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明与暗> 教学反思: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在小学高段美术教学中,进行一些美术基础理论的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更科学的观察力与绘画能力的培养。但是有些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讲起来往往会既枯燥,又很难讲,所以,在上这类课时,往往收效不理想。一直成为困惑美术教师的一个难题,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时较难逾越的学习堡垒!所以,在类似的理论课的教学中,我注意摸索与探究,取得了一些比较浅显的经验,现以小学五年级的《明与暗》一课为例,作一简单的小结。《明与暗》一课中,教学的知识点是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明暗的变化。如何使学生将这个知识点生动有趣又实在的学习与掌握,是本节课的难点。如果用灌输法,势必学生被动接受,效果很难保证。在教学中,我尝试探究法进行教学,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收效。
一、运用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在课的引入阶段,我请学生观察一组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实物如汽车,课桌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比较与具体实物的差别,学生开始,还觉得难以比较,但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比较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
二、利用学具与照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在研究立方体的透视规律时,首先要认识立方体面的变化。
三、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比较理论与实际(透视)的差异。为了加深明暗规律,在学生脑中建立更准确的立方体的明暗现象。我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比较观察到的明暗现象与数学理论的立方体的实际区别,以便加深印象,能较快地掌握好立方体的透视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明度的含义;了解夏加尔的作品及简介;学会用色彩明暗对比的方法用水粉颜料涂色,提高色彩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夏加尔作品,感受色彩的层次丰富;通过师生互动对作业评析,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明度色彩效果的由来;采用引导学生依据作业标准,对自己的作业作出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尝试色彩明暗的各种表现方法中感受色彩的美感,提高对色彩的鉴赏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明、暗色调的基本知识。教学难点
明、暗色调的配色方法。课前准备
水彩画工具、图片、媒体等。教学资源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基础备课教案 我的修改内容
一:复习欣赏 揭示课题
1、复习已学过的色彩知识:
媒体出示关键字:三原色、间色、复色
2、学生小组讨论关键字的含义。
3、学生反馈
4、欣赏作品(媒体出示作品及其介绍)问:看了这些作品后,你有什么感觉? 《我与村庄》是俄国画家夏加尔的作品,他用有条不紊的组织方法来描绘不同时空下的现实生活,他以想像和回忆来构思画面形象。他笔下的人物和景物都超脱了呆板的规律,每个细节都保留着生活的真实、完全的自由和尽可能的优美雅致。这幅画充满对童年的追忆、对故乡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
5、学生交流感受:作品的色彩很有层次感。
6、小结:作品中有许多色彩,每一块颜色又有明暗不同的层次,有的色彩较亮,是明色,有的色彩较暗,是暗色,这就是色彩的明暗强度,我们称它为色彩的明度。
7、揭示课题:明色和暗色
二、自学方法 尝试调配
1、学生欣赏教材内的调配方法并反馈:
2、媒体板书调配方法: 明色和暗色的调配方法: 明色——加白色使色彩变亮。暗色——加黑色使色彩变暗。
3、学生尝试调配明色和暗色,教师辅导。要求:随意加白和加黑。
三、教师演示 学生创作
1、教师演示用不同层次的明度:
师:你们看色彩层次感的体现就在这随意间的加白和加黑而形成的,你们说有趣吗?
2、出示未涂色的画面:
3、师提出作业要求: 1)、在这四幅画里选择一幅涂色。2)、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的方法涂色。3)、可以自己创作涂色:造型简单。
四、展示评价 教师小结
1、展示作业。
学生依据黑板上的评价标准把作业贴在相应的位置。
2、自我评价:
3、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你们可真棒,整个学习的过程都在自学、自主、自我的活动中完成,老师希望你们今后也能像这堂课一样表现出自我和个性的风采。好吗?(媒体出示板书)红、黄、蓝是三原色。
用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称为间色。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间色调配而成的,这样调配出的颜色称为复色。
媒体出示板书:
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强度,明度高是指色彩较明亮,而相对的明度低,就是色彩较灰暗。
在黑板上写好评价的标准: 色彩明度对比强烈。色彩均匀。画面干净。作业布置
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的方法涂色。可以自己创作涂色:造型简单。
板书设计 明色和暗色
色彩明度对比强烈 色彩均匀 画面干净
《色彩的明与暗》教学设计2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色彩明度、纯度的知识.
2.教会学生利用色彩的明与暗进行绘画表现.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教师:辅助课件、色卡、范画. 学生:水粉颜料、排笔等美术用具.
重点:让学生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或加白,就会产生明度、纯度的变化知识,并利用色彩的明与暗创作作品.
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利用色彩的明与暗创作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导
复习三原色的知识.
欣赏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色彩的明度与纯度.
通过色相条,就会发现色彩是有深有浅,浅是指色彩明度高,深是指色彩明度低. 二.发展
举例说明不同色彩的明度和同种色彩的明度. 学生练习排列色卡,巩固新知识.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来改变颜色的明度?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改变颜色的深浅.
教师示范:选择一种颜色,通过加黑或加白画出多个色块,使颜色有明度的变化. 提问:在生活中哪里能剪刀色彩明度的变化?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不同明度的色彩. 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的明度变化在生活中和绘画中的运用,体验不同明度的色彩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感受.
三.创作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欣赏体会,创作一张有明度变化的作品. 四.展示与讲评
将学生作品在小组内分别展示,师生进行点评. 五.板书设计
色彩的明与暗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加黑明度变低,加白明度变高.
六、教学反思:
《色彩的明与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的明度,认识色彩的明度,表现色彩的明度.体验不同色彩的明度所表达的不同感觉.
2.通过学习色彩的明度及明度渐变的知识,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并了解明度是所有色彩都具备的属性.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让学生感受用色彩装点生活的乐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调色练习,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体会渐变的绘制要领. 教学难点: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技巧,绘制富有趣味的明度渐变图案,用明度渐变的方法装饰生活.学情分析: 能够有兴趣体验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纵深感、节奏感和立体感,引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能运用明度渐变的方法创作图案画,装饰生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师:实物投影仪、PPT课件.调色盘、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杯、抹布等. 生:铅笔、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板.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一:找明暗游戏
展示一组彩色气球(红、黄、蓝、橙、绿、紫),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a.这些气球中,哪个气球的色彩看起来最明亮?哪个看起来最暗?(学生回答:黄色的气球看起来最亮,紫色的气球看起来最暗.)b.(将黄色气球另置一边)除去黄色的气球,哪个气球最亮?(学生回答:橙色气球较亮)
c.(将紫色气球另置 一边)除去紫色的气球,哪个气球最暗呢?(学生回答:蓝色气球较暗.)
d.剩下的两个气球,哪个亮,哪个暗呢?
(学生回答:红色气球看起来比绿色气球亮.)2.游戏二:排色游戏
现在,我们把这些气球按颜色的深浅排队.你发现什么了?原来色彩也有深浅变化.
3.引出课题:色彩的明与暗(色彩的明度渐变)
二、讲授新知,实验探究 1.明度的概念
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浓淡的程度.
色彩的明度渐变
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
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
各种颜色的不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2.实验探究
所有的色彩真的都有明度变化吗?我们来一起做个实验吧.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找出问题的答案.小组合作进行实验,一部分小组解决问题a和c,另一部分小组解决问题b和d.
a.实验一: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杯中水的色彩变浅?(课前已准备染好色的水的杯子)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使一种色彩变浅,可以在这种颜色里加白色颜料或加水.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经过实验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并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将三个透明杯并置摆放(一个杯中装的是色彩未变浅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水使色彩变浅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白色颜料使色彩变浅的水).
请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并讨论:同一种颜色,加水能使颜色变浅,加白色颜料也能使颜色变浅,两者有何不同?(加水使色彩变淡,加颜料使色彩变亮.)
b.实验二: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杯中水的色彩变暗?(课前已准备染好色的水的杯子)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使一种色彩变暗,可以在这种颜色里加黑色颜料.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经过实验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并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将两个透明杯并置摆放(一个杯中装的是色彩未变暗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黑色颜料使色彩变暗的水).
3.欣赏感受,体味美感
a.欣赏生活中的明度变化,感受色彩带给生活的美.
b.欣赏明度渐变作品.教师谈话:让我们一起感受明度渐变的图案美、秩序美、造型美、色彩美……这里老师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播放课件,教师稍作解说.)
c.赏析学生作品.教师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艺术家们绘制的明度渐变作品,真是美不胜收.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学生们的作品,看看他们又有怎样精彩的表现.
5.教师示范,技法练习
a.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在红色颜料里逐步添加白色,每添加一次白色并调匀后,即在白纸上涂好,逐步形成以红色为基调的明度序列.
边讲边演示:
①颜色一次要调出足够的量,最好能调成奶油状. ②水分要控制好,不要加太多的水.
③颜色调匀后再涂,笔要沿着图形的边缘画. 提醒学生:每次加入的白色颜料的量应近于相等,否则色度变化就会过于跳跃或过于缓慢.
b.技法练习:同桌二人为一组以同一色相为基调,进行明度渐变的调色练习,两人一起做使色彩逐渐变浅的练习(加白色).练习完成后,将两张练习并置摆放,共同体味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特殊美感.
三、创作实践 1.创作表现
创作一幅有趣的明度渐变作品. 作业要求:
a.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也可独立完成. b.构思巧妙有新意. c.认真细致地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教师在学生作业时巡回辅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同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引导纠正.
四、作业展评,课题延伸
展示各组作品,师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赏析.
1.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大家学习了明度渐变的知识,掌握了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创作了漂亮有趣的作品,同学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
2.学生自评、互评:
说说本组作品体现了明度渐变的哪些特点吗?(纵深感、立体感、节奏感)作品哪一部分最让人满意,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你最欣赏哪件作品,说说这件作品的优点与不足.
五、总结
第一课《明与暗》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进行一些美术基础理论的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更科学的观察力与绘画能力的培养。但是有些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讲起来往往会既枯燥,又很难讲,所以,在类似的理论课的教学中,我注意摸索与探究,作一简单的反思。
《明与暗》一课中,教学的知识点是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明暗的变化。如何使学生将这个知识点生动有趣又实在的学习与掌握,是本节课的难点。如果用灌输法,势必学生被动接受,效果很难保证。在教学中,我尝试探究法进行教学,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收效。
一、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课的引入阶段,我请学生观察出示两幅图片,一张用线画的苹果,一张是用明暗调子表现的苹果,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比较差别,学生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比较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
在研究立方体的透视规律时,首先要认识立方体面的变化。包括,不同位置面的多少与形状大小的变化。
教学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揉、折等方法,请学生自己探究,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由于不同方向的体面与光源形成不同的角度,接受的光量也就不同,因而形成了明暗变化。认识立方体的面的透视变化规律。并动手测量,经过学生的测量,学生很快地发现这些面的具体的变化规律。
三、比较理论与实际(透视)的差异。
为了加深明暗规律,在学生脑中建立更准确的立方体的明暗现象。我利用石膏进行比较观察到的明暗现象与教学理论的立方体的实际区别,以便加深印象,能较快地掌握好立方体的透视规律。
四、突破难点。
在掌握了立方体的明暗规律后,请学生对着立方体的照片,进行写生,可以进一步掌握立方体的透视应用。但是,画出较为准确的立方体明暗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较为困难。所以这里采用“分面”解决法,可以有效地化解这个难点。当然,有了分,就注意合,注意各面的联系与比较,就可以较轻松地画出照片写生立方体,为以后实物写生作好准备。
学生在课上都能认真观察,仔细写生,因为初次接触素描绘画,所以有的学生还不太能绘制线条,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型掌握得还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