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不垮的川娃子》读后感800字

英雄出少年――读《震不垮的川娃子》有感

灾区是一个大舞台,所有的真善美都在这里上演;灾区是一块富矿,真金隐藏在富矿底层,只有潜进去,深入挖掘才能淘到宝贝;灾区是一所,前来救灾的人都是热血之人。在这里,你能看到人性的闪光,学到平时学不到的东西;灾区是一座熔炉,在这里,人会变得勇敢和坚强,人的潜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5.12日14点28分,随着一声巨响,大地裂了,高山倒了,房屋碎了,道路塌了,数万条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消失……美丽的川西成了满目疮痍的世界。它破坏了我们的家园,但震不垮勇敢的川娃子。他们有的比我小,有的和我们差不多大,但他们身上所拥有的那种坚强的精神是我们没有的。在地震中,他们靠着顽强的求生意识和心中的爱不但自己勇敢地从废墟中爬了出来,还救了们。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只有9岁的小南孩林浩、失去了双腿但仍酷爱芭蕾的李月、在废墟中为了给自己鼓励而高唱国歌的许中政、热爱文学的王波……他们每一个人在地震时心中都装着别人,装着心中的梦想,对死亡不恐惧、不害怕,对生存的向往使他们成了地震中的幸运儿。

多么坚强、刚毅、英勇不屈的少年! 我禁不住流下了热泪

在诸多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中,张春玲的名字并不特别显眼,但是,这个13岁的小学生却让我们这些同龄人,甚至比我们大的们从心里感到震憾和敬佩。

张春玲是四川省平武县石坎小学的学生。在她3岁时,一次意外让她面部重度毁容,左手截肢,右手五根手指每根都只剩两节,地震发生后,正在向校外奔去的张春玲听到身后同学的求救声,立即止住了脚步返回救人。尽管人小手又不方便,她仍是三次冒死救同学,自己却被掉落的石块砸伤了好几处。同学们都转移到安全地方后,张春玲又跟大同学一起熬稀饭给大家充饥。

虽然上天夺走了这个小姑娘俏丽的容颜,却给了她更加美丽的心灵和坚强的品质,当灾难来临时,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残疾的肢体,而是处在危险中的同学们,真是好样的。

人无忧虑,必会有近忧,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不要太过安逸,天灾我们不能杜绝;可人祸是可以预防的,是可以减少的,我们不希望人祸出现再来弥补,而应该防微杜渐。作为当代少年,生居和平年代,过着幸福的生活,但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我们的祖国是在日益强大,逐步走向繁荣富强,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如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害,如当今甲流感肆虐,国际上反华势力、恐怖组织的作崇。英雄出少年,我们要这些少年英雄们学习,勇敢地同一切破坏和谐社会坏人坏事作斗争,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成为世界上的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6028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6月8日 04:02
下一篇 2023年6月8日 04:02

相关推荐

  • 读《群山回唱》有感800字

    群山无言,却有回响  ――读《群山回唱》有感 在山与山之间、沙漠与荒原之上,什么秘密在风沙中轻轻呢喃继而被带走,最后夕阳在泛着橘色的光辉中隐退,直到那广袤的黑色夜空消失,…

    2024年7月26日
    108
  • 陶瓷成长记

    这是一篇小学六年级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经过日积月累,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若干年后一个懵懂少年终将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 下午我和好朋友来到了一家专…

    2023年1月13日
    224
  •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线》读后感600字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线》是我期间读过的一篇励志故事。起初是被题目所吸引,“为什么呢?为什么河流不走直线?”带着这个疑惑我翻开了书页。 故事描述的是一次课堂上的情景,把地图展开问们:…

    2024年5月4日
    152
  • 读《黄果树听瀑》有感250字

    今天,我读了《黄果树听瀑》这篇文章。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去黄果树瀑布游玩时看到的美丽景象。首先,作者先写从远处听到瀑布“哗哗”的流水声,再透到树隙看到的一条“白帘”映入眼帘到遗憾现正在…

    2024年6月3日
    137
  • 《茶馆》里的文化记忆

    《茶馆》里的文化记忆 ――读《茶馆》有感 有人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乱世出英雄。”但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乱世更多的还是形形色色的小人物,老舍便是借助不同时期在茶馆中出现的小…

    2023年5月9日
    213
  • 《火车站谜案》读后感800字

    一场烧脑的梦  当语文推荐我们读书的篇目中有《火车站谜案》的时候,就决定是它了。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封面是有两行字:上面一行是“想做一场烧脑的梦吗?”下面一行是“迎生…

    2023年6月16日
    17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