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阅读答案

人日寄杜二拾遗
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③。
垄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堕南北人!

[注]①人日,我国古代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七。杜二拾遗,即大诗人杜甫。②高适(约704年一1765年),早年长期沉沦下僚,四处漂泊;五十三岁之后方得重用。③风尘:宦途,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人日题诗寄草堂”,首句即点题,“遥怜”的“冷”即同情怜惜之意,可见二人感情深厚,此句表达出二人身处异地却共有思乡之情。
B.“柳条弄色…‘梅花满枝”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柳叶萌芽、梅花盛开的美好情景,这种景致,却让诗人“不忍见”‘空断肠”。
C.“身在远藩无所预’’中的“预”是“参与”之意,诗人身在遥远的藩镇,无法参与当地的政事,心中自然百忧千虑,可见诗人复杂的情感。
D.从“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可知诗人与杜甫分隔两地,“空相忆…知何处”是诗人无奈无助的深沉感喟,隐藏着内心的哀痛。
E.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贯全篇,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富于表现力。
2.此诗画线的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A D(B项,“梅花满枝”没用拟人手法;C项,“无法参与当地的政事”理解有误,应是无法参与朝廷大事;E项,“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赏析有误,非本诗风格。)(写对一个给2分,写对两个给5分)(5分)
2.①岁月蹉跎、年华老去的伤感;②辱居高位、无所作为的愧意;③对朋友处境的深挚关切。(须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简析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思念之情。首四句寄慰杜甫,“思故乡”既是言杜,亦是自谓,二人故乡同为当时正在战乱的中原,这一“思”便将二人情感更加紧密地联结起来。次四句写自身,既“无所预”又“复千虑”,表白忧国情怀,“空相忆”、“知何处”,则添一层无奈与落寞之感。末四句进而将自己庸碌自适与友人飘泊四方比照,逗出“愧”意,回应篇首,写足题意。全诗以浑朴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调,传达了跌宕起伏的感情。
这首诗,没有华丽夺目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贯全篇。那抑扬变换的音调,很好地传达了起伏跌宕的感情。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561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12日 04:16
下一篇 2023年4月12日 04:16

相关推荐

  • 有关友情爱情的唐诗宋词名句

    唐诗宋词之友情爱情名句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lt…

    2023年3月10日
    232
  • “刘蕡,字去华,幽州昌平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刘蕡,字去华,幽州昌平人。明《春秋》,能言古兴亡事,沉健于谋,浩然有救世意。擢进士第。元和后,权纲驰迁,神策中尉王守澄负弑逆罪,更二帝不能讨,天下愤之。文宗即位,思洗元和宿耻。方宦…

    2022年12月29日
    245
  • 归有光《顾隐君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顾隐君传 〔明〕归有光 隐君讳启明,字时显,世居昆山之七浦塘,今为太仓人。相传晋司空和之后。散居浦之南者,其族分而为三,故世称其地曰三顾村云。隐君有子曰存仁,举嘉靖十一年进士,选调…

    2022年12月30日
    222
  • 钱若赓断鹅文言文翻译

    钱若赓断鹅文言文翻译   智慧源于生活!对于正处于求学阶段的学子而言,除了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善于思维的脑、善于发现的眼,和一颗热爱学习的心。注重细节,把握事物的`发展…

    2023年1月7日
    373
  • 《鲁人曹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鲁人曹沬 原文 曹沬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沬执…

    2022年12月28日
    235
  • 《渔家傲》

    晁补之 渔家人言傲, 城市未曾到。 生理自江湖, 那知城市道。 晴日七八船, 熙然在清川。 但见笑相属, 不省歌何曲。 忽然四散归, 远处沧洲微。 或云后车载, 藏去无复在。 至老…

    2023年5月15日
    17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