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蒲松龄《狼》原文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蒲松龄《狼》原文及翻译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篇目。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文言文蒲松龄《狼》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文言文蒲松龄《狼》原文及翻译

  【1】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3】字词注释

  1〔屠〕屠户。

  2〔止〕仅,只。

  3〔缀(zhuì)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4〔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5〔从〕跟从。

  6〔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

  7〔窘(jiǒng)〕处境困迫,为难。

  8〔受其敌〕遭受它们的攻击。

  9〔顾〕看,视。

  10〔积薪〕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盖。

  11〔苫(shàn)蔽成丘〕堆积柴草。覆盖

  12〔弛〕解除,卸下。

  13〔眈(dān)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14〔少(shǎo)时〕一会儿。

  15〔径去〕径直离开。径,径直。

  16〔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7〔久之〕时间长了。

  18〔瞑(míng)〕闭上眼睛。

  19〔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

  20〔暴〕突然。

  21〔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22〔隧入〕从通道进入。遂,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3〔尻(kāo)〕屁股。

  24〔假寐(mèi)〕假装睡觉。寐,睡觉。

  25〔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26〔黠(xiá)〕狡猾。

  27〔顷刻〕一会儿。

  2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 有多少。

  29〔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4】启示

  关于狼的启示:像狼这样的恶势力,最终一定会被正义所消灭。

  关于屠夫的启示: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5】知识点梳理

  一、层次介绍

  第一段写遇狼,第二段写惧狼,第三段写御狼,第四段写杀狼。

  二、古今异义

  1、去 (一狼径去)

  古义:离开

  今义 : 到某—地方

  2、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

  今义 :几何学的简称

  3、耳(止增笑耳)

  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今义:耳朵。

  4、股(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

  今义: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屁股

  5、盖(盖以诱敌)

  古义:原来是

  今义:遮蔽、覆盖

  6、弛(弛担持刀)

  古义:卸下

  今义:放松、松弛

  7、薪(场主积薪其中)

  古义:柴草

  今义:工资

  8、暴(屠暴起)

  古义:突然

  今义:强大

  三、一词多义

  止:

  1、通“只”。例句:止有剩骨。

  2、停止。例句:一狼得骨止。

  意:

  1、神情、态度。例句:意暇甚。

  2、意图。例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情趣。例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

  敌:

  1、攻击。例句:恐前后受其敌。

  2、敌人。例句: 盖以诱敌。

  前:

  1、前面。恐前后受其敌。

  2、向前。狼不敢前。

  积薪:

  1、堆积柴草。例句:场主积薪其中

  2、堆积在那里的柴草。例句:转视积薪后

  之

  1.复投之 ( 代狼 )

  2.又数刀毙之 ( 代狼 )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主谓之间,不译 )

  4.久之,目似瞑 ( 助词,不译 )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助词,的)

  以:

  投以骨(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介词,来)

  盖以诱敌(介词,用来) [1]

  四、词类活用

  1、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6、[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

  7、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夫,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8、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傍晚)。

  9、[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卸下)。

  五、文言文式

  省略句

  省略宾语:

  1、“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2、“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省略介词:

  3、“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

  4、“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

  5、“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

  省略主语:

  6、“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倒装句

  8、“投以骨”中“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

  9、“意暇甚”,正常语序应为“意甚暇”。

  10、“身已半入”,正常语序应为“身已入半”。

  1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正常语序应为“而两狼如故之并驱”

  六、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 例句: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例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例句: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代词,代狼。 例句:复投之。

  (2)以

  介词,把。例句:投以骨。

  介词,用。例句:以刀劈狼首。

  介词,来。例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介词,用来。例句:盖以诱敌。

  (3)其

  1、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2、场主积薪其中。(指麦场)

  3、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4、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6、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4)乃

  1、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2、乃悟前狼假寐:才。

  (5)之

  1、久之:调节音节,无意义。

  2、亦毙之:代词,指它。

  3、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

  (6)盖

  1、盖以诱敌:表原因。这里有“原来”的意思。

  七、辨正

  “其一/犬坐于前”中“犬”为“像狗一样”,作状语,非主语,准确翻译为“其中一条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所以节奏划分对于理解本文至关重要。如若节奏划分错误,则会产生误解,认为“其中一条狗对坐在前方”。简而言之,学习文言第一步应为节奏朗读,以初步感悟文意。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一句的解释应该是“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止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却又跟上了”。这里的“前”“后”不是方位上的“前后”,而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和“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

  【6】作品简介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聊斋:书斋名;志:记录;异:奇怪的故事)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聊斋志异》中有《狼三则》。其一被苏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收录为“专题 《狼》”,其二被选为沪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第34课《狼》,鲁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30课《狼》,2016年新审订人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2019年版定为七年级上册第18课。

  【7】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8】蒲松龄《狼》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准确形象地复述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3、 对课文的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屠户勇敢果决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课前可播放歌曲《十面埋伏》,用其中的“随身莫忘打狗棒,锦囊带着绝情丹”歌词来为本课小结作铺垫。

  2、 本课以“根据提示,猜成语”的游戏为开端。准备成语如下:

  狼狈为奸 鬼哭狼嚎 豺狼当道 引狼入室 声名狼藉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以上都是一些贬义词,对狼的性质定义为邪恶与狡诈,可见狼在人们心里的印象并不好。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有关于狼与人斗智斗勇的记载,最后谁技高一筹呢?下面让我们进入蒲松龄的《狼》来一探究竟。

  二、 检查预习:

  1、 在研读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下作者:

  (1).名: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

  (2).时:清代(1640-1715)

  (3).地: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

  (4).评:著名文学家

  (5).作:《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

  郭沫若曾在起书房——“聊斋”,题对联一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 疏通文意:

  我们说学习文言文首先要疏通文意,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解释老师在PPT上所出示的字词:

  屠 尽 止 缀 驱 窘 顾 苫蔽 驰 眈眈 径去 犬 瞑 暴 洞 隧 股 寐 盖 黠 变诈

  3、 梳理结构:

  (1) 接下来我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我在PPT上所给的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课文(要求说出课文主要情节):

  a. 复述情节时,首先应该选好角度,文中矛盾双方:屠户和狼,你选择哪个角度?

  b. 其次应注意开始尽可能将时间地点交代一下。

  c. 最后注意情节的完整性。可以借用一些语句来强调,例如“故事的开端是……”和“最后……”

  示例:故事的开端是一天晚上两只饥肠辘辘的狼在觅食途中遇到了只身挑担回家的屠户……最后另一只狼被屠户杀死,它们的计谋也被识破了。

  (2) 在梳理情节时,最后一段不会被考虑进去,可由此提问: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呢?(生:不能)为什么?(生:是作者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生:点明主旨)因此课文可以分几个部分?(生:两个部分)

  师:请根据PPT所示和刚才XX同学复述的故事梗概,将各段大意概括出来:

  a.(遇)狼(开端) (惧)狼(发展) (御)狼(发展) (杀)狼(高潮、结局) (议)狼(作者议论,点明主旨)

  三、 问题讨论,文本感知:

  同学们在看这条结构主线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屠户“惧狼”与“杀狼”是否矛盾)

  设想1:(学生找出问题)就问题展开讨论:两者是否矛盾?说出你的依据。

  甲生:矛盾,理由……

  乙生:不矛盾,理由……

  设想2:(学生找不出问题)师:没关系,让我们先齐读感受一遍这故事,再来 思考。(齐读毕,就齐读点评)在读完后你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感觉,第二段中“惧狼”的屠户在第四段中好像变了一个人:原先“惧狼”的懦夫,一晃成了“刀劈狼首”的勇士。这两者是否矛盾?

  甲生:矛盾,理由……

  乙生:不矛盾,理由……

  师:(讨论时,不宜去否定,作评价和引导才是关键)

  引导:在屠户“惧狼”和“杀狼”的过程中有几个细节值得我们关注:

  a. 第二段中,直接点明“屠惧”是为了说明他是个胆小的人吗?

  b. 作者在写屠户“惧”时,写了他哪些具体的行为(动作),请找出?

  (你能设想一下他当时在做这些动作时的心理活动吗?)

  c. 第四段中“屠暴起”和“又数刀毙之”如何理解?

  d. 如果当时屠户没有“暴起”,结果又将怎样?

  分析:

  a. “惧”字无疑就是害怕的意思,屠夫为什么害怕?或者说人为什么害怕?是因为对敌人还不够了解,不清楚,也就是对于未知的一种恐惧,这是人的共性,不能说明屠户的胆小。

  b. 抓住“投……复投……”这个动词,(心理设想:扔块石头试试,也许……)这种试探,不确定性,反映屠户当时那种心存侥幸的心理。

  c. “暴起”表现屠户动作迅速,反映其果断;“又数刀毙之”反映其态度的决绝。

  d. 两只狼此时“一径去,洞期中;一假寐,诱敌”,采取暗渡陈仓的策略。意图偷袭屠户,如果没有果断出击,后果不堪设想。

  总结:

  四个细节说明了屠户本身并不胆小,开始只是不了解敌人,因而心存侥幸,采取迁就退让的策略。而当屠户认清现实后,他的果断和决绝帮助他战胜了敌人。

  四、 课堂小结:

  最后一段是从狼的角度来启发我们: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而我们刚才分析的时候一直是站在屠户的角度,你是否能从他的角度来概括你学到的经验呢?

  生:……

  师:(点评)在课前我们听了一首《十面埋伏》,我准备用其中的两句歌词来小结本课,当我们面对喜爱玩弄阴谋,贪得无厌的敌人时,不能心存幻想迁就退让,应“随身莫忘打狗棒,锦囊带着绝情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给对手任何可趁之机。

  五、 作业:

  结合课文运用适当想象,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600字以上)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0189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2月7日 15:31
下一篇 2024年2月8日 20:45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