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3.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3分)                                                                           
4.“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5.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
6.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3456参考答案:
3.“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1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分)。  
4.“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2分)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2分)。  
5.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分);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
6.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赏析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渺茫,正好行船。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急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到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
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直是含蓄。末句则卒章显意:朋友别了,“孤帆远影碧空尽”,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第四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所谓“不胜歧路之泣”(蒋仲舒评)。“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孕育充分,结句点破,恰如水库开闸,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源源不断。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效果。
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而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勾画出“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王维《齐州送祖三诗》)的送者情态,十分生动。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闻一多《唐诗杂论》)。全篇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而已。(周啸天)
此诗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痛以及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耐人寻味。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9889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5日 13:18
下一篇 2023年4月5日 13:18

相关推荐

  • 对牛弹琴文言文的道理

    对牛弹琴文言文的道理   《对牛弹琴》是东汉学者牟融的代表作之一,选自《牟子理惑论》,讲述了战国时期公明仪为牛弹奏乐曲的故事。《对牛弹琴》文言文的道理是什么?   《对牛弹琴》  …

    2023年1月8日
    309
  •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

    2022年12月27日
    280
  • 张丞相好草书文言文翻译

    张丞相好草书文言文翻译   《张丞相好草书》这篇文言文讲述的是北宋人张商英的故事。那么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张丞相好草书文言文翻译,请看看吧。   张丞相好草书文言文翻译  …

    2023年1月8日
    332
  •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练习题的内容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练习题的内容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练习题   《核舟记》加点字解释卷A卷   1.其两膝相比者( )( )   2.通计一舟,为人五( )( )   3.盖简桃核修…

    2023年1月9日
    227
  • 乐不思蜀文言文的练习

    乐不思蜀文言文的练习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

    2022年11月22日
    272
  • “一片水光飞入户,千竿竹影乱登墙”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一片水光飞入户,千竿竹影乱登墙”这两句是说,阳光照在水面上,反射到室内来,将室外的许多竹影投到墙上;随着阳光移动、水波晃动,竹影好像争先恐后登墙而上。不直…

    2023年3月23日
    26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