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龙《小车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小车行
陈子龙
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 出门茫茫何所之?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土共哺糜。
风吹黄篙,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注释】①陈子龙(1608-1647):明末诗人,松江华亭人。②班班:车轮滚动的声音。③榆:树名,其嫩叶及果实榆荚可以充饥。④糜:稀粥。⑤釜:做饭用的锅。
1、本诗紧紧围绕一个“      ”字写人叙事(用原诗中的字回答)。(2分)
2、对这首诗所写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出征     B、逃荒     C、访友    D、咏物
3、本诗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极为成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参考答案
1.(2分)饥
2.(2分)B
3.(4分)诗歌一开始就把一对逃荒夫妇置于黄尘与天晚的场景中,突出了他们不知路在何方的茫然,进而写出了他们在饥饿中想得到食物的急切心情。(2分)最后四句,先写出“望见垣堵”盼有主人提供食物的希望,(1分)接着就是发现室内无人无釜的悲伤绝望。(1分)

【注】陈子龙(1608—1647),明末清初文学家。本诗作于崇祯十年。
1.诗歌首句“小车班班黄尘晚”中的“晚”有什么含义?(2分)
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5分)
参考答案
1.既点出天色将晚,又可见夫妇两人推车已久。(2分)
2.①白描手法,用质朴、简省的语言,不事雕琢,写出了农村的萧条破败,外出逃荒夫妇忍饥挨饿、前途渺茫的凄凉。
②虚实结合。“小车班班黄尘晚, 夫为推,妇为挽。”写所见所闻,为实写。“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土共哺糜”为悬想之词,为虚写。“中有主人当饲汝”是夫妇二人的猜想,是虚写。“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觅食无果,相对垂泪,是实写。(5分)

[注释]
1.陈子龙:明末爱国志士和文学家。
2.小车班班:小车,即独轮车;班班,车行之声。
3.挽:牵拉的意思。
4.之:去、往的意思。
5.疗我饥:也就是充饥。
6.愿得句:乐士,安乐之地。共哺糜(bǔ mí),一起喝粥。
7.垣堵:即屋墙。
8.饲汝:给你吃。
9.釜(fǔ):铁锅。
10.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作者介绍]
  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崇祯进士,曾任绍兴推官和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自杀。他是明末的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擅长七律,绝句写得也出色。

[评析]
本诗用汉乐府民歌的风格,描绘了百姓流离失所的惨景。明朝覆灭之后,他的诗尤其七律之作更向悲壮沉雄一路发展,把忧国伤时、英雄失路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8447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3月12日 12:02
下一篇 2023年3月12日 12:02

相关推荐

  • 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晁端礼 咏月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瑶台冷,阑…

    2023年5月9日
    246
  • 《狐假虎威》文言文翻译

    《狐假虎威》文言文翻译   狐假虎威,读音为hú jiǎ hǔ wēi,是一个汉语成语,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狐假虎威》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狐假虎威…

    2023年1月4日
    309
  • 王积薪闻棋文言文附答案

    王积薪闻棋文言文附答案   《王积薪闻棋》   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

    2022年12月6日
    375
  • “韩通,并州太原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韩通,并州太原人。弱冠应募,以勇力闻,补骑军队长。晋开运末,汉祖建义于太原,置通帐下。寻从汉祖至东京,累迁为军校。汉祖典卫兵,以通为衙队副指挥使,从讨杜重威,得银青阶,检校国子祭酒…

    2023年1月4日
    289
  • 文言文《卫人迎新妇》原文翻译及赏析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无笞服!”车至门,扶,教送母:…

    2023年1月3日
    325
  • 《何梅谷之妻》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何梅谷之妻 原文 何梅谷,鄱(pó)阳人也。其妻垂老,好佛事,自晨至夕,必口念“观音菩萨”千遍。何梅谷以儒学闻于时,止之则弗从,勿止又恐贻笑士…

    2022年12月17日
    70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