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春恨
闹红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注释】
闹红:一本作“闹花”,形容百花盛开。平莎:平原上的莎草,或说平整的草。茸嫩:形容初生之草十分柔嫩。金浅:指嫩柳的浅淡金黄颜色。迟日:春日昼长,故曰“迟日”。阁雨:把雨止住。阁,同搁,停止。芳菲:芳华馥郁。斗草:古代女子的一种游戏。此处指妇女春游。罗绶:罗带。分香:指解罗带散发出香气分散。翠绡:翠绿的丝巾。封泪:指丝巾裹着的泪痕。子规:杜鹃鸟,鸣啼凄厉。
【鉴赏】
本词别本题作“春恨”,是借春日登楼有感,抒发思念中原失地的怀远之情。
上阕开始,作者以赋的笔法来描绘春光,先是勾勒出一个繁花似锦而又十分幽深的居处。高楼掩映在花开深处,春风轻轻柔柔,画帘半卷半掩。“闹红”百花盛开之意,“深处”二字将层楼与喧嚣的人世隔离开来,词句生动的表达出层楼的隐蔽幽静。接着“春归翠陌”六句,淋漓渲染春光之明媚与气候之宜人:春回大地,小径两旁碧绿伸展,平野上生长出成片的嫩草,杨柳垂满淡淡的浅黄。长长的春日,催放着缤纷的花;淡淡的云彩,刚收住轻飞的雨,天气轻寒轻暖,温和宜人。但至“恨芳菲”末几句,词意来了一个大转折:只恨如此芬芳馥郁、景色迷人的大好春色,却无人欣赏,全都付给了黄莺和飞燕。作者写到这里,仿佛让我们感受到这样一幅画面:闹花深处的一檐红楼,画帘卷处隐现的一个倩影,在明丽的春景中,却是一次次寂寞的凭栏。也有些评论认为,此词写的不是儿女情的“春恨”,而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那种“春恨”,它寄寓着对祖国南北分裂,国耻未雪,家仇未报的悲愤。
下阕承上阕之意,写楼上之人思念北方的中原故国。“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寂寞时登高凭栏,勾起的只是对远方的忆念,面向南楼,听着有一声声归雁的哀鸣。“南楼”一典,指东晋元老重臣庾亮镇守武昌,秋夜登南楼的故事!暗取其抵御外侮之意。作者写到这里,感今忆昔。“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春日里,曾与远人抽钗斗草嬉笑,驾着青丝勒马的轻车漫游,但这一切风流的日子都已成过眼云烟。“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你赠与我熏香的罗带,那翠色的丝巾上还有你的泪痕,那里包含着你多少幽怨。“金钗斗草”、“罗绶分香”两句以对比的方式,表现出登楼人离乱前留下的美好记忆和如今的痛苦心情,借男女别情来抒发自己对故国的怀念与怅恨。最后三句从“念远”回到现实之中,“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意思是子规的一声声鸣啼,将我从幻梦中惊回,眼前看到的还是那一弯初升的淡月,一抹袅袅的疏烟……“又是”二字,加重了“春恨”的分量,写出作者寂寞销魂的凄苦心境,给读者留下无限的幽想余思。
全词意境凄婉,柔丽中蕴含着一股刚劲之气。在这首词中,作者与抒情主人公时分时合,或虚或实,使作品隐约曲折、耐人寻味,艺术效果不在壮怀激烈的言词之下。刘熙载《艺概》认为本词有政治寄托,非一般春怨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