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追凉”,即觅凉、取凉。较之“觅”、“取”,“追”更能表现对“凉”的渴求,杜甫“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羌村三首》其二)诗意可见。夏夜苦热,外出取凉,这是古代诗人经常描写的题材,诚斋集中,以“夏夜”为题者便有多首。但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却有其独到之处: 它撇开了暑热难耐之类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当然,还有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

首句貌似平直,其实也有一层曲折: 中午时分,烈日暴晒,是一天中最为酷热的时刻,而今,“夜热”竟然与“午热”相仿佛,则“夜热”之甚,可想而知。唯其如此,才引出次句诗人月下独立的形象。“开门”,点出作者原在室内。或许他本已就寝,因夜热故,辗转反侧,难以入梦,迫于无奈,才出门纳凉。而“月明”,则点出正值“月华皎洁”的三五之夜。这样,作者“独立”的目的,应该说是“追凉”与“赏月”兼而有之。追凉可得体肤之适,赏月则可得精神之快,难怪他要独立不移、执著若此了。第三句是对周围环境的点染: 竹林深深,树荫密密,虫鸣唧唧。“竹深树密”,见其清幽;“虫鸣”,则见其静谧——唯其静谧,“虫鸣”之声才能清晰入耳。诗人置身其间,凉意顿生,于是又引出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不是风”,点明所谓凉意,不过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而已,并非夜风送爽。范成大《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庑取凉》诗亦云:“风从何处来?殿阁微凉生。桂旗俨不动,藻井森上征。”虽设问风从何来,但既然桂旗不动,可见非真有风,殿阁之“微凉”不过因静而生。人们通常说“心静自凉”,其理相若。因此,范诗实可与这首诗参读。

显然静中生凉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意趣,但这一意趣并未直接点明。如果没有“不是风”三字,读者很可能将“凉”与“风”联系在一起。陈衍《石遗室诗话》早就指出:“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甚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然而,这首诗的妙处恰恰也就在这里。作者故意直到最后才将微露其本意的线索交给读者——既然明言“不是风”,善于神会的读者自当想到静与凉之间的因果关系;随即又当想到,前面出现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都只是为揭示静中生凉之理所作的铺垫。这样,自然要比直截了当地道出本意更有诗味。大概这就是《石遗室诗话》所称道的“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的旨趣。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4726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13日 00:21
下一篇 2023年5月13日 00:21

相关推荐

  • 中考语文文言文难词解析:《山坡羊潼关怀古》

    中考语文文言文难词解析:《山坡羊潼关怀古》   ⑴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⑵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   ⑶波涛如怒:形…

    2022年12月4日
    242
  • 凄凉犯 赵文哲

             芦  花       …

    2023年5月6日
    243
  • 白居易《与元九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仆)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

    2022年12月27日
    232
  • “福敏,字龙翰,富察氏”文言文阅读及试题

    福敏,字龙翰,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康熙三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以知县待铨。 时世宗在藩邸,高宗初就傅,命福敏侍读。及世宗即位,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雍正三年,…

    2022年12月29日
    185
  • 文言文阅读赏析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赏析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片断,完成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2023年1月11日
    201
  • 秦观《纳凉》原文、注释和鉴赏

    秦观《纳凉》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释】 (1)纳凉:酷夏乘凉。此诗当为作者晚年被贬南方时所写。 (2)柳外凉:户外…

    2023年5月7日
    22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