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韵阅读答案[推荐阅读]

清塘荷韵阅读答案

1、请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对荷情感起伏变化的语句

2、读完了全文,你能否说说作者为何对荷情有独钟?

3、如果把题目中的“荷韵”改为“荷花”好不好?为什么?

4、“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概括选文中作者的心理变化。(1-7节)

6、为什么“不到十几天的功夫”,荷叶就能够遮蔽半个池塘?

7、阅读选文,理清作者行文思路(3-13节)

(种荷)—()—()—(祝荷)

8、阅读第8段文字,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笔下荷花的外形之美(16字以内)和内在气质(12字以内)

外形之美:

内在气质:

9、季羡林先生笔下的“季荷”又怎样的特点?他为什么对“季荷”充满特殊的情感呢?

1. 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积蓄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2.很多植物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自古至今很多文人不断歌咏着这种生命力:春天的小草、岩缝里的种子、漫天飘舞的飞絮„„本文从叹息宅前荷塘空荡荡写起,由此引出投莲子入塘以及漫长的期待。这以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作者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心里多了一线希望。几棵弱小的莲子,就在这关注、企盼中慢慢长叶、开花,最后蔓延成片,被朋友喜称为“季荷”。这繁茂的“季荷”,不正是绵绵生命的象征吗?

莲子于淤泥中孕育新生,由纤弱转成茁壮,这是人所共见;寒冬将至,鲜荷

不见,而荷花在冰下做着春天的梦,这则是作者的独到之思。细读本文,我们难道不会从这独到之思中感悟到某种哲理吗?

3.不好,作者并不只是荷花,还有荷花的这种韵味,这种精神

4.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关心以及盼望的焦急

5.遗憾-希望-失望-灰心-微有希望但仍令人灰心-狂喜-感叹

6.因为荷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7.(种荷)—(盼荷)—(赏荷/赞荷)—(祝荷)

8.外形之美:红艳耀目,与众不同,卓然挺立,迎风弄 姿

内在气质:洁身自好,睥睨一切

9.特点:美丽,高洁,坚韧,充满生命力

“季荷”因他而得名,是他亲手所中,又苦等四年的结果,包含他对荷花倾注的希望,荷花的精神是作者的精神写照

1.《清塘荷韵》作者是(A)A、季羡林 B、周国平C、贾平凹 D、巴金

2.季羡林的《清塘荷韵》 写(C)A、莲荷高洁的品性 B、物境美,表达自己的心境 C、写莲荷的生命力 D、愚氓灭美

3.下列不是作者种荷的原因有(A)A、慰籍孤独的心灵。

B、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

C、没有荷花不符合作者的审美观念。

D、作者在记忆中曾经有荷花的碎影。

4.季羡林的《清塘荷韵》没有写到的事情是(A)A、采荷 B、赏荷 C、盼荷

D、种荷

5.季羡林是(A)的教授。A、北大 B、清华 C、南大 D、哈工大

6.季羡林在《月是故乡明》中没有追忆到的童年趣事是(A)。A、拍皮球 B、数星星

C、看月亮 D、摸鸭蛋

7.季羡林在《月是故乡明》中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A、思乡之情。B、旅居的快乐。C、丧母之痛。D、亡国的悲痛。

8.A)A、月 B、柳树 C、故土 D、照片

9.季羡林在《月是故乡明》中主要写了哪里的月?(A)A、故乡 B、瑞士 C、非洲

D、南通

10从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中你了解到季羡林的故乡是哪里?(A)A、山东 B、江西 C、江苏 D、湘西

11.季羡林老先生在《夹竹桃》中写了夹竹桃的哪三个方面?(A)A、花色、花期、花影 B、生长、开花、结果 C、茎、叶、根 D、种子、花朵、果实

12.在季羡林《梦萦红楼》中提到的“红楼”是(A)的发源地。A、五四运动 B、四五运动 C、南昌起义

D、武昌起义

13.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季羡林在《听雨》中反映的心情相同的是(C)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C、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4.在季羡林《听雨》中提到本来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的声音为什么却使作者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A)

A、久旱之中的一场春雨让作者感到无量的喜悦。B、因为有了铁皮,房子不再漏雨。

C、雨敲铁皮的声音让作者回忆起遥远的故乡。

D、雨下的浪漫让作者忽略了雨敲铁皮的声音。15.雨让“季羡林”兴高采烈,《听雨》一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烘托作者的这种喜悦之情?(A)A、麦苗吮吸雨滴(变青了)、二月兰开出了小花、荷花蓄力冲击

B、大地上的小水花、泥土贪婪地吮吸着水花、小花小草扬起脸亲吻着雨珠

C、花朵变得更加鲜艳、小树的叶子变得更加嫩绿、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D、在雨中耸立着的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松树、在凉爽的马路上嬉戏、玩耍的孩子们、

《清塘荷韵》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2、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

3、讨论探究荷花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

4、通过阅读文本,从满池塘那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中获得人生的感悟,体会生命力的顽强,坚信——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荷之韵。

2、让学生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荷花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水生植物,有谁知道荷花还有什么别名?(莲花、芙蕖、藕花、芙蓉、菡萏等)(板书)

2、展示荷花的几幅图片,请学生找出与之相配的诗句。

(古代的文人墨客描写荷花的诗文也是举不胜举的,仅

在《全唐诗》中就有十九首写荷花的诗,仅李白一人就写了八首。荷花美丽,荷花圣洁,人们在荷花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感情,周敦颐的《爱莲说》写的是莲荷高洁的品性,朱自清《荷塘月色》写的是物境之美,表达的是自己淡淡的忧伤和喜悦,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老人在1997年86岁高龄写的《清塘荷韵》又是写荷花什么呢?他对荷花情有何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塘荷韵”的世界。)

二、作者简介

请你谈谈你所了解的季羡林。(配合作者图片及文字,简介季羡林生平学术成就及创作。)

——季羡林: 1911 年生 ,山东临清县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年留学德国,1945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并获哲学博士学位.他精通数国文字,出访过几十个国家,且掌握几种古老的文字,对印度文化与佛学又有深入研究,可谓是学贯中西古今.194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出版有散文集《牛棚杂忆》等。

季老研究佛学梵文较有造诣,他的研究与印度文化、佛教有着密切关系。佛教自西汉东移传入我国,作为佛教“净土”代表的荷花丰富了中国荷花文化的内涵。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莲花(即荷花)是释迦牟尼的宝座,它是不受轮回的污浊环境影响的“佛的本质”,加上季老又是一个道家思想

较浓厚的一个人,他追求清静无忧,荷花正像一个品行高洁的隐居者一样,正符合季老的追求。所以才会对荷花特别的情有独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2、请同学们放声地自由诵读课文,理清行文的线索,并用带“荷”的两个字来归纳文章段落。

——荷(线索): 想荷(1-2段)—— 种荷(3段)

盼荷(4-6段)—— 赞荷(7段)

赏荷(8-12段)—— 祝荷(13段)

四、品读课文,探究主旨

1、请同学们朗读1-2节,说说作者种荷的缘由?作用是什么?

——自己的思想守旧;中国人都爱菊;

为后文的期待与欣赏埋下伏笔。

2、请同学们自读3-6节,说说荷花的成长过程是怎么样的?而作者的心情产生怎么样的变化?(圈划出荷花成长的句子以及作者心理变化的句子)

3、荷叶初长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还是觉得这是有些灰心的一年?

——明确:五六片、圆圆的细叶、细弱单薄、可怜兮兮

因为之前作者希望的是满池塘的荷花,可实际荷花长得

太慢了,由于对荷花的极度的喜爱,他担心这样孤零零的荷花终究不能达成自己的愿望。

4、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第四年的荷花的呢?(书中圈划)

5、作者从种荷、盼荷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怎么样的生活哲理?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

学生齐读,后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是作者对荷花顽强生命力的赞美。(表达观点的句子)不仅荷花,其实世间万物都是具有生命力,它们往往以任何人都无法抵御的力量在蓬勃生长着。

6、文章为表现荷花顽强的生命力,从最初投放种子写起,写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期待,作者不惜笔墨,直写到荷叶满塘才让读者放下那颗期待的心。如果把文中的第4、第5自然段删除,表达上会有什么变化?请用心体会一下。

——不能去掉。

4、5两段起铺垫作用,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荷花的期盼,感受到荷花顽强的生命力,虽然沉静了三年,但只要生命不止,一定会有生命勃发的时机。

7、品读第8段,说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与“燕园其他池塘里的荷花”有什么不同?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

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突出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旺盛生命力。(生命的勃发)

外形之美:红艳耀目、与众不同、卓然挺立、迎风弄姿

内在气质:睥睨一切、高高凌驾(超凡脱俗)

8、齐读第9、10两段,说说这两段分别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从哪些词句可以体现出来?)

——月夜塘荷的宁静之美;小波斯猫落水;

动静结合,映衬了月夜荷塘的宁静、静谧和热闹之美。

喜爱、沉醉在这荷塘的静谧之美中。(如:徘徊;静静地吮吸荷花和荷叶的清香)

9、指名朗读第11段,请同学们说说这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侧面描写,突出荷花的美。

(本文中有正面描写荷花的美,而作者沉醉于这美丽的荷塘,而身边的其他人也加入到了欣赏荷花的队伍中来,这都是从侧面来突出荷花的优美。所以本文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10、人们常用“残荷败柳”来形容冬天的荷塘,但作者在文中却说“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荷花所做的“春天的梦”有什么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说荷花做着“春天的梦”是指在严寒的冬季,荷花的生命状态也不是停止的,它会为来年的盛开做着精心的计划和准备。该句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给予的无限深情。(导:

4、5段中,虽然荷花没有开放,但是它们的梦想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也正因为如此,才换来了一片生机勃勃的荷塘。)——作者赋予自然界变化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感,表达了一种向往美好的信心。从这种意义上说,荷花的生命力是顽强的,也是永恒的。

11、请同学们齐读第8节中“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思考以下问题:

A一般的生命的凋零总是给人怎么样的感觉?(凄凉、萧索)

B那么作者笔下这段关于落花的描绘给人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命惨悟透了什么?

(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感受到生命的快乐。现在它要悄然离去了,那便顺应自然吧。它走得如此飘逸、洒脱。)

(能以这样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体现了季老豁达、超然、彻悟生命的人生境界。——这是作者从荷花上体悟出来的。)

12、几颗来自洪湖的莲子带着老人的希翼和怜爱跃入了红湖,一种顽强而高洁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围中开始萌

芽,从此老人的心为之牵绊,随之起伏,为什么呢?他对荷情有何钟?荷之韵究竟何在?(总结)

——生命的孕育之美;勃发之美;外形之美(风姿绰约、气质脱俗);静谧之美;热闹之美;永恒之美;超然脱俗的精神境界。(托物言志:本文对荷花孕育的艰辛过程的描写其实就是为了表达出对生命顽强、坚韧以及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的赞美。)

13、教师小结: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花应该是张扬生命的强者,是彻悟生命的智者。自然界的万物生生不息,它们以风姿装点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它们以生命启示了心有灵犀的人们。季羡林老人从荷花的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感悟到了生命的美丽和顽强,那我们也学习季老先生去观察自然,感悟自然,去发现美,去探求美的真谛吧。

五、单元主题总结:

六、作业布置

1、完成《点击》练习

2、推荐阅读三本书:《牛棚杂忆》《清塘荷韵》《我的人生感悟》。教学反思:

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认识到了作者是借荷花之韵写人之

韵。理解了文本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心灵与自然的交融”。然而,教学中生生之间的对话时间太少,没能将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扩展开来。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知识水平对文本的阅读期待是不同的,因此每一个学生对文本一定会形成不同的理解,学生之间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话、讨论和交流,思维没有得到碰撞,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是共性的,缺少个性化的体验,这样文本阅读的水平没有得到提升。

《清塘荷韵》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2、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

3、讨论探究荷花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

4、通过阅读文本,从满池塘那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中获得人生的感悟,体会生命力的顽强,坚信——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教学重难点:

1、品味荷之韵

2、让学生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教法:阅读——讨论——体悟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师提示:荷花美丽,荷花圣洁,人们在荷花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感情,周敦颐的《爱莲说》写的是莲荷高洁的品性,朱自清《荷塘月色》写的是物境之美,表达的是自己淡淡的忧伤和喜悦,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老人在1997年86岁高龄写的《清塘荷韵》又是写荷花什么呢?他对荷花情有何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塘荷韵”的世界。

二、作者简介:

三、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围绕“荷”,讲了些什么内容?学生迅速浏览课文,同桌讨论:(讨论明确:恋荷—种荷—盼荷—护荷—赞荷—赏荷—祝荷)

2、教师提问:文章题目《清塘荷韵》,那同学们思考一下:“韵”字主要体现在哪些环节?

(学生讨论明确:赞荷和赏荷。)

3、学习第6、7、8三个自然段。抽学生读,读后教师引导理解:一夜之间到几天之内,再到不到十几天的工夫,作者从时间上写了荷的生长过程,突出其茂盛,而8自然段主要写了荷的色浓瓣多,那同学们思考,只是简单地写荷的茂盛和色浓瓣多吗?其实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明确:这三个段落不只是简单地写荷的茂盛和色浓瓣多,说明了生命力的强大。)学生找出最能概括其韵致的话,读一读。

师提示:我们很难想象,在寂寞的岁月里,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那莲子是怎样暗暗积蓄着力量,是怎样将生命的嫩芽钻出了坚硬的外壳,这芽一旦破壳而出,便以一种惊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和美丽,一千多个日夜过去了,在经历了漫长的寂寞后,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槃。同学们能对对寂寞沼泽中的莲子或跃出水面的盛开的荷花说上两句吗?

4、范读9—11节,思考这部分怎么写赏荷的。学生分三个学习小组学习,用四个字归纳出这三节分别写了什么?

(学生明确:分别写了荷花凋零、小猫戏月、邻居赏荷。)

5、学生从9自然段中找出描写荷花的一个细节,思考:(1)一般植物到了生命的尽头,总会给人怎样的感觉呢?

(比如秋天的落叶,它的逝去总会给人萧条、凄凉的感觉;“黛玉葬花”)(2)那季老笔下的荷花凋零是不是也是萧条、凄凉的?(不是,表现了恬然、超然、恬淡、豁达、洒脱的生活态度)师谈话:它走了,走得如此飘逸,如此洒脱。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这正是缘于季老的豁达、超然的人生境界。正因为这一切,季老才显得特别满足,第10、11自然段再次验证了他的这种满足的心态。(3)这两段采用的是什么写法?作用何在?(侧面烘托,描绘荷之美)

四、阅读课文,品析语言的特点

1、“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一下子从夏天转入了秋天”,“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

特点:这是一段虚写的文字,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寄予了对残荷的美好的理想,也是作者人生理想的体现。语言朴实但感情却是深沉而厚实的。我们读这段文字,可以感受到一位散文大家文笔的老到,语言的精练。

2、写作者盼荷的急切与无奈:“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一个“吸”字,写尽了作者两年来对荷花无时无刻不在盼望清塘长荷花的期待心理和十分无奈却又不灰心的心情。

3、写荷叶在水底扩张的句子:“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淤泥里走动”,“走动”一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荷花默默无闻却又坚忍不拔的精神充分表现了出来。

五、小结: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花应该是张扬生命的强者,是彻悟生命的智者。

六、拓展探究:

师提示: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花草鸟兽都被赋予了深层含义。陶渊明咏菊,陆游悲梅,周敦颐颂莲,„„,作为文人精神的一种寄托,荷花实在承载着太多美丽的向往,在中国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学、文化题材,显示了多方面的寄寓意义,请同学们背一些关于莲荷的诗词。生答„„

(教师多媒体出示)最早的载有荷花诗的诗集《诗经 郑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最早的咏荷乐曲汉乐府《相和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最著名的赞荷散文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

六、结束语:

自然界的万物生生不息,它们以风姿装点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它们以生命启示了心有灵犀的人们。季羡林老人从荷花的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感悟到了生命的美丽和顽强,那我们也学习季老先生去观察自然,感悟自然,去发现美,去探求美的真谛吧

七、布置作业

1、课后搜集古今咏荷(莲)的诗、词、文并作赏析交流。

2、比较《荷塘月色》和《清塘荷韵》的不同之处。

文章主旨、文章主要材料、主要表现手法、结构特点、写作特点等。

3、讨论:为何题目要用“清塘”而不用“池塘”,用“荷韵”而不用“荷花”? 附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季老研究佛学梵文较有造诣,他的研究与印度文化、佛教有着密切关系。佛教自西汉东移传入我国,作为佛教“净土”代表的荷花丰富了中国荷花文化的内涵。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莲花(即荷花)是释迦牟尼的宝座,它是不受轮回的污浊环境影响的“佛的本质”,加上季老又是一个道家思想较浓厚的一个人,他追求清静无忧,荷花正像一个品行高洁的隐居者一样,恬然、超然、恬淡、豁达、洒脱,正符合季老的追求。所以才会对荷花特别的情有独钟。

布置作业——阅读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记》。

四、品读课文,探究主旨

1、请同学们朗读1-2节,说说作者种荷的缘由?作用是什么? ——自己的思想守旧;中国人都爱菊; 为后文的期待与欣赏埋下伏笔。

2、请同学们自读3-6节,说说荷花的成长过程是怎么样的?而作者的心情产生怎么样的变化?(圈划出荷花成长的句子以及作者心理变化的句子)

3、荷叶初长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还是觉得这是有些灰心的一年? ——明确:五六片、圆圆的细叶、细弱单薄、可怜兮兮

因为之前作者希望的是满池塘的荷花,可实际荷花长得太慢了,由于对荷花的极度的喜爱,他担心这样孤零零的荷花终究不能达成自己的愿望。

4、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第四年的荷花的呢?(书中圈划)

5、作者从种荷、盼荷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怎么样的生活哲理?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学生齐读,后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是作者对荷花顽强生命力的赞美。(表达观点的句子)不仅荷花,其实世间万物都是具有生命力,它们往往以任何人都无法抵御的力量在蓬勃生长着。

6、文章为表现荷花顽强的生命力,从最初投放种子写起,写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期待,作者不惜笔墨,直写到荷叶满塘才让读者放下那颗期待的心。如果把文中的第4、第5自然段删除,表达上会有什么变化?请用心体会一下。

——不能去掉。

4、5两段起铺垫作用,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荷花的期盼,感受到荷花顽强的生命力,虽然沉静了三年,但只要生命不止,一定会有生命勃发的时机。

7、品读第8段,说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与“燕园其他池塘里的荷花”有什么不同?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突出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旺盛生命力。(生命的勃发)外形之美:红艳耀目、与众不同、卓然挺立、迎风弄姿 内在气质:睥睨一切、高高凌驾(超凡脱俗)

8、齐读第9、10两段,说说这两段分别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从哪些词句可以体现出来?)——月夜塘荷的宁静之美;小波斯猫落水;

动静结合,映衬了月夜荷塘的宁静、静谧和热闹之美。

喜爱、沉醉在这荷塘的静谧之美中。(如:徘徊;静静地吮吸荷花和荷叶的清香)

9、指名朗读第11段,请同学们说说这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侧面描写,突出荷花的美。(本文中有正面描写荷花的美,而作者沉醉于这美丽的荷塘,而身边的其他人也加入到了欣赏荷花的队伍中来,这都是从侧面来突出荷花的优美。所以本文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10、人们常用“残荷败柳”来形容冬天的荷塘,但作者在文中却说“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荷花所做的“春天的梦”有什么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说荷花做着“春天的梦”是指在严寒的冬季,荷花的生命状态也不是停止的,它会为来年的盛开做着精心的计划和准备。该句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给予的无限深情。(导:

4、5段中,虽然荷花没有开放,但是它们的梦想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也正因为如此,才换来了一片生机勃勃的荷塘。)——作者赋予自然界变化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感,表达了一种向往美好的信心。从这种意义上说,荷花的生命力是顽强的,也是永恒的。

11、请同学们齐读第8节中“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思考以下问题: A一般的生命的凋零总是给人怎么样的感觉?(凄凉、萧索)

B那么作者笔下这段关于落花的描绘给人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命惨悟透了什么?(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感受到生命的快乐。现在它要悄然离去了,那便顺应自然吧。它走得如此飘逸、洒脱。)

(能以这样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体现了季老豁达、超然、彻悟生命的人生境界。——这是作者从荷花上体悟出来的。)

12、几颗来自洪湖的莲子带着老人的希翼和怜爱跃入了红湖,一种顽强而高洁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围中开始萌芽,从此老人的心为之牵绊,随之起伏,为什么呢?他对荷情有何钟?荷之韵究竟何在?(总结)

——生命的孕育之美;勃发之美;外形之美(风姿绰约、气质脱俗);静谧之美;热闹之美;永恒之美;超然脱俗的精神境界。(托物言志:本文对荷花孕育的艰辛过程的描写其实就是为了表达出对生命顽强、坚韧以及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的赞美。)

13、教师小结: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花应该是张扬生命的强者,是彻悟生命的智者。自然界的万物生生不息,它们以风姿装点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它们以生命启示了心有灵犀的人们。季羡林老人从荷花的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感悟到了生命的美丽和顽强,那我们也学习季老先生去观察自然,感悟自然,去发现美,去探求美的真谛吧。

五、单元主题总结:

清塘荷韵

季羡林

教学目标:1诵读鉴赏品味荷之韵。

2合作探究构思和写法。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课前预习:

1、季羡林生平和作品

2、给下列字词注音并释义。

脍炙(kuài zhì)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旖旎(yǐ nǐ):柔和美好 单薄(bó):(力量)薄弱,不充实

接踵(zhǒng)而至: 形容人多,接连不断 睥睨(pì 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吸吮(shǔn):吮吸 旮旮旯旯(gāgalálár):所有的角落(方言)蓇葖(gū tū):一种果实

耄耋(mào díe):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一、导入:

古往今来,对荷花情有独钟的人比比皆是,周敦颐从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中读出隐者志行的高洁,杨万里从夏日盛开的荷花中感受生命的奔放热烈,朱自清从月下荷塘获得心灵的慰藉,而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又从荷花中读出什么韵味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清塘荷韵》。

二、整体感知:

1. 季老对荷花情有独钟,放声朗读全文,找出表现作者对荷花的情感的词语。明确:一块心病、总希望、灰心、微有希望仍灰心、狂喜、大快人意。荷的生长状态和季老的心境、情绪紧紧融合在一起,成为作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什么荷花能让季老的心为之牵绊,随之起伏? 荷之韵究竟何在?

析题 荷韵:指荷花的风韵、风姿、情趣和精神。

三、品读荷之韵 1.自由品读。(圈划出写荷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赏析荷之韵)

明确:

植物求生存的力量和蔓延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狂喜

勇敢跃出、接踵而至、走动 拟人 写出了荷的顽强和坚韧(风姿、风韵)颜色浓、花瓣多 红艳耀目、迎风弄姿(外在形态热烈奔放)大快人意 高高凌驾、睥睨一切 拟人(内在风韵超凡脱俗)

——对比,突出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旺盛生命力。(生命的勃发)

点名读(饱含感情),体会生命的勃发之美。

再齐读,读出季荷之韵。(不仅是高高凌驾、迎风弄姿的外在风韵,更是一种坚韧勃发的生命精神)景、理有机融合。

季先生的《清塘荷韵》是在八十六岁高龄时完成的一篇上乘佳作,他从荷花中读出的韵味仅仅是荷花的勃发和坚韧吗?请同学们默读第9节,思考: “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作者对生命参悟透了什么?点名朗读并赏析。明确:一般的生命的凋零总是给人带来凄凉、萧索的感觉,而作者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觉得四周静得很。在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是非常恬淡、宁静的。有句诗说得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感受到生命的快乐。现在它要悄然离去了,那便顺应自然吧。它走得如此飘逸、洒脱。参悟生命之淡泊、宁静、豁达,这才是心灵的家园)

总结:生命除了有勃发之姿,还有一种静谧之态。生命绽放时要有坚韧的生命精神,生命凋零是持恬淡的人生态度。

“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为什么?积极的人生态度。希望之韵

季荷 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总结:荷花在寂寞的岁月里,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那莲子暗暗地积蓄着力量,将生命的嫩芽钻出了坚硬的外壳。这芽一旦破壳而出,便以一种惊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人也是如此。下面我们看一段季老《牛棚杂议》中的文字。

知人论世:(投影:季老在黑暗残酷、泯灭人性的“文革”时代,从拥护、迷惑到醒悟,从旁观逍遥到挨批斗、遭毒打,接受血的洗礼,内心充满复杂的矛盾与痛苦,最终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关进“牛棚”。他感到“被开除了‘人籍’”,“自我感觉是:非人非鬼,亦人亦鬼”。他不堪忍受那残暴的批斗与羞辱,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决意自杀。他反复思索种种自杀方式,最终选定吃安眠药死。正当他要实施自杀时,突然被揪去批斗,狠打暴踢,鲜血流淌。他的思想却发生了变化:“不想自杀了”,“还是活下去吧”。他决意忍辱偷生,坚持自己的信念。于是,为了适应不断的批斗,他竟然想出每天站在自家阳台上进行“批斗锻炼” “低头弯腰,手不扶膝盖,完全自觉自愿地坐喷气式”,“还在心里数着数,来计算时间,必至眼花流泪为止”。)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辞(季羡林)(投影)

季老和荷都展现了顽强而美丽的生命,体现了坚韧的生命精神。文章哪里是在写荷花,分明是在写季老。季老以其深厚的学养、人生经历的自然融入,丰富了荷的韵味。荷是季老人格精神的载体。

以荷喻人,借荷明理。

过渡:老师在读文章的时候,有两处疑问,想和同学们交流探讨一下。

四、合作探究构思和写法(四人小组交流)

1.荷花从第一年种下,到第四年才蓬勃生长起来,中间有4、5两节文字,可不可以一笔带过?比较一下哪种写法更好些?

明确:作者花许多笔墨去写,1.蓄势铺垫,充分表现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突出季荷之韵。荷虽在泥土中,但它的生命状态不是停止的,它会为来年的盛开做着精心的计划和准备。也正因为如此,才换来了一片生机勃勃的荷塘。没有辛苦努力哪来收获的喜悦,这是饱经风霜的老人的生命感悟。

2.作者盼荷、护荷,灰心又微有希望,不厌其烦地花笔墨去写,体现了作者对荷花的真情和深情。没有求之若渴,哪来欣喜若狂。

3.和第10节中作者想象“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相呼应。荷的梦想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希望之韵。既写荷韵,又现深情。2.有人认为,第10、11节,写小猫戏月、邻居数荷是闲笔,和中心无关可以删去,你怎么认为?

明确:小猫的活泼动感与月夜的安宁静谧相映衬,充溢着自然生命的和谐之美。荷趣写邻居兴致勃勃数荷,不仅写出作者爱荷,还写出别人爱荷,侧面写出荷趣,荷给人带来了美好的生活情趣。删掉它,趣味没了,韵味少了。动静结合,各有情趣。读出情趣。

这两段,看似闲笔,实则深意,情理交融,写出荷韵。

五、总结

散文大家中,季先生不算最好的,却是用情最深的。张中行在季老散文集《清塘荷韵》序言中说,季先生一身具有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他教我们欣赏生命、重视生命,他以对荷的浓浓深情和独特的生命感悟,让季荷永远留在人们的生命里。不是以荷传人,而是以人传荷啊。

六、布置作业

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的对象,那荷花身上还有其他方面的寄寓意义吗?请同学们在课后作一个关于荷花的专题积累,以后抽时间做专题交流。

课外推荐书目:《清华梦忆》《清塘荷韵》

板书:荷 勃发之姿 坚韧的生命精神 人

之 静谧之态 恬淡的人生态度 之

韵 美好的生活情趣 韵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6114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6月13日
下一篇 2023年6月13日

相关推荐

  • 教师个人述职报告范文200字

    教师个人述职报告范文200字4篇 人们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崇高称号给予人民教师。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是作为客体的教师劳动对于教师主体需要的肯定或否定的某种状态,是满足教师自身物质…

    2023年3月11日
    163
  • 2011年下学期小学结业典礼讲话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季节轮回,时光流转,告别了一个学期的忙忙碌碌,我们又迎来了轻松愉悦的暑假生活。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的各级组织向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

    2023年1月22日
    199
  • 中学七年级家长会主持词

    女:春去夏来,在这蔷薇飘香,麦穗金黄的季节里。 男:在这白天燕歌鹊舞,夜晚蛙鼓喧阗的日子里。 女:各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又一次从百忙中抽出时间,风尘仆仆地赶来参加我们的家校互动活…

    2023年1月20日
    161
  • 销售人员年终总结笔记10篇

    最新销售人员年终总结笔记10篇 一份全面的工作总结可以为上级部门、下属单位和相关部门提供一定时期的工作,让他们知道你做了哪些工作,怎么做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销售人员年终总结笔…

    2023年4月9日
    154
  • 月度会议主持人开场白

    月度会议主持人应该怎么说好开场白呢。以下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搜集并整理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度会议主持人开场白【1】 一.主持人开场 男:尊敬的董总以及高度国际武汉公司…

    2023年1月20日
    14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