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二、其三、其五、其六)》

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芳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高田二麦接山青, 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 踏歌椎鼓过清明。

社下烧钱鼓似雷, 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 知是儿孙斗草来。

骑吹东来里巷喧, 行春车马闹如烟。

系牛莫碍门前路, 移系门西碌碡边。

范成大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同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他的诗秀雅清婉,自具一格,在当时就很受到称赏。他早年游宦四方,五十七岁以后,退职闲居,在苏州石湖过着优游度岁的生活。在这时期,他写了《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获得“田园诗人”的称号。这一组大型的田家诗,说得上是他晚年的名作。在此之前,如王维等人也写过些“田园诗”,却旨在抒发个人的闲情逸致,鸡犬牛羊和农民不过是借来点缀的诗料,说不上反映农民生活。范成大的“田园诗”就不同,他确能生动真实地写出农家的忧喜悲欢,写出农家的劳动生活,连带农村中的风俗习惯都大量收在笔底,恍如一幅农村风俗画的长卷。在此之前,诗坛还没有出现过,这正是范成大独创一格的作品,所以一向受到广大读者的注意。

这里选的是他《春日田园杂兴》中的四首,只能说是“窥豹一斑”。

这组诗写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那时宋、金分立,南北对峙,双方暂时处于休战局面。江南的农民,因此也得到稍喘一口气的机会,颇能显出一些生气。本组诗的第一首“土膏欲动雨频催”,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描写春光遍地涌来的气势,很是生动。

“土膏欲动”是说土地解冻、地气回苏。“雨频催”补一笔天气。天上和地下一齐动作,春的气息就很快蓬勃起来,因此“万草千花”纷纷茁长。“一饷”即一晌,是片时间的意思。写花草到处出芽、抽叶、开花,转眼之间,山上、地下、树林、屋角,全都变了样。这两句概括有力,形象鲜明,使人恍如看到一组描写春神活动的“卡通”。

下面两句一转,视野缩小,镜头转到院子一角。在屋后,一片荒废了的园地,虽然久已没人耕耘,可是野花杂草却拼命长起来,依然是绿葱葱的一片。再看墙根底下,忽然长出了几个竹笋的嫩芽。院子里本来没有种竹,怎么能长出笋来啊!仔细一瞧,原来隔邻的竹根从地底横穿过来,毫不客气地把笋长到我家里了。

这最后一句可说是传神之笔。上面写了满山满野,百草千花,也写了舍后荒畦的绿秀,但是还嫌太泛,还不够饱满酣足,必须再来一笔放大的特写。这个镜头怎么找呢?凭着诗人的细心观察,终于给他找到了,那几棵破土而出来自隔邻的笋尖儿,不就是最好的诗料吗!于是诗人把它轻轻移来,放进诗中,整首诗顿然血肉充盈,精神饱满。请看,连隔邻的竹鞭(竹根横行伸展,所以叫竹鞭)也不肯受围墙的限制,竟然穿墙破土,钻进我的院子里来,春神的威力这还不厉害吗?诗人把“春”字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笔酣墨饱,实在不能不令人惊叹佩服。

“高田二麦”一首,着重描写清明节的自然景色。“二麦”是大麦、小麦。麦怕水耐旱,所以江南农民把它种在高田里。据宋应星《天工开物·乃粒篇》载,西起今四川、云南,东至今福建、浙江、江苏,以及安徽、湖南、湖北,这个广大地区中,种植小麦只占粮食总产的二十分之一,大麦更少。明代如此,南宋也该相差不远。因为麦子都种在高地,所以诗里说“二麦接山青”。用“接”字就暗指麦子还青,同山上的草色一样。此时,低处的水田还未到播种时期。《天工开物》说,清明浸种时,每石种子浇几碗冰水,可以解除暑气。可见清明正是浸种时候,所以说“傍水低田绿未耕”。诗人对耕种季节,观察细微准确,绝不是关在屋子里只凭翻书本说空话,而这又正是“田园诗”写得成功还是失败的重要关键。王维的“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辋川闲居》),“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淇上即事田园》),“田夫落锄至,相见语依依”(《渭川田家》),还比较好写,因为大概不外如此;而范成大笔下描写的田园,就切实具体得多。

后面两句,写插秧之前农民趁闲庆祝节日。他只用“踏歌椎鼓过清明”七个字便交代过去。南宋时,城里人把寒食到清明节作为重大节日来庆祝,郊游、扫墓、插柳、上头、赛龙舟、演奏音乐等等,吴自牧《梦粱录》里记载了许多热闹的事。但在农村,大抵只是踏歌(踏脚作节拍唱歌)椎鼓罢了。这也可以看出城市和农村风俗不完全一样。

“社下烧钱”一首写的是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时农民祭社公的热闹情景。《荆楚岁时记》说:“社日,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牛,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在当时的农村,这是祈祝丰收的重要节日。诗人运用简练的笔墨,先写祭社的场面,“烧钱”是焚化纸钱,那是向神表示敬意,送上一些财帛,讨好一番。自然又免不了大锣大鼓,尽情敲打,制造气氛。然后就在社公跟前,排开酒席,父老上坐,子弟在下,摆上祭肉之类,大家高兴喝酒。到了天晚,父老们先醉了,于是由年轻人扶着回家。这一节用的虽是粗笔大写,却已显出那种热烈的气氛。

下面转入特写镜头: 醉了的父老们脚步蹒跚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却发觉路旁地上丢满了折下来的青枝绿叶,各色各样的花朵,一片乱糟糟的。老人不禁心里发笑,那些孩子们闹了半天的斗百草,不知到底谁输谁赢,如今却把辛辛苦苦找回来的东西,随便乱丢一气就完事了,想来也真可笑。这两句收拾得很有情韵。一场吵吵闹闹的斗百草没有一字加以描写,却从老人的醉眼中重新呈现出来,但又只是抛残了的东西。使人从中想象出刚才青少年们那股子傻劲。真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斗百草这种游戏活动,最早见于《荆楚岁时记》,那是南朝时的风俗,唐代相沿下来,时间却是在端午节。那么,宋代有没有这种习俗呢?有人看到《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梦粱录》这些书没有记载,只偶见于词人作品中,以为宋代便已不流行了;但从范成大这首诗来看,却又分明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改在社日举行而已。

第四首“骑吹东来里巷喧”,先是写远的一笔: 又是车队,又是马队,又是乐队,旗帜招展,好一派气势,乡下人霎时惊动了,大人孩子纷纷跑出家门来瞧,嚷成一片。原来官老爷“行春”来了。那原是汉代就有的故事,太守每年春天,亲自巡视地方,劝耕、赈救。这做法到宋代还有。第二句就是点出这一队人马的来历。“闹如烟”,看来是很有一番惊动。乡绅、父老、乡长、保长等,不免都要叩头迎接,在形式上大大摆弄一番的。不过诗人没有时间腾出笔墨去细细描写,却又是转过他那灵巧的笔尖,写一个老乡——也许是甲长什么的,吆喝放牛的孩子:“你这家伙呀,不要把牛拦在大路上,快把那畜生拴到那石滚子(北京叫石呆子)旁边去!”这一笔真够生动,官老爷的威风,老百姓的惊慌失措,放牛孩子的天真无知,全都活画出来了。

六十首《田园杂兴》,写了南宋苏州一带的农村风光,内容颇为丰富,佳作更是不少。这才是经得起寻味的“田园诗”。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4727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13日 00:21
下一篇 2023年5月13日 00:21

相关推荐

  • 刘基《司马季主论卜》文言文赏析

    刘基《司马季主论卜》文言文赏析   《司马季主论卜》是一篇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文章,是讲“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唐诗),实际讲的是元代末年的种种腐f败都是从前胡作非为恶性发展的结果…

    2023年1月6日
    190
  • 苏辙《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南康直节堂记 苏辙 原文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①如揭太常…

    2023年1月1日
    216
  • 文言文《马说》的译文原文

    文言文《马说》的译文原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

    2023年1月9日
    207
  • 《闲情》《春怨》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闲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这两首诗都是怀人诗,在内容上却…

    2023年3月12日
    159
  • 樊姬课外文言文翻译

    樊姬课外文言文翻译   樊姬,楚庄王的王后。樊姬为了劝阻楚庄王不要因打猎,玩物丧志,就不吃禽兽肉,以此来打动楚庄王。而楚庄王从此改过自新。张说曾说:“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下面…

    2023年1月8日
    191
  • 高考文言文实词的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实词的知识点   ①大,扩大:非问无以广?识(问)明道德之广?崇(屈)   ②宽阔:安得广?厦千万间(茅)   识①知识:非问无以广识?(问)   ②知道:识?其大矣而或…

    2022年11月28日
    22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