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追凉”,即觅凉、取凉。较之“觅”、“取”,“追”更能表现对“凉”的渴求,杜甫“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羌村三首》其二)诗意可见。夏夜苦热,外出取凉,这是古代诗人经常描写的题材,诚斋集中,以“夏夜”为题者便有多首。但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却有其独到之处: 它撇开了暑热难耐之类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当然,还有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

首句貌似平直,其实也有一层曲折: 中午时分,烈日暴晒,是一天中最为酷热的时刻,而今,“夜热”竟然与“午热”相仿佛,则“夜热”之甚,可想而知。唯其如此,才引出次句诗人月下独立的形象。“开门”,点出作者原在室内。或许他本已就寝,因夜热故,辗转反侧,难以入梦,迫于无奈,才出门纳凉。而“月明”,则点出正值“月华皎洁”的三五之夜。这样,作者“独立”的目的,应该说是“追凉”与“赏月”兼而有之。追凉可得体肤之适,赏月则可得精神之快,难怪他要独立不移、执著若此了。第三句是对周围环境的点染: 竹林深深,树荫密密,虫鸣唧唧。“竹深树密”,见其清幽;“虫鸣”,则见其静谧——唯其静谧,“虫鸣”之声才能清晰入耳。诗人置身其间,凉意顿生,于是又引出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不是风”,点明所谓凉意,不过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而已,并非夜风送爽。范成大《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庑取凉》诗亦云:“风从何处来?殿阁微凉生。桂旗俨不动,藻井森上征。”虽设问风从何来,但既然桂旗不动,可见非真有风,殿阁之“微凉”不过因静而生。人们通常说“心静自凉”,其理相若。因此,范诗实可与这首诗参读。

显然静中生凉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意趣,但这一意趣并未直接点明。如果没有“不是风”三字,读者很可能将“凉”与“风”联系在一起。陈衍《石遗室诗话》早就指出:“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甚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然而,这首诗的妙处恰恰也就在这里。作者故意直到最后才将微露其本意的线索交给读者——既然明言“不是风”,善于神会的读者自当想到静与凉之间的因果关系;随即又当想到,前面出现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都只是为揭示静中生凉之理所作的铺垫。这样,自然要比直截了当地道出本意更有诗味。大概这就是《石遗室诗话》所称道的“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的旨趣。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4726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13日
下一篇 2023年5月13日

相关推荐

  • 古代诗歌鉴赏之字句理解题型答题方法及解答步骤

    字句理解题:高考鉴赏古诗语言的试题主要有分析炼字题、分析炼句题、分析语言风格题三类。字句理解是鉴赏古诗考查的基本考点,主要考查品析诗中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赏析诗…

    2023年4月10日
    91
  •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阅读答案附赏析

    添字采桑子·芭蕉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这是…

    2023年4月4日
    93
  • 与于襄阳书文言文解析

    与于襄阳书文言文解析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⑴,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⑵。士之能垂休光⑶、照后世者,亦…

    2022年12月4日
    99
  • 贺铸《绿罗裙》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绿罗裙 贺铸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①小。应念画眉人②,拂镜啼新晓。 伤心南浦③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注: ①花房:花瓣的总称。 ②画眉人:汉朝张敞和妻子感情很好…

    2023年3月12日
    89
  • 描写长江三峡的诗句

    描写长江三峡的诗句   长江三峡雄伟壮观,变幻多姿,具有神话般的魅力。我国古代文人曾留下许 多吟咏三峡的脍灸人口的.诗文。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描写长江三峡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作…

    2023年4月27日
    92
  • 以墨论德的文言文《墨翁传》原文翻译赏析

    以墨论德的文言文《墨翁传》原文翻译赏析   导语:《墨翁传》里面的墨翁洁身自好,不追逐名利而卖假货欺骗大众。作者实际上是借墨翁形象,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认识,借对“逐利者”的批评,…

    2023年1月6日
    9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