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答题的角度

古诗鉴赏 答题的角度
1.题目开口面小的,按规定的角度切入
请看下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2年高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此题的开口面很小,只要从“折柳”切入作答即可。请看所给的参考答案:
“折柳”这首曲子寓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题目开口面大,可自选角度切入
请看下题:
阅读下文,试从一个角度切人,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2002年上海试题)
虞美人·听雨 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解答此题,不要面面俱到,围绕一点写即可。例如从内容、形象、线索、语言风格等等方面均可。
参考答案:
①从谋篇行文的角度看,这首词是从旧日之我写到今日之我,在时间上为顺叙;但它的写作触发点却是从今日之我想到旧日之我,在时间上是逆推上去的。词中居主要地位的应当是今我,而非旧我。因此,词中的三幅画,是紧密相连的,当我们读到第三幅画时,只会感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这样一个极其单调的画面,正表现出画中人处境的极端孤寂和心境的极端萧索。他在尝遍悲欢离合的滋味,又经历江山易主的巨大变故后,不但埋葬了少年的欢乐,也埋葬了壮年的愁恨,一切皆空,万念俱灰,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虽然感到雨声的无情,而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词的结尾,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样两句无可奈何的话,总结了他“听雨”的一生。
②从线索的角度看,这首词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词的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是慨叹目前的境况,它按时间顺序,由少年写到壮年,再写到老年,写了三个不同时期的不同环境、不同生活和不同心情,而以“听雨”作为一条贯串始终的线索。
③从组材的角度看,作者非常高明。作者的一生是在战乱年代中度过的。这首词正是他的忧患余生的自述。其写作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没有用抽象的叙述来进行概括,而是从自己漫长的一生和曲折的经历中,截取了三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画面,通过它们,形象地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其概括本领是极其高明的。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572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12日 04:19
下一篇 2023年4月12日 04:20

相关推荐

  •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的词意:即便是天能老去,海能掀翻,要消除这亡国的愤恨千难万难。以极夸张的比譬反衬自己的创巨痛深。反衬了词人难消地亡国之恨,悲凉…

    2023年3月22日
    175
  • 鲁人窃糟文言文翻译

    鲁人窃糟文言文翻译   鲁人窃糟文言文是刘基的作品!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鲁人窃糟文言文翻译的更多内容吧!欢迎阅读!   鲁人窃糟文言文翻译  原文: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

    2023年1月7日
    279
  •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祖随,散骑常侍。父仲任,治书侍御史。藩少孤,居丧以毁称。太守韩伯见之,谓藩叔尚书少广曰:“卿此侄当以义烈成名。”州府辟召,不就。…

    2023年1月2日
    202
  • 《今者臣来》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今者臣来 原文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rsqu…

    2022年12月17日
    335
  • 《题访戴图》

    曾 幾 小艇相从本不期, 剡中雪月并明时。 不因兴尽回船去, 那得山阴一段奇? 晋王徽之(字子猷)居山阴(浙江绍兴),一个雪夜忽忆戴逵,时戴在剡溪(曹娥江上游,自山阴可溯流上),遂…

    2023年5月15日
    206
  • 戴表元《敷山记》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敷山记 (元)戴表元 昔予尝读晋人《绝交书》、《誓墓文》,心诚怪之。以为诸公酣咏山林,沉溷乡井,亦云过矣。久之叹曰:嗟乎!士大夫心知材业无所益于时,宁出此焉,犹可矫懦激顽哉。然此事…

    2022年12月28日
    23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