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鉴赏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常:同“尝”,曾经的意思。兴尽:化用晋朝王徽之泛舟访友的典故。王徽之在一个雪夜忽然兴至,从阴山家中泛舟出发,去访问朋友戴安道。到了戴家门口,并未进去,就吩咐回去了。有人问他为何这样,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我又何必见安道呢?”藕花:荷花 争渡:抢渡。

【鉴赏】 李清照以其擅长的白描手法,在她的两首《如梦令》中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显现出 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词人形象。尽管此篇没有出现“昨夜雨疏风骤”一阕中“绿肥红瘦”那样清奇的千古名句,仍将读者带进了一个同样美妙绝伦的境界。

起句通过平实自然的口吻将一次十分有趣的郊游往事娓娓道来。“溪亭”“日暮”为下句分别点明醉饮的地点和时间。溪亭醉饮之后,连回去的路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透露了女词人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暗示了游兴沉酣、乐而忘返,同时揭示了女词人豪放倜傥与潇洒超脱的性格。由此可见,这是主人公一次愉悦忘情的游赏。接下来的“兴尽晚回舟”则承上启下,写女词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正因为“不知归路”,自然难免驾船误驶入荷花深密之处。“误入”一句,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毫无雕凿痕迹,却将一叶扁舟摇荡于盛放的荷花丛中的美景呈现于读者眼前。我们读着“争渡,争渡”,仿佛又听见抢渡前进的击桨声。一个酒意未消、有说有笑的游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到正确路径的焦灼心情顿时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也正是由于“争渡”的猛捷,才会“惊起一滩鸥鹭”。但见眠宿在沙滩上的欧鹭,扑楞楞拍翅飞起,这又是何等的奇观妙景!

这阕小词,侧重于写景,却融情于景。女词人以有限的容量,描写了游赏活动中的几个精彩片断和作者的一种心情。全词形象生动逼真,语言自然优美,表现了李清照早期词用白描法引出新思,取寻常语度入音律的艺术特色。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2306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7日 00:58
下一篇 2023年5月7日 00:58

相关推荐

  • 感叹人生的古诗词名句

    感叹人生的诗词名句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

    2023年3月15日
    245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原文与翻译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

    2023年1月1日
    200
  • 高考文言文的实词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的实词知识点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

    2023年1月11日
    241
  • 文言文成语部分参考

    文言文成语部分参考   文言文成语部分   《<论语>十则》   1、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在常用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   2、三省吾身:原指每日…

    2022年12月3日
    243
  • 《杨万里忧国》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杨万里忧国 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万里曰:&ldquo…

    2022年12月30日
    238
  • 谢榛《秋兴》与杜甫《秋兴(其三)》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秋兴(其三) 杜  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①。 秋兴 谢…

    2023年4月5日
    23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