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阅读答案

人日寄杜二拾遗
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③。
垄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堕南北人!

[注]①人日,我国古代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七。杜二拾遗,即大诗人杜甫。②高适(约704年一1765年),早年长期沉沦下僚,四处漂泊;五十三岁之后方得重用。③风尘:宦途,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人日题诗寄草堂”,首句即点题,“遥怜”的“冷”即同情怜惜之意,可见二人感情深厚,此句表达出二人身处异地却共有思乡之情。
B.“柳条弄色…‘梅花满枝”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柳叶萌芽、梅花盛开的美好情景,这种景致,却让诗人“不忍见”‘空断肠”。
C.“身在远藩无所预’’中的“预”是“参与”之意,诗人身在遥远的藩镇,无法参与当地的政事,心中自然百忧千虑,可见诗人复杂的情感。
D.从“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可知诗人与杜甫分隔两地,“空相忆…知何处”是诗人无奈无助的深沉感喟,隐藏着内心的哀痛。
E.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贯全篇,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富于表现力。
2.此诗画线的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A D(B项,“梅花满枝”没用拟人手法;C项,“无法参与当地的政事”理解有误,应是无法参与朝廷大事;E项,“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赏析有误,非本诗风格。)(写对一个给2分,写对两个给5分)(5分)
2.①岁月蹉跎、年华老去的伤感;②辱居高位、无所作为的愧意;③对朋友处境的深挚关切。(须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简析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思念之情。首四句寄慰杜甫,“思故乡”既是言杜,亦是自谓,二人故乡同为当时正在战乱的中原,这一“思”便将二人情感更加紧密地联结起来。次四句写自身,既“无所预”又“复千虑”,表白忧国情怀,“空相忆”、“知何处”,则添一层无奈与落寞之感。末四句进而将自己庸碌自适与友人飘泊四方比照,逗出“愧”意,回应篇首,写足题意。全诗以浑朴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调,传达了跌宕起伏的感情。
这首诗,没有华丽夺目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贯全篇。那抑扬变换的音调,很好地传达了起伏跌宕的感情。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561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12日 04:16
下一篇 2023年4月12日 04:16

相关推荐

  • 《管庄子刺虎》文言文注释

    《管庄子刺虎》文言文注释   《管庄子刺虎》告诉我们要取得胜利,不能光凭勇敢,而要运用智慧。善于运用智慧的人,可以用小的代价,取得大的收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管庄子刺虎》文言文…

    2023年1月5日
    262
  • 柳宗元《小石潭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2023年1月3日
    292
  • “王玺,太原左卫指挥同知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玺,太原左卫指挥同知也。成化初,擢署都指挥佥事,守御黄河七墅。巡抚李侃荐于朝。阿鲁出寇延绥,命充游击将军赴援,战孤山堡,败之。寇再入,战漫天岭、刘宗坞及漫塔、水磨川,皆有功。进都…

    2022年12月29日
    251
  • 杜琼《雪屋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雪屋记   (明  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

    2022年12月17日
    277
  • 牧竖文言文翻译

    牧竖文言文翻译   《牧竖》又名《牧竖捕狼》,收录在蒲松龄《聊斋志异》一书中。该文是精炼与生动的典范。牧竖即牧童之意。竖,童仆。下面是牧竖文言文翻译请参考!   牧竖文言文翻译  …

    2023年1月8日
    291
  • “沈炼,字纯甫,会稽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用伉据,忤御史,调荏平。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炼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炼…

    2023年1月3日
    28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