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记寻大龙湫瀑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继之,或摽①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过华严,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
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余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问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为子先路。”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踏。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帷余足迹是瞻。”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②,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③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④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清·方苞《记寻大龙湫瀑布》)
【注】①摽:把持。②厮舆: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③暴:施加恶行,欺侮。④毒:怨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访于众僧                       访:拜访
B.舆者坦步里许                   步:步行
C.蔓草被径                       被:覆盖
D.委舆于地                       委:丢弃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按图记以求名迹                 或摽田宅以便其私
B.舆者安坐于草间                 委舆于地
C.至崖而反者                     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
D.则芜没者十之七矣               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舆者之诳”的一组是(   )
①故蹊径可寻者希                ②舆者同声以险远辞
③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④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⑤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⑥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8.下列对作者有关观点与文章手法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以“寻大龙湫瀑布”为线索,由按图记到问众僧,继而鲍甥寻,乘舆寻,老僧引,从中可见作者寻找大龙湫瀑布费尽了周折。
B.作者认为,那些名胜古迹之所以荒芜废弃,是因为继承者或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或苦于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
C.抬轿子的人曾三次欺骗作者等人,因此作者在结尾发出感慨: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成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
D.文章结尾缘事明理,从“寻大龙湫瀑布”之行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当今不能流行的原因,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内涵。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夫 舆 者之 诳 即 暴 于 过 客 不 能 谴 呵 而 创 惩 之 也 而怀怒 蓄 怨 至 此 况 小 人 毒 正 侧 目 于 君 子 之 道 以 为 不 利 于其 私 者 哉 此 严 光 管 宁 之 俦所 以匿 迹 销 声 而 不 敢 以 身 试 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3分)
②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3分)

参考答案
5、A(访:咨询,询问。)
6、D(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连词,表目的,来。B.介词,在。C.连词,表转折,却。)
7、B  ①说众僧所讲事实;③说“我”去探寻的决心;⑥老僧勉励“我”去探寻。
8、B(这不是作者而是众僧的观点)
9、(10分)
(1)(4分)
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每错2个扣1分,扣完为止。“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也可)
(2)(6分)
①暂且前往吧,等到实在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
(译对“伤”、“俟”字各给1分,译对大意给1分。伤:妨害。俟:等到。)
②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
(译对“耀”、“证”各给1分,译对大意给1分。耀:炫耀。证:证实。)

【参考译文】
八月十四日,我进入了雁荡山,按照图记来找名胜古迹,发现十处有七处已经荒芜废弃了。向各位僧人打听,都说:“那些开辟这里的人都是些不寻常的人。后来平庸的人继承了这里的所有权,有的人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否则就苦于这里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所以可找到的通往胜迹的小路很少。”经过华严寺,鲍甥率领大家登山去找,我在山下休息。有人说:“龙湫或许还能找到。”于是就在能仁寺住宿。
第二天清晨,抬轿的人不约而同地用路途险峻遥远作借口推辞。我说:“暂且前往吧,等到实在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我们沿着溪涧走了三里就接近了龙湫庵,完全没有一点危险艰难的。到龙湫庵,僧人到别处去了。打柴的人为我们指明了通向龙湫瀑布的道路方向,又往前走了半里多,茂密的杂草遮盖了道路,抬轿的人说:“这里面都是毒蛇害虫,遇到它们,情况严重的就死亡,轻的受伤。”我们很不如意地回来了,回来后发现老和尚在门前。他问我们回来的原因,知道缘故后笑着说:“哪里有走了二千里,距离目的地很近了,到了崖边却要返回的呢?我替你在前面领路。” 老和尚拿着小竹竿,仆人李吉跟着他,经过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就用手分开用脚踩下。抬轿的人安然地步行一里多,路稍微变窄,就把轿子丢在地上,说:“过了这里山势就会变得陡峭逼仄,绝对不能往前走了。”老和尚说:“您不要怀疑,只要跟着我的脚印走就可以了。” 鲍甥在前面一边拉着我一边带路,走过了几十步,就发现杂草慢慢的变稀疏了,道路变平坦了,远远地看见瀑布。又往前走,我们并排坐在岩石下,过了一段时间才回去。轿夫在草丛中很舒适地坐着,并用一些俚俗的话抱怨和谩骂老僧:“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
唉!先王之道被废弃已经很久了啊。大家都把探寻路途遥远的胜迹看作是一件艰难的事,却不知道如果有认识道路的人替我们在前面领路,实际上是很近并且很容易的事。孔、孟、程、朱的学问都因为仆役一类的人,而让今时的君子不理解,难道不令人痛惜吗?那些轿夫骗人,即使对别人施加恶行,也不能赶走呵斥他们,然而他们竟然还象这样满怀怒气和怨恨;小人怨恶正道,仇视君子的正道,认为对自己不利。这就是严光、管宁之类的人躲藏起来不把声名张扬出去而不敢亲身尝试小人的恶毒手段的原因啊!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635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2月28日 10:51
下一篇 2022年12月28日 10:51

相关推荐

  • “徐贞明,字孺东,贵溪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徐贞明,字孺东,贵溪人。举隆庆五年进士。知浙江山阴县,敏而有惠。万历三年,征为工科给事中。会御史傅应祯获罪,贞明入狱调护,坐贬太平府知事。十三年,累迁尚宝司丞。初,贞明为给事中,上…

    2023年1月2日
    226
  • 无名氏《水调歌》阅读答案附赏析

    水调歌 无名氏 平时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1)“平时落日大荒西”写了怎样的景象?(2分) (2)有人把最后一句的…

    2023年3月12日
    269
  • 文言文固定句式与译法解析

    文言文固定句式与译法解析   文言文固定句式和译法解析   1.“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   2.“无乃……乎?”表推测…

    2022年11月22日
    192
  • 《太公与武王》“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太公与武王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咸刈厥敌,使靡有…

    2023年1月3日
    255
  • “张畅,字少微,吴郡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张畅,字少微,吴郡人。畅少与从兄敷、演、敬齐名,为后进之秀。起家为太守徐佩之主簿,佩之被诛,畅驰出奔赴,制服尽哀,时论美之。弟枚尝为猘①犬所伤,医者云食嘏蟆可疗,枚难之。畅含笑先尝…

    2023年1月3日
    207
  • 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

    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常常组合在一起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表示一定的意义,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古汉语中称之为固定结构。现就初中文言文中出现的固定结构例说如下: …

    2022年11月19日
    2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