狱上书 苏辙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旱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

    2022年12月30日
    35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