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复习课的教师授课思路

高三文言文复习课的教师授课思路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复习课本知识,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让学生构筑较为牢固的知识链条,这一轮复习的重点,在于课内外知识的整合。如何实现课内知识的积累,到课外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是我们高三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小编想就此谈一下高三文言文复习课的一般授课思路。

  高三文言文复习课,一般应有三个主要环节:积累、迁移、巩固。

  第一环节:积累。

  本环节主要是引领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为下文的迁移做准备。特点是大容量、高密度,时间宜在(每节课)10分钟左右,内容完全是课本上的。

  重点知识应放在以下方面:

  实词:重点在一词多义项,平时不常用的项,古今有差异的项,语境义项,词类活用等。复习范围应重在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和近十年高考试题中出现过的实词。

  虚词:常见的18个虚词的用法应让学生记得烂熟于胸。在复习课中应运用课文中的例子,重点在于规范虚词的使用。

  句式:虽然高考中不直接从句式命题,,我们复习时仍应把句式作为复习重点。句式积累重点应放在变式句中,应让学生重点掌握常见的几种变式句,如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等。

  翻译:本阶段的复习中,翻译的重点应是选一个文段中的关键句、中心句,翻译时得分点应重点考虑与现代汉语用法差别较大的实词、句式,应让学生(把知识点)落实到纸上,不要只是口头翻译。

  本环节中,实词、虚词的复习应先用主观题型,一段时间后再采用客观题型。用主观题的目的是调动学生从前的知识积累。客观题型重点在把每个词的多个义项展示给学生,实际上也是带学生归纳。所选例子应尽可能包含第二环节所选用的文段中的字词。

  本环节应把不同的知识点归纳成类,以便使积累更有效。

  如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我们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复习:

  1、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例如:

  ①“沛公军霸上” [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②遂王天下。(就在天下称王)

  ③面山而居。[(愚公)面朝山而居]

  2、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驴不胜怒,蹄之。(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他)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先打垮秦王朝进入咸阳的人,就尊他为王)

  3、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称王”,放在别人捕得的鱼的肚子里)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范曾数目项王。(范曾多次给项王使眼色)

  5、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左右欲刃相如(秦王的近侍要杀相如)

  6、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今王鼓乐于此(假如大王您在这里弹奏音乐)

  7、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三代的礼制各不相同,却都成就了王业,五霸的法度并不一样,也都成就了霸业)

  通过这样总结与积累,学生的知识就比较牢固了。

  当然,在积累时也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比如词类活用就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

  (1)语法分析。名词、代词常作宾语,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可由句子成分确定词性,进而确定词义。

  (2)结构分析。文言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可由已知的词性、词义知未知的词性、词义。

  (3)联系成语词语。现行成语大多源自古文言,因此可借助成语词义推断文言实词词义。

  (4)依据具体语境。

  (5)借助事理推断。即考虑情理、事理的因素,从情理上推断。

  第二环节:迁移。

  如果说积累环节是温故的话,这个环节则是知新了。这个环节是学生把课本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一个过程,是对课内积累的一个检验与强化。时间以20—25分钟为宜。

  在会考以前,用于迁移的文段宜用于短小的文段,活泼有趣的最好,课内课外均可。每堂课用2—3个文段为宜,列出的问题中的实词、虚词、句式应是与课文联系较紧密的,最好是当节课中第一环节积累中复习过的内容。会考后可以采用选自“二十五史”的与高考试题份量相当的文段。

  在题型的设计上,实词宜用主观题型,虚词宜用客观题型,每段文字都应该有翻译题,应把重点字词落在实处。

  这一环节学生活动的总原则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可采用个别做,小组讨论;轮答、抢答;一部分同学上黑板去做,另一部分在座位上做;小组互改互评,全班互改互评等多种方式。

  本环节老师重在引导、组织,在同学们做完迁移训练后,老师应点出规律性来,应把规律总结出来,板书在黑板上,不妨让学生把规律性的要点抄在笔记本或参考资料上,(记熟记牢)。当然,这些规律也可以让学生来总结。

  比如,推断文言实词就有以下一些基本方法:

  1、联想推断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例如:

  不以外夷见忽。

  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来推断。“见”是第一人称代词“我”之意,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也可以联想成语推断。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例如:

  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2、语言结构推断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例如: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从句式结构来看,也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3、辨析词性推断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例如:

  ①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本句为对仗句,“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

  ②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本句也为对仗句,“帽”与“环”相对,“带”与“腰”相对,“带”为动词,“腰”也为动词,“腰佩”之意。

  4、语法分析推断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

  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之意。

  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动词,为“相信”之意。

  ③信义著于四海“著”为谓语动词,“信义”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为名词,故“信”为“信誉”之意。

  ④怀信侘傺 “怀”为动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信”处于宾语的位置,所以“信”为“忠诚”之意。

  5、语境分析推断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例如: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例如:

  辨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两句话同出苏轼的《石钟山记》,大多数同学把两个“言”,都理解为“说”。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此“言”为“叙述”之意。②句我们联系整篇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载”较为准确。

  第三环节:巩固。

  巩固训练的目的是把迁移这个环节中总结的规律在实际运用中加以巩固。时间宜在10分钟左右。这个环节的难点在选择材料上。

  应尽可能的选择与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有直接关系的材料。所训练的字、词、句式应与本节课的训练重点一致。所用材料应采用高考试题的材料,也可采用其它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我们认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备考指南》这本书上的材料比较合适。

  高三文言文复习课有多种形式,在我们的复习过程中,我们认为“积累、迁移、巩固”这种模式还是较有效的一种课型结构。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681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1月10日 11:27
下一篇 2023年1月11日 11:33

相关推荐

  •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的诗意: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这两句是说,如今天子有道,政治开明,海内英才尽出,为国效命。对于应选…

    2023年3月15日
    230
  • 形容友谊很美好的诗词

    形容友谊很美好的诗词   培根说,把痛苦告诉给你的知心朋友,痛苦就会减掉一半;把快乐与你的朋友分享,快乐就会一分为二。友谊的作用就是这么神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形容友谊很美好的.诗词,…

    2023年4月20日
    158
  • 李唐《题画》原文、注释和鉴赏

    李唐《题画》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释】 (1)李唐为宋代高龄画家,晚年不幸遭逢金兵南侵,北宋灭亡,他流落临安,卖画…

    2023年5月7日
    192
  • 对已故亲人思念诗句

    对已故亲人思念诗句   导语:亲人的离去,让我们懂得珍惜!珍惜自己、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对已故亲人思念诗句,欢迎借鉴!   1、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

    2023年4月27日
    165
  • “不用凭栏苦回首, 故乡七十五长亭。”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不用凭栏苦回首, 故乡七十五长亭。”这两句写诗人在城楼上凭栏西北远望故乡,一无所见,于是,自我劝解:不用凭栏远望、苦苦思乡了,苦思着实没有用处,因为故乡离…

    2023年3月22日
    180
  • 《杜范》文言文阅读理解

    《杜范》文言文阅读理解   文言文,完成4~7题。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

    2022年11月28日
    18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