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阅读答案

人日寄杜二拾遗
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③。
垄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堕南北人!

[注]①人日,我国古代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七。杜二拾遗,即大诗人杜甫。②高适(约704年一1765年),早年长期沉沦下僚,四处漂泊;五十三岁之后方得重用。③风尘:宦途,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人日题诗寄草堂”,首句即点题,“遥怜”的“冷”即同情怜惜之意,可见二人感情深厚,此句表达出二人身处异地却共有思乡之情。
B.“柳条弄色…‘梅花满枝”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柳叶萌芽、梅花盛开的美好情景,这种景致,却让诗人“不忍见”‘空断肠”。
C.“身在远藩无所预’’中的“预”是“参与”之意,诗人身在遥远的藩镇,无法参与当地的政事,心中自然百忧千虑,可见诗人复杂的情感。
D.从“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可知诗人与杜甫分隔两地,“空相忆…知何处”是诗人无奈无助的深沉感喟,隐藏着内心的哀痛。
E.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贯全篇,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富于表现力。
2.此诗画线的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A D(B项,“梅花满枝”没用拟人手法;C项,“无法参与当地的政事”理解有误,应是无法参与朝廷大事;E项,“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赏析有误,非本诗风格。)(写对一个给2分,写对两个给5分)(5分)
2.①岁月蹉跎、年华老去的伤感;②辱居高位、无所作为的愧意;③对朋友处境的深挚关切。(须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简析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思念之情。首四句寄慰杜甫,“思故乡”既是言杜,亦是自谓,二人故乡同为当时正在战乱的中原,这一“思”便将二人情感更加紧密地联结起来。次四句写自身,既“无所预”又“复千虑”,表白忧国情怀,“空相忆”、“知何处”,则添一层无奈与落寞之感。末四句进而将自己庸碌自适与友人飘泊四方比照,逗出“愧”意,回应篇首,写足题意。全诗以浑朴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调,传达了跌宕起伏的感情。
这首诗,没有华丽夺目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贯全篇。那抑扬变换的音调,很好地传达了起伏跌宕的感情。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561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12日 04:16
下一篇 2023年4月12日 04:16

相关推荐

  • 文征明《秋日早朝待漏有感》阅读答案

    秋日早朝待漏有感 [明] 文征明 钟鼓殷殷曙色分,紫云楼阁尚氤氲。 常年待漏承明署,何日挂冠神武门②。 林壑秋清猿鹤怨,田园岁晚菊松存。 若为久索长安米,白发青衫忝圣恩。 【注】①…

    2023年4月12日
    176
  • 文言文真题解析

    文言文真题解析   【考点分析】   近年来,中考文言文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基本篇目的作者及朝代;   2.常见重点文言实词的音、形、义;   3.重点语句的背诵…

    2022年12月4日
    198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2023年1月3日
    241
  • 辛弃疾《千年调·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阅读答案及赏析

    千年调 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① 辛弃疾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②。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③。 少…

    2023年4月10日
    178
  • 预浩造塔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预浩造塔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预浩造塔指的是都料匠喻皓所造也很不错。预浩造塔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我们来看看。   【原文】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

    2023年1月7日
    206
  • 元好问《岐阳三首其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岐阳三首(其二) 元好问 百二关河草不橫②,十年戎马暗秦京③。 岐阳西望无来信,泼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威。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无兵。 【注】①本诗作…

    2023年4月11日
    24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