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右黄州寒食二首(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右黄州寒食二首(其一)
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胭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卧闻海棠花,泥污胭脂雪”两句。(4分)
(2)分析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这两句情景交融,见闻结合,以眼前实景渲染心中感情。(2分)愁卧中听说海棠花谢了、雨后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残红狼藉之景象,暗合了自己的孤苦与困顿。(2分)(意对即可)
(2)寒食节(春天)已过的惜春、无奈之情与年华易逝的感慨之情;(2分)贬居黄州时人生的孤苦与困顿之情(2分)。(意对即可)

译文
自从我来到黄州,已经度过三次寒食节了。每年都惋惜着春天残落,却无奈春光离去并不需要人的悼惜。今年的春雨绵绵不绝,接连两个月如同秋天萧瑟的春寒,天气令人郁闷。在愁卧中听说海棠花谢了,雨后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显得残红狼藉。美丽的花经过雨水摧残凋谢,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负而去,叫人无力可施。这和患病的少年,病后起来头发已经衰白又有何异呢?

赏析: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元符三年(1100)是卷收藏者蜀州张氏取之邀黄庭坚观赏,并书一则题跋,与原迹可谓互为辉映。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附:
二首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9793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4日 04:03
下一篇 2023年4月4日 04:03

相关推荐

  • 杜耒《寒夜》原文、注释和鉴赏

    杜耒《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 (1)竹炉:古代一种烧炭的小火炉,外壳用竹子编就,炉芯用泥巴围砌而成,…

    2023年5月7日
    220
  • “长眉画了绣帘开,碧玉行收白玉台。”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长眉画了绣帘开,碧玉行收白玉台。”这两句是说,早晨,这位女子起来对镜梳妆,画眉已毕,侍婢开启绣帘而收镜台。几个平平常常的动作,几件生活小事,却写得生活气息…

    2023年3月22日
    236
  • 归有光《杏花书屋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

    2022年12月29日
    304
  • 描写雨天的古诗

    描写雨天的古诗   描写雨天的.古诗   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3…

    2023年4月13日
    259
  • 庄暴见孟子复习必背文言文

    庄暴见孟子复习必背文言文   《庄暴见孟子》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语:王语(y)暴以好乐(动词,告诉)   2、庶几(shjī):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差不多)…

    2023年1月11日
    322
  • “真德秀,字景元,建之浦城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真德秀,字景元,建之浦城人。四岁受书,过目成诵。十五而孤,母吴氏力贫教之。登庆元五年进士第,继试,中博学宏词科。累官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时丞相史弥远方以爵禄縻天下士,德秀慨然曰:…

    2022年12月29日
    29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