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活蹦乱跳跳跳
这周读张怡微的《情关西游》。我一个自诩西游迷、电视剧来回看了八百遍的人,看完这书才发现自己看的都是皮毛而已。或许你在看西游记时也有过这样一些疑问:唐僧俗家姓陈又为什么被称作唐僧?孙悟空到底有多少个名号?齐天大圣打得过十万天兵天将却打不过取经路上的小妖怪?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翻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不干脆背着唐僧去西天?这些你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上编编首语来自清代张书绅《新说西游记总批》,“人生斯世,各有正业,是即各有所取之经,各有一条西天之路也。”联想到最近读到的一篇文章《对于年轻人而言,贫困感是如影随形的吗?》。在这个社交网络塞满碎片与非碎片时间的时代,我们所看到的、读到的、听到的都不过是资本设置的,是资本的意愿。我们依靠网络上光鲜亮丽的各种生活方式在自己脑海里也建构、拼凑出“单一的幸福生活模板”,当现实生活与这个模板出现偏差,于是焦虑感和贫穷感随之而来。
前段时间灵隐寺招聘的信息在网络上走红,翻翻评论与转发,几乎全都是“向往”、“适合我”的声音,这群一心向佛的青年人和上文焦虑的青年人是不是同一群人呢?神隐在寺庙中就能幸福不再焦虑了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情关西游》也说到,孙悟空本来生活在花果山中,是人类学上的自然人,是哲学上的幼童,无忧无虑。而后追随唐僧,前往西天取经路上看似是一场佛性的修炼,本应该苦也为乐。但实际上孙悟空的这段“成人之路”确是世俗化的一个过程,既要随处打点人事,遇到的妖魔还不敢随便打,因为不知道背后靠着哪路神仙。所以古人才说大隐隐于市,出家和在家只是空间的区别。
希望我们都能摆脱消费主义裹挟,拥抱真正的精神富足,“摆脱冷气,向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