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其宝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下面是《人有其宝》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翻译
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予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它拿给雕琢玉的人看,雕玉的人认为是宝物,所以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一财物当作宝物,你把玉当作宝物,你如果把玉给我,我们都失去了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献玉的人脆拜行礼告诉说:“小人怀带着这块玉璧,不敢走出乡里,我交出这块玉来请免于死。”子罕把这块玉放在乡里,让雕玉的人为他雕琢,使这个人富裕后让他回到原来的地方。
附:文言文翻译研究
文言文传承着中华民族古代文学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文言文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文言文翻译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为此,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文言文翻译的知识时也要传授一定的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和理解浅易的文言文。但是,由于文言文距离当今社会时代久远,语义、句法等语言现象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文言文的翻译在语文教学中是个难点。学生则是更怕学文言文,究其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
一、首先了解一下文言文文段的特点
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从选文内容上说,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越的才能。从考试内容看,命题的指导思想一直定位在“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文言文测试是“言”“文”并重。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理解、翻译时古今异义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如筛选主人公品行的句子。
二、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原则:
1.直译为主D对应性。对文句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2.意译为辅D灵活性。文言文中带修辞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都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三、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
1.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一是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二是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2.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例如:“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3.调。在古代文言文中,一些词序是有其特殊规律的,比如宾语前置、定语和状语后置、主语倒装等。翻译这样的文言文句子时,如果仍然按原来文言文的词序翻译,就不容易理解,易产生分歧,甚至能造成理解错误。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古今汉语词序变化的规律,对文言文学会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词序特点。文言文,尤其是在韵文中,常常有一种“倒文”的语言现象。倒文就是古代诗文中为求协韵或句法变化而倒置文字的现象。这种倒文或“语急而文倒”,或“倒文以协韵”。我们阅读古文时,遇到“倒文”这种语言现象,就必须根据内容,调整过来进行翻译。
4.留。这里的“留”即保留原文不译。比如原来“文言文”中的一些“国名、地名、人名、官名、朝代名、帝号”,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的名称和度量衡标准等,都不用翻译。还有文中的一些基本词,如“人、手、山、水、牛”等反映自然界中常的名词性事物,古今意义相同的一些内容,翻译时保留好,也不用翻译了。如果不是基本词,但今天仍沿用的一些词语,也不必翻译。另外,古人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常把诗句、民谣、格言、谚语等引入自己的作品中。例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中的“泪沾裳”,翻译时就应保留,如果把引用的内容也翻译过来就失去了引用的意义和韵味了。
5.扩。就是扩展。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二是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6.缩。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7.替。就是替换, 一是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例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又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二是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例:“然则……”:换成“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总之,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翻译的时候,应教会学生一些高效实用的翻译技法,在实践中愉快地接受知识,并能迁移运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我们文言文教学更实用、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编.古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1012页.
[2]原编者王力,岑麒祥,林焘;增订者蒋绍愚,唐作藩,张万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49页
[3]许嘉璐主编;陈启英,陈榴,陈高眷著.中国古代礼俗辞典[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第543页.
[4]徐德村,“路”是行政区域名[J].教育与研究,1980.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