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鉴赏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常:同“尝”,曾经的意思。兴尽:化用晋朝王徽之泛舟访友的典故。王徽之在一个雪夜忽然兴至,从阴山家中泛舟出发,去访问朋友戴安道。到了戴家门口,并未进去,就吩咐回去了。有人问他为何这样,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我又何必见安道呢?”藕花:荷花 争渡:抢渡。

【鉴赏】 李清照以其擅长的白描手法,在她的两首《如梦令》中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显现出 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词人形象。尽管此篇没有出现“昨夜雨疏风骤”一阕中“绿肥红瘦”那样清奇的千古名句,仍将读者带进了一个同样美妙绝伦的境界。

起句通过平实自然的口吻将一次十分有趣的郊游往事娓娓道来。“溪亭”“日暮”为下句分别点明醉饮的地点和时间。溪亭醉饮之后,连回去的路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透露了女词人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暗示了游兴沉酣、乐而忘返,同时揭示了女词人豪放倜傥与潇洒超脱的性格。由此可见,这是主人公一次愉悦忘情的游赏。接下来的“兴尽晚回舟”则承上启下,写女词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正因为“不知归路”,自然难免驾船误驶入荷花深密之处。“误入”一句,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毫无雕凿痕迹,却将一叶扁舟摇荡于盛放的荷花丛中的美景呈现于读者眼前。我们读着“争渡,争渡”,仿佛又听见抢渡前进的击桨声。一个酒意未消、有说有笑的游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到正确路径的焦灼心情顿时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也正是由于“争渡”的猛捷,才会“惊起一滩鸥鹭”。但见眠宿在沙滩上的欧鹭,扑楞楞拍翅飞起,这又是何等的奇观妙景!

这阕小词,侧重于写景,却融情于景。女词人以有限的容量,描写了游赏活动中的几个精彩片断和作者的一种心情。全词形象生动逼真,语言自然优美,表现了李清照早期词用白描法引出新思,取寻常语度入音律的艺术特色。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2306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7日 00:58
下一篇 2023年5月7日 00:58

相关推荐

  •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

    2023年1月1日
    258
  • 曾巩《戚元鲁墓志铭》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戚元鲁墓志铭 曾巩 戚氏宋人,为宋之世家。当五代之际,有抗志不仕、以德行化其乡里、远近学者皆归之者,曰同文,号正素先生,赠尚书兵部侍郎。有子当太宗、真宗时为名臣,以论事激切至今传之…

    2023年1月1日
    363
  • 文言文教学看法

    文言文教学看法   文言文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学习文言文实际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总是因为种种原因…

    2023年1月10日
    252
  • 现代唯美古风古韵诗词

    现代唯美古风古韵诗词   导语:却是无声遣流年,英雄空冢凋去多少红颜。往昔忆尽无新篇,故园难再留眷恋。 这是一篇有关于唯美古风古韵的诗词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1、 恍恍惚惚,…

    2023年4月20日
    233
  •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2023年3月12日
    239
  • 刘禹锡《秋日送客至潜水驿》阅读答案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刘禹锡 候吏①立沙际②,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注:①候吏:驿站管理者。②沙际:水边。 (1)…

    2023年4月12日
    2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