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诗》

某 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此诗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诗中写某尼四出寻春,找不到春的踪迹,归来从枝上的梅花,忽悟春原来就在自己身边,以此说明“道不远人”,不应“道在迩而求诸远”。某尼所悟,自孔、孟至禅宗,已屡有所言,但作为一首说理诗,能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确不多见。即使撇开哲理不谈,作为一首单纯的寻春诗看,也是一篇佳作。

全诗仅四句,分二层写,上联是求道,下联悟道。前二句从时、空二个方面,分写寻春之事,“尽日”言其历时之久,“踏遍”见其行程之广。南朝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兼赠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作者因梅见春,故在诗中不说踏遍“塞北烟”、“岭南雾”,而只提“陇头云”。次句写一个云游尼姑,竹杖芒鞋,出入于白云明灭之间,意境缥缈,风神超逸,诗中有画。苏曼殊名句“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所表现的情景,与此诗极为相似。

上联写求春不得,从一“尽”字、一“遍”字,已闻山穷水尽之叹,但下联通过一“笑”字、一“已”字,表现了作者的顿悟,有柳暗花明之妙。正因为尽日不见、寻遍难觅,故一旦见春,喜上眉梢,一笑驱散了心头的愁云。梅花独冒冰霜,凌寒先开,无意争春,只报春信,此诗却说见梅而知“春已十分”,作者的喜悦之情,见于言外,并非当时真已春光烂漫了。末句与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词意仿佛。宋词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千古传诵,相比之下,此诗末句要平淡得多。但写红杏可用“闹”字,咏梅则绝不可。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方是梅的本色。“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姜夔《疏影》)前人咏梅,常誉之为一个冰清玉洁的美人,故写梅而用“闹”字,会贬低它的高格。“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姜夔《暗香》)前人赏梅,无不为其清香所醉,故此诗用一“嗅”字,勾出了梅的精魂。在这“嗅”字之中,还流露出作者会心的喜悦、玩味不倦的感情。若改“嗅”为“看”,虽其意犹在,但神味索然了。

谈道诗最易堕入理障,流于枯涩,这首诗却写得极其生动传神。诗中的女尼,看来不是一个刻板、冷漠的出家人,而是一个天真活泼、充满人生乐趣的少女,所以这首说理诗,写得极其富于感情——这正是此诗艺术魅力的所在。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3980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9日 11:09
下一篇 2023年5月9日 11:09

相关推荐

  • 励志的文言文名句

    励志的文言文名句   文言文是我们语文必学的知识,大家知道有哪些励志的句子呢?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励志的文言文名句,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NO.1   古之人修…

    2022年12月3日
    210
  • 《宋庆礼》文言文阅读练习

    《宋庆礼》文言文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

    2023年1月10日
    393
  • 游褒禅山记高一文言文翻译

    游褒禅山记高一文言文翻译   作者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褒禅山记高一文言文翻译,欢迎来参考!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

    2023年1月7日
    220
  • 《杞人忧天》文言文及翻译

    《杞人忧天》文言文及翻译   《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杞人忧天》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杞人忧天》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

    2023年1月6日
    284
  • 不食盗食文言文翻译

    不食盗食文言文翻译   不食盗食,出自《吕氏春秋》,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典故,是讽刺那些所谓讲仁义的人何等愚蠢可笑。不识时务,结果只能饿死在路上。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不食盗食文言文翻译…

    2023年1月6日
    395
  • 文言文倒装句解析

    文言文倒装句解析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

    2022年12月4日
    25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