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演祚,太湖人。崇祯三年举于乡。十三年夏,帝思破格用人,而考选止及进士,特命举人、贡生就试教职者,悉用为部寺司属、推官、知县,凡二百六十三人,号为庚辰特用;而演祚得刑部主事。明年三月,劾杨嗣昌六大罪可斩,凤阳总督朱大典、安庆巡抚郑二阳、河南巡抚高名衡、山东巡抚王公弼宜急易。帝不悦。十五年,擢武德道兵备佥事。山东被兵,演祚守德州,有诏奖励。乃疏劾督师范志完纵兵淫掠、折除军饷、构结大党。帝心善其言,以淫掠事责兵部,而令演祚再陈。志完者,首辅周延儒门生也。演祚意有所忌,久不奏。明年五月,延儒下廷议,演祚乃奏言:“志完两载佥事,骤陟督师,非有大党,何以至是!大僚则尚书范景文等,词林则谕德方拱干等,言路则给事中朱徽、沈允培、袁彭年等,皆其党也。方德州被攻,不克去,掠临清,又五日,志完始至。闻后部破景州,则大惧,欲避入德州城,漏三下,邀臣议,臣不听。志完乃偕流寓词臣拱干见臣南城古庙,臣告以督师非入城官,志完不怿而去。若夫座主①当朝,罔利曲庇,只手有燎原之势、片语操生死之权,称功颂德,遍于班联。臣外藩小吏,乙榜②孤踪,不言不敢,尽言不敢。感陛下虚怀俯纳,故不避首辅延儒与举国媚附时局,略进一言。至中枢主计,请饷必馈常例,天下共知。”疏入,帝益心动,召演祚陛见。越数日,抵京;又数日,入对。召志完、拱干质前疏中语,拱干为志完辨,帝颔之,问演祚:“称功颂德者谁?”对曰:“延儒招权纳贿,自居为功。考选台谏,尽收门下。凡求总兵、巡抚者,必先贿幕客董廷献”。帝怒,逮廷献,诛志完;而令演祚还任。演祚寻以忧去。 (节选自《明史·雷演祚传》)
【注】①座主:与“门生”相对,举荐者称为“座主”,被举荐者称为“门生”。② 乙榜:对举人的别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崇祯三年举于乡 举:举荐
B. 擢武德道兵备佥事 擢:提拔
C. 志完不怿而去 怿:高兴
D. 演祚寻以忧去 寻:不久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奸臣弄权、危害国家的一组是 (3分)
①折除军饷,构结大党 ②方德州被攻,不克去
③称功颂德,遍于班联 ④不言不敢,尽言不敢
⑤至中枢主计,请饷必馈常例 ⑥考选台谏,尽收门下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崇祯皇帝想破格用人,于是通过考试选拔相当于进士资格的人材。在被称为“庚辰特用”的破格选拔中,雷演祚担任了刑部主事的官职。
B. 雷演祚嫉恶如仇,任刑部主事不到一年,就弹劾杨嗣昌有六大罪状应处斩刑,凤阳总督朱大典等四人应立即撤换。皇帝对此很不高兴。
C. 强敌入侵山东,雷演祚奉命坚守德州并击溃敌军,受到朝廷嘉奖;身为督师的范志完却迟迟不亲临前线,听说景州被攻破又惊慌失措。
D. 雷演祚虽是朝廷外的小官,举人出身,地位低微,没有靠山,却不畏强权,直言弹劾权臣误国的罪行。崇祯皇帝虚怀俯纳,严惩奸贼。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志完两载佥事,骤陟督师,非有大党,何以至是!
译文: 。
(2)召志完、拱干质前疏中语,拱干为志完辨,帝颔之。
译文: 。
4. 【答案】 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目的在于培养考生根据前后文意推测关键词语的意义的良好习惯。
【解析】举:中举、当举人。崇祯三年举于乡,即崇祯三年在乡试中中举。解答此题,要注意该句后面的意思:皇帝想破格任用人材……特地下令让举人、贡生参加考试(按照进士的资格)授予官职。由此可知,雷演祚崇祯三年在乡试中中举,符合参加考试的条件。由此可推断出:举,是名词“举人”,活用为动词中举、当了举人。
【易错警示】对“崇祯三年举于乡”的理解,很容易发生歧义。倘若孤立地看这个句子,把“举”理解为“举荐”、“推举”等,把“于”理解为介词“被”,把句子理解为“崇祯三年他被乡里举荐出来”,意思也能讲得通,但与前后文意毫不相关。所以,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注意前后文意贯通。
5. 【答案】B
【命题立意】围绕题旨筛选相关信息是本题的考查意向,此类试题有助于考生提高理解文意、去伪存真的能力。
【解析】紧扣题目主旨“奸臣弄权、危害国家”,逐一排查,将与主旨无关的信息排除。②是雷演祚坚守德州,击溃敌兵;④是雷演祚表明自己对进言的态度,说明自己人微言轻,但要恪尽职守。这两项与题旨无关,将其排除即可。
6. 【答案】 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归纳要点的能力,目的在于引导考生疏通文意,较准确地把握文章各部分的要点。
【解析】D项“崇祯皇帝虚怀俯纳,严惩奸贼”说法有误。文中说“感陛下虚怀俯纳”,只是臣子对皇帝的礼节性赞语,实际上崇祯皇帝虚心纳谏做得很不够,而且他只打“苍蝇”,不打“老虎”,只是“逮廷献,诛志完”而已,位高权重的首辅周延儒是雷演祚弹劾的主要对象,却毫发无损。所以,“严惩奸贼”不符合文意。
7. 【答案】(1)范志完只当了两年佥事,就突然提拔为督师,(如果)没有朝廷的高官(当后台),(他)凭什么提升到这样的高位!
(2)皇帝又召范志完、方拱干等入朝,就雷演祚先前奏疏中说的那些话进行质问,方拱干替范志完辨解,皇帝点头赞同。
【命题立意】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考生理解文意、推断关键词的意义、根据句式组合语句、翻译文言句子等能力,进行较全面的考查。
【解析】解题时,要直接译出关键词,踩上得分点,同时注意补充省略的成分,使句子通顺,语意清晰。(1)两载(两年)、佥事(官职名,做动词用“当佥事”)、骤(突然、很快)、陟(提升,此处是难点,《出师表》中有“陟罚臧否”的句子,可迁移至此)、大党(朝廷中的高官,后面补上“当后台”)。(2)质(质问、当面对质)、颔(名词用做动词,点头赞同),该句关键词较少,但语句较难组合,注意整合句子,使其通畅。
【译文】雷演祚,太湖人。崇祯三年在乡试中中举。崇祯十三年夏,皇帝想破格任用人材,因而通过考试(根据成绩)选拔止于进士一级(的人材),特地下令让举人、贡生参加考试(按照进士的资格)授予官职,全部任用为部、寺、司等所属官署的官员,以及地方上的推官、知县等,总共(选拔了)二百六十三人,(这次选拔)称为“庚辰特用”( 庚辰年破格任用);雷演祚(在这次破格选拔中)被授予刑部主事的职务。第二年三月,(雷演祚)弹劾杨嗣昌有六大死罪应处以斩刑,凤阳总督朱大典、安庆巡抚郑二阳、河南巡抚高名衡、山东巡抚王公弼应尽快撤换。皇帝(对此)很不高兴。崇祯十五年,(雷演祚)被提拔为武德道兵备佥事。山东被敌兵侵袭,雷演祚防守德州,(朝廷)下诏奖励。(雷演祚)于是上疏弹劾督师范志完放纵士兵奸淫抢劫、克扣军饷、勾结高官。皇帝认为他说得很好,把范志完放纵士兵奸淫抢劫淫掠的事情交给兵部追查,而让雷演祚再次陈奏。范志完,是首辅周延儒的门生。雷演祚心里有所顾忌,好长时间没有上奏。第二年五月,首辅周延儒(把这件事)交给廷臣商议,雷演祚于是上奏说:“范志完只当了两年佥事,就突然提拔为督师,(如果)没有朝廷的高官(当后台),(他)凭什么提升到这样的高位!大官僚是尚书范景文等,翰林院是谕德方拱干等,言谏官是给事中朱徽、沈允培、袁彭年等,(这些人)都是他的同伙和后台。德州正被敌兵围攻时,没有攻下德州撤兵而去,转而进攻临清,又过了五天,范志完才来到。听说敌军的后续部队攻破景州,(他)非常恐慌,想进入德州城躲避,夜里三点,邀我商议(这件事),我没有听他的。范志完就与在外流居的翰林院大臣方拱干一起在南城古庙见我,我告诉他督师不能躲进德州城做官(而要亲临前线),范志完很不高兴地离去。那举荐提拔范志完的人在朝中当权,网罗私利包庇坏人,一只手就握有显赫的权势、一句话就有决定(别人)生死的大权,(人们都对他)称功颂德,(这种情况)遍于朝官。我是朝廷外的小官吏,(只是)举人出身,孤身一人(没有)靠山,不说话,我不敢;把话全都说完,我也不敢。陛下虚心采纳谏言的精神使我感动,所以我不回避首辅周延儒(的权势)和全国谄媚迎合权势的世俗局面,简略地进上一言。至于朝廷中主管划拨粮饷的高官,(向他们)请求调拨粮饷一定要按常例贿赂他们,(这是)天下都知道的事情。”奏疏送达朝廷,皇帝更加心惊,召雷演祚前来朝见。过了几天,雷演祚来到京城;又过了几天,入朝奏对。皇帝又召范志完、方拱干等人入朝,质问雷演祚先前奏疏中说的那些话(是否属实),方拱干替范志完辨解,皇帝点头赞同,问雷演祚:“(人们为他)称功颂德的那个人是谁?”雷演祚回答说:“周延儒招揽大权收受贿赂,(还处处)自以为有功。考察选拔台官和谏官,都是他的门生。凡是有事请求总兵、巡抚的人,必定先要贿赂他们的幕客董廷献”。皇帝大怒,逮捕了董廷献,处死了范志完;让雷演祚回到任上。不久,雷演祚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