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争篇——孙子兵法读后感1500字:
文:浩瀚若烟;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七篇“军争篇”的第四部分,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一、兵法解析
凡用兵之法……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意思就是:
大凡用兵的法则……没有比两军相争更难的了,而两军相争难就难在“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要把迂回的道路变为直路,要把不利转化为有利。孙武认为,故意采取绕远路的办法,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去而后先到达两军必争的战略要地,这就是掌握了以迂为直的计谋。
根据孙武的解释,以迂为直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从地理位置而言,“迂”指迂回,曲折,中间有其他东西阻隔。“直”指直达的近路。与敌交战,直取戒备之敌,距离虽近,但难以达到目的,故虽近犹远。而迂回虽距离远,却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容易达到目的。这就是迂与直的转化。
第二,从时间上讲直取的距离近,部队出击的时间就短;迂回的距离远,部队出击的时间就长。然而,直取与迂回一旦与敌人兵力部署的虚实强弱相对立,时间的长短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迂回敌虚者,易攻而费时少;直取敌实者,难攻而费时多。迂与直又发生转化。
第三,从谋略的角度看,以迂为直主张实行迂回,是教人高瞻远瞩,不要从眼前的局部利益出发,而要着眼于长远的、有关全局的最终利益,由此生发出种种诈术,或避实击虚,或暗渡陈仓,或无中生有,或瞒天过海,从而导致敌人判断上的失误,创造乘隙而进的战机,从而达到直取的目的。
景元四年,邓艾巧妙地运用了迂直之计,派骑兵偷渡阴平,出其不意,攻袭蜀军,终于攻占成都,破降刘禅。
在正面进攻不能取胜的情况下,采用违反常规的方法,从敌人意想不到的阴平道上,历尽艰难险阻,绕远路到敌人的后方,击中敌人的薄弱环节,最后以奇取胜。
军事作战中采用“以迂为直”之计,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奇效;而在政治、经济领域,乃至于日常生活中,有时为了说服固执己见者放弃自己的见解,也经常采用迂回包抄、绕道而进的策略,“触龙说赵太后”即是典型一例。
古人云:欲速则不达。赵太后在强秦压境之时,本已手足无措。而大臣们又没有冷静替她着想,而是软硬兼施逼她以长安君为质,结果自然引起赵太后反感。
而触龙之所以能说服赵太后,是因为采用了迂回的方法。先是不忙点题,从问安、拉家常开始,使她解除对自己的戒备。然后以“男子也爱儿子”为话柄,.引出赵太后爱长安君的话题,再比较她对燕后与长安君爱的不同,迫使太后承认自己爱长安君不及爱燕后那样计远,最后使太后心甘情愿地让长安君出质于齐。
别的大臣单刀直入,想走近路,结果把事情弄僵。触龙绕了一个大弯子,虽费了不少口舌,却很快达到目的。
二、古今联想
在谈判中,尽管按照国际惯例,主张“光明正大”,但在人海茫茫、商人云集的国际大市场里,无奇不有,用诈者也难以避免。所以,对谈判人员来讲,掌握识诈、防诈的方法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如下面几种方法:
稻草人,稻草人策略的核心是以假当真,通过制造假象,迷惑欺骗对手,使对手接受自己的条件,达到自己的目的。
空城计,商务谈判中的“空城计”与军事上的“空城计”,在做法上基本相似,都是以无充有,以虚击实。
先纵后擒,先纵后擒在商务谈判中,被视为良策,经常使用,具体做法是:虽然谈判的目的是要达成某笔交易,但在谈判中却心急面缓,将自己的态度控制在半冷半热、不紧不慢的状态,装出一副满不在乎谈判成败的样子。
假出价,假出价的目的在于消除变价,排除其他对手,使自己成为卖主的唯一交易对象。
声东击西,声东击西策略即以假象造成对手的错觉,伪装攻击目标。
扮疯相,扮疯相在谈判中,以语言或表情表现出急、怒、狂、暴的姿态以唬住对方,动摇其谈判决心。
三、读后感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取其益端,去其弊端!
“达到目的”为益端,“达不到目的”为弊端;“使对手达到目的”为弊端,“使对手达不到目的”为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