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元〕萨都剌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王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起伏如龙。
汉家陵阙动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注释:【1】戏马台:项羽观看士卒操练兵马的地方。
①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州即彭城,本词首句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B.“想铁甲重瞳”一句,以“想”字领起,描写了当年铁甲重瞳的项羽,骑着乌骓汗血宝马,军帐连空,盛极一时的气势。
C.“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一句,用西汉张敞为妻画眉和唐代张愔与关盼盼的爱情故事两个典故,暗示历史风流已为陈迹。
D.“人生百年如寄”抒发了人生如匆匆过客般短暂的感慨,“且开怀,一饮尽千钟”表达了词人积极向上豪迈旷达的情怀。
②“禾黍”词出《诗经》:“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下面诗句与本词“汉家陵阙动秋风,禾黍满关中”中“禾黍”寓意相同的两项是(4分)
A.禾黍日已熟,杯酒聊开颜。(宋·欧阳修《初冬归襄城弊居》)
B.空余此余基,千秋泣禾黍。(宋·汪元量《阿房宫故基》)
C.沛然时雨来,芃芃禾黍起。(明·吴兆《喜雨》)
D.禾黍秋风周洛邑,山河残照汉咸阳。(明·宋讷《壬子秋过故宫(十九首)》)
E.桑边禾黍水重围,时有秋虫上客衣。(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八十七)》)
③请简要赏析词的结尾句“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4分)
参考答案
①(3分)D(“积极向上,豪迈旷达的情怀”不符合文意)
②(4分)B、D
③(4分)
这两句描写了词人在落日余晖中回望荒城,倚栏目送鸿雁远飞的场景。借景抒情,表达了繁华已逝、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含蓄深沉,余韵悠长,耐人回味。
【评分参考】
解说诗句1分,点明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1分,分析情感1分,解说表达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附加注释
[1]形胜:地理形势优越。《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
[2]铁甲重瞳:指西楚霸王项羽。重瞳:眼中有两个瞳子。《史记·项羽本纪》:“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苖裔邪。”
[3]乌骓:项羽所骑战马。
[4]汗血:汉朝时得自西域大宛(读yuàn)的千里马,又称天马。《艺文类聚》卷九十三“兽部上”引《史记》谓:“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此借以形容项羽所骑名马。
[5]玉帐:指军中营帐。
[6]楚歌:四面楚歌。指身陷重围,四面受敌。《史记·项羽本纪》:“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八千兵散:《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而死。”唐胡曾《咏史诗·乌江》谓:“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此处化用之。
[7]黄河如带:据《徐州府志》卷二“山川”:黄河在城东北,自河南虞城县流入郡界,经砀山、萧县,入铜山界。《史记》:“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8]乱山回合:据《徐州府志》记载,徐州周围有许多山,城北有九里山,城西有楚王山,城南有太山,城东南有奎山、三山,城东有子房山(一名鸡鸣山)、定国山、圣水山,城东北有彭城山、桓山、寨山、荆山,故称。因云龙山较著名,故举其大者。
[9]云龙:即云龙山,又名石佛山。《江南通志》:云龙山,宋武微时憩息于此,有云龙旋绕之。《旧志》亦称: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
[10]汉家陵阙:本句化用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词句。
[11]禾黍满关中:《诗·王风·黍离》序说,西周亡后,周大夫过宗庙宫室,尽为黍离,彷徨不忍去,乃作此诗。后用为感慨亡国、触景伤情之词。这里化用其意。关中,指今陕西省一带。《关中记》:“东自函谷,西至陇关,二关之间,谓之关中。”西汉帝王陵墓,均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故称。此句是说,刘邦虽然夺取了政权,取得了胜利,但如今陵阙照样为漫山遍野的庄稼所遮掩。
[12]戏马台:在徐州城南部,与云龙山相对。项羽因山为台,以观戏马,故名。宋武帝刘裕为宋公时,在彭城,九月九日大会宾僚赋诗于此。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南侵,立毡屋于戏马台,以望城中。见《徐州府志》卷八“古迹”。
[13]画眉人远:据《汉书·张敞传》记载,京兆尹张敞擅长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怃”(读wǔ),妩媚。此借“画眉人”,指称与盼盼交好者。萨都剌《彭城杂咏呈廉公亮佥事》(五首之四)谓:“何处春风燕子楼,断碑落日古城头。画眉人远繁华歇,无数远山生暮愁。”可与本句对读。
[14]燕子楼:旧址在徐州城北。白居易有《燕子楼三首并序》,诗序曰:“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予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予,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予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嫋牡丹花。’一欢而去,迩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绘之访予,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绘之从事武宁军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予爱绘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诗谓:“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据后人考证,与关盼盼交好者,乃张建封之子张愔。
[15]寄:暂居,形容人生短暂。人生百年寄,古诗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苏轼《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诗谓:“人生百年寄鬓须,富贵何啻霞中莩。”本句由此化出。
[16]目送飞鸿: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云:“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李白《鞠歌行》曰:“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又,李白《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谓:“何意到陵阳,游目送飞鸿。”此或化用其意。
作者: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善书画。回族人(一说蒙古人)。1327年进士及第,做了几年小官,后因弹劾权贵被贬谪。后来隐居山林,传说晚年曾为方国珍幕僚。
创作背景
萨都剌少年及第,踌躇满志,路过徐州,凭高怀古,想从前霸王叱咤风云,纵横一世,也不免消亡,于是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词。
赏析:
元代蒙古诗人萨都剌(答失蛮氏),字天锦(天锡),号直斋,山西代县人,生于1308年,1327年中进士,1332年迁江南诸道行台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贵,右迁淮西江北道经历。《木兰花慢·彭城怀古》是其赴任江南路经徐州时所作。该词吊古伤今,感慨人生,豪阔豁达,出手不凡。
作为19岁中进士,24岁补高官的萨都剌,少年得志,仕途已达人生颠峰;马踏春风,怀念先祖随忽必烈汗马上夺汉天下;登高纵览,感念项羽铁甲重瞳纵横九州;俯瞰足下,西楚故国黄河带砺四野乱山;不由感慨踏歌,吟成《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开句似乎平平,但一句“消磨”顿使历史变得沉甸甸的让人难已拾起。“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历史在苍茫中走来,骏马铁甲重瞳在苍茫中驰来,连空玉账在苍茫中飞作满天杨花飘絮。是张良的玉箫吹来历史的蛩音吧!是九里山前草木化作悲恻的楚歌吧!梦里吴音相召,归去来,高堂待赡,妻子待养,为谁持戟而争?“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江东,江东父老纵然怜而王我,吾何颜见江东父老?但是谁能阻止时间的脚” 挥剑当断残梦。那是霸王别姬的歌声,还是黄河呜咽的鸣溅?是树影乱山的呼应,还是蜿蜒历史的回声?“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云龙由此被黄河带砺。
成者王侯败者寇,似是人间不变的铁律,但是谁能阻止时间的脚步,谁能把河山永远锁定在自己的生命疆域?看“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秋风戏马,禾黍故国。历史,荒芜英雄,也荒芜美人啊!“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这些不是铁证吗?何止乌骓早逝,多情如张敞,当窗为娇妻画眉者;深情如盼盼,“一别张公子,婵娟不下楼”者亦已飞花逐水了。“人生百年寄耳,且开怀一饮尽千钟。”百年枯骨,人生寄蜉蝣于天地不是吗?何必怀往古之忧呢?开怀一饮解千愁,千钟美酒佐万古惆怅,尽一时豪气,成百代风流。“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楚国旧都已荒,回首斜阳将坠,拍遍栏干复如何?何如斜倚飞鸿声里,看雁行南来。这确是化解民族仇结的好词,尽管它无法与“大江东”相提,也不能同“吴钩看了”并论,但它站在历史的高度,告诉人们胜败何足论,随着时间推移,骁勇如霸王者,多情如张敞、似盼盼者,不是都已零落成泥了么?眼下一座旧江山不是荒城斜日,孤鸿吊影么?算了吧,一杯薄酒忘了吧。
真的算了吗?不,民族的耻辱往往是焕发勇猛精神的催生剂。30年后,萨都刺死后不久,徐州人挥戈再起,同徐州籍的朱元璋一道,推翻了元朝统治。《木兰花慢·彭城怀古》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
看来,徐州不仅腾龙,而且起凤。苏东坡在徐州咏罢“牛衣古柳卖黄瓜”后逐渐成为一代诗人,写出“大江东去”的名句,连萨都刺这样的少数民族诗人,在叹出“黄河如带,回合云龙”不久,也吟出了“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的佳句。徐州可谓人杰地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