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政策篇1
关键词:政策;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①指出,要在总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以上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至此,自2009年试点以来,实施5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试点实施以来,新农保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人社部的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底,全国试点地区的参保人数达到3.64亿人,其中1.03亿人领取到了养老金②。但是,新农保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新农保的推进落后于农民的需求,在对地区间差异的考虑上欠缺;一些地区的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基层经办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欠缺等。《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③明确指出,新农保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农民自愿选择参加的一项惠民政策。因此,从参保农民的视角出发,了解他们的想法,继续保持参保人满意的政策细节,不断改进参保人有待满意的政策事项,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选择以保障对象——农村居民的角度为出发点,以其对新农保的满意度为研究契机,在全面分析影响新农保政策满意度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出农村居民视角下,新农保政策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新农保政策的推行者———政府,更加深入了解到参保主体的主观感受和相关意见,促进制度更好地合并及改进,对推进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现意义重大。
1文献综述
崔萍(2010)在大连市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政府补贴的满意度显著影响着农民参加新农保的积极性,农民对政府补贴金额的满意程度越高,就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选择较高档次的缴费金额参保;同时,农民对政府公信力的满意度显著地影响着其参加新农保的缴费额度,作者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对政府公信力的满意度越高,农民的参保意愿越强,如果农民对政府公信力的满意度很低,即便参加新农保也只是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④。林淑周(2010)认为农民是否参加新农保,不但受到个体特征的影响,而且受到农民对新农保制度主观感受的影响⑤。肖云,刘培森(2011)认为农民的满意度客观反映了该制度满足其需求的程度,农村居民对新农保制度总体上是满意的。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的农民对新农保的满意度要低于中西部地区农民的满意度,这表现出地区间的经济水平差异对于新农保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⑥。涂悦,谢丽娜(2011)的研究指出农民对新农保这一惠农政策有着较高的满意度,在受访的参保农民众,表示非常满意的占43.4%,45.9%的表示较满意⑦。由以上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在某种程度上对新农保是持肯定态度的,其对新农保制度的参与意愿和满意程度是较高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农民不满意的问题。因此,新农保政策的合并及改进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其参与人数,更要关注其参保的质量。这就要从制度本身出发,考察农民对政策的满意度,并以此为依据对政策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提高农村养老保障的水平。
2理论分析
2.1理论基础
2.1.1顾客满意度理论顾客满意度指消费者的满足回应,它是对一个产品或服务性质,或产品或服务本身的判断,这种判断为与消费相关的实现提供一种愉悦的水平,包括没有满足或超过满足,是顾客满意水平高低的具体表现。(1)美国顾客满意度模型美国顾客满意度模型(如图3-1所示)是当今世界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佳的顾客满意度模型。(2)美国政府顾客满意度模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的侧重点逐渐由经济数量转移到经济质量,由效率转移到质量和公众满意上来,普遍选择采取以公共责任与顾客至上为理念的政府绩效评估改革措施,以至于众多研究者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在分析公共部门服务时有效运用顾客满意理论,影响最为重大的是美国政府在ACSI基础之上建立的美国政府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如图3-2所示。2.1.2期望失验理论期望失验理论(Expectationdisconfirmationtheory),也称期望不一致理论,来源于社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失验或者不一致,具体指的是期望和实际效果对比后,产生的不同结果(如图3-3所示),即:(1)实际效果等于期望,没有不一致产生;(2)实际效果大于期望,会产生正向的不一致,导致顾客满意;(3)实际效果小于期望,会产生反向的不一致,导致顾客不满意。Bearden等在1983年指出,顾客使用消费前的期望与消费后的体验相比较,形成满意或不满意的心理反应。如果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低于期望,顾客就会不满意;如果产品或服务质量符合或超过预期,顾客会感到满意⑧。
2.2理论假说
基于上述理论,本文提出理论假说,即参保农民满意度受参保期望和感知质量影响,其中感知质量越高,参保农民满意度越高,而参保农民的期望越高,满意度越低;同时参保难度、政策透明度及参保期望又影响参保农民的感知质量,其中:参保难度越大,感知质量越差;政策透明度越高,感知质量越高;参保农民的期望越高,感知质量越低。
3模型构建
3.1模型提出
本文以美国政府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为参考对象,总结和归纳国内外相关文献中有关养老保险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合上一节提出的理论假说,将新农保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设定为3项,分别为参保农民的期望、参保难度和政策透明度,并构建适用于中国国情的新农保满意度模型。该模型包含5个潜变量,分别是参保难度、新农保政策透明度、感知质量、参保农民的期望和新农保满意度,其中有3个外生变量,分别是参保难度、新农保政策透明度和参保农民的期望,还有2个内生变量,即感知质量和新农保满意度,同时在这5个潜变量中,每个潜变量包含多个观测变量。(如图4-1所示)。
3.2研究假设
本文中新农保满意度是最终目标变量,感知质量和参保农民的期望是新农保满意度的原因变量。在所构建的满意度结构模型中,有3个外生变量及2个内生变量,具体假设如下:4.2.1农民感知的假设H1:参保难度、政策透明度、参保农民的期望对农民的感知质量有显著性影响H1A:参保难度对感知质量有反向显著性影响H1B:政策透明度对感知质量有正向显著性影响H1C:参保农民的期望对感知质量有反向显著性影响4.2.2农民感知、农民期望与新农保满意度之间关系的假设H2:农民的感知质量和期望对新农保满意度有显著性影响H2A:感知质量对新农保满意度有正向显著性影响H2B:参保农民的期望对新农保满意度有反向显著性影响。
3.3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
根据上述步骤,本文得到一个既包含潜变量又囊括观测变量的新农保政策满意度结构模型(如图4-2所示)。在图中所示模型中,椭圆形表示潜变量,长方形表示测量变量,箭头表示假设关系。
4数据获取与分析
4.1数据获取
本文以问卷调查为主,运用典型抽样方法,以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进行调研,面向农村居民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0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185份。
4.2测量的信度分析
信度是对数据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测量。本文选择采用Cronbach’sα系数来衡量问卷各选项的信度。一般而言,社会科学所要求样本的α值必须大于0.6。本文对量表的5个因子分别进行了信度检验,其中参保难度、参保农民的期望、感知质量这三个维度信度的α值均大于0.7,表示信度较高。政策透明度这一维度信度的α值为0.674,小于0.7,表示其信度适中。由上表看出,去掉X24这个观测变量,政策透明度这一维度信度的Cronbach’sα值会提高到0.789,所以本文将这一变量剔除。新农保满意度这一维度信度的α值为0.770,大于0.7,表示其信度较高。而去掉X55这个观测变量,新农保满意度这一维度信度的Cronbach’sα值会提高到0.892,所以将这一变量剔除。
4.3数据分析
4.3.1参保农民样本满意度分析从此次调查问卷中调查对象的现行政策满意度来看,在被调查者中,表示一般的比例为36.76%;表示比较满意的比例为29.73%。从此次调查问卷中调查对象的经办服务满意度来看,在被调查者中,表示一般的比例为38.38%;表示比较满意的比例为21.62%;表示非常满意的比例为22.70%。从此次调查问卷中调查对象的待遇水平满意度来看,在被调查者中,表示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为47.03%;表示比较不满意的比例为22.70%;表示一般的有比例为21.62%。从此次调查问卷中调查对象的政策宣传满意度来看,在被调查者中,表示比较不满意的比例为21.62%;表示一般的比例为44.86%。综上可以看出,参保人对现行新农保政策、经办服务质量、待遇水平以及政策宣传力度的满意度大多集中在一般这一选项,这说明从参保主体的角度出发,对新农保政策的满意程度不高,其制度的设计还有待完善和改进。4.3.2探索性因子分析(1)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本文采用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Bartlett’sTestofSpherici-ty)分析问卷的整体效度。KMO用于测量变量之间的偏相关性,其取值范围为[0,1],一般来说,KMO值越趋近1,越适合做因子分析。通常认为,只要KMO值不小于0.5,就可以做因子分析。该样本中KMO值为0.819,比0.8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调查问卷有效。而Bartlett球形检验的原假设为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是一个单位阵,拒绝原假设则证明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因此适合进行因子分析。(2)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提取方法:主成份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斜交旋转法由上表中斜交旋转后得到的结构矩阵可以看出,结果与本研究的假设相符,验证了本文研究假设。同时该成分相关矩阵不是正交单位阵,因此可以再进一步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找到因子结构间的关系。4.3.3验证性因子分析(1)测量模型分析因子载荷(factorloading)体现了潜变量与测量变量间的关系,用于验证测量变量对潜变量的作用或者反映的大小,是结构方程模型所需的重要数据之一⑨。一般而言,因子载荷大于0.4就被认为是有效的⑩。结果中,所有的观测变量标准化后的因子载荷都达到了0.6以上,模型拟合状况较好。(2)结构模型分析关于农民感知的全部假设得到了验证。参保难度和参保农民的期望这两个变量与农民感知质量呈反向显著性影响,说明参保难度的增加和参保农民期望的提高都会导致农民感知质量的降低;政策透明度与农民感知质量呈正向显著性影响,政策透明度的提升会引起农民感知质量的提高。同时,关于新农保满意度的全部假设也得到了支持。农民感知质量与新农保满意度呈正向显著性影响,说明农民感知质量的提高会带来农民对新农保满意度的提升;参保农民的期望与新农保满意度呈反向显著性影响,参保农民期望的提升会导致新农保满意度的降低,具体见表5-4。从表5-5中可以看出,由于P值大于0.05,无法拒绝原假设,因此参保难度(F1)和农民期望(F3)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同样,参保难度(F1)和政策透明度(F2)之间、政策透明度(F2)和农民期望(F3)之间都存在相关关系。另外,各变量的误差项方差均是显著的,同时各项拟合指数均显示拟合度良好。4.3.4结果解释与讨论通过描述性分析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185名农村居民中,有36.76%的农民对现行政策的满意程度表示一般,有38.38%的农民对经办服务的满意程度为一般,有44.86%的农民对政策宣传的满意程度为一般,而选择“一般”这一选项的在这三种满意度调查中所占比重最大。同时,有47.03%的被调查者对新农保待遇水平的满意度为非常不满意,这就说明在调查样本中,农民对新农保的满意度处于中下水平,政策推行者亟需对制度本身做出相应改进和完善,以期提高农民对新农保的满意程度。数据分析结果还证明了本文所构建的新农保政策满意度模型的整体拟合较好,假设都得到了验证。总的来说,在有关农民感知的假设中,参保难度和参保农民的期望均与农民的感知质量呈反向显著性影响,即难度和期望的提高会引起感知质量的降低;而政策透明度与农民的感知质量呈正向显著性影响,即政策越透明,农民的感知质量会提高。本研究还发现在关于新农保满意度的假设中,农民的感知质量与新农保满意度呈正向显著性影响,即感知质量越高,农民对新农保的满意度也就越高;而参保农民的期望对新农保满意度呈反向显著性影响,即参保农民对新农保政策期望的提高会带来新农保满意度的降低。另外,通过分析观测变量的因子载荷,本文发现在参保难度这一维度上,观测变量家庭生活压力的因子载荷最高,为0.758,这说明相对于其他观测变量来说,参保农民对家庭生活压力更为敏感,而家庭生活压力对参保难度变化的反映程度最大。在政策透明度这一维度上,观测变量对缴费档次的了解程度和对国家补贴的了解程度的因子载荷高于剩余两个变量,皆超过了0.7,说明相对于其他观测变量而言,对缴费档次的了解程度和对国家补贴的了解程度对政策透明度的改变有着强烈的反映。基金保值增值作用和财政补贴力度对农民感知质量影响重大,都超过了0.8,这说明基金的保值增值和财政的补贴力度最能反映农民的感知情况。在新农保满意度维度上,四个观测变量中现行政策满意度、经办服务满意度和政策宣传满意度的因子载荷比较大,都超过了0.8,这说明现行政策、经办服务和政策宣传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农民对新农保的总体满意度。
5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得出的相关结论,对于新农保满意度偏低的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为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的合并和改进过程提供参考。
5.1降低参保难度
5.1.1通过多种途径增加人民收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参保难度这一维度上,观测变量家庭生活压力的因子载荷最高,这说明相对于其他观测变量来说,家庭生活压力对参保难度变化的影响最大。由此可见,当人们的收入较低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维持生计而非改善生活。即使有参与意愿也是力不从心。改善人民的经济状况,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收入,是促使人民参与新农保的基本经济基础。因此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的惠民政策,不断加大惠民资金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公益事业,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促进人民就业创业等。不断推进各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实际收入水平,缓解人民的生活压力。5.1.2调整缴费档次在参保人参保后保证其投资不贬值的情况下,对缴费档次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符合人民的经济状况,相对提高人民的参保能力,降低参保难度;同时,适当提高针对中档及高档缴费档次所对应的政府补贴,使其收益率不低于最低档次(如100、200元的较低档次)。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使政府对于低收入者的补贴比例不低于高收入者,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参保居民选择高的缴费档次,更好地保障他们的老年生活。
5.2提高政策透明度
实现宣传的准确、全面及易懂,准确、全面、易懂的宣传是使参保者完全准确了解政策,特别是新政策的重要方式。若仅仅采取简化宣传,造成参保者对于政策信息的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人民对政策如缴费档次、缴费年限、国家补贴等信息的不了解对其选择是否参保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宣传过程中,要通过准确、全面、易懂地宣传,提升宣传的广度、力度和深度,让人们能够清楚明白地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不因宣传中的误导而对政策产生片面的认识,进而影响人民的参与热情。
5.3提升人民对政策的感知质量
5.3.1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对人民的养老责任,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财政部门作为其坚强后盾,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提高政府对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补贴力度,更全面、更深入地惠及人民,在提高参保人们待遇水平的同时,提高他们对新农保的质量感知。5.3.2提升经办服务质量人民的参保意愿与经办人员的引导和服务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应该加强对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筛选、招聘,选用综合素质良好,个人品行优良,并且乐于助人的工作人员,同时开展定期的各项服务培训,不断提高经办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经办效率,进而提升人们对政策本身的感知质量。
新农保政策篇2
关键词:新农保政策;老龄化;养老金;政策实施
Abstract: This paper Cangzhou, Hebei Province Qing County, for example,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farmer’s insurance policy a bit and encounter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Key words: new farmer’s insurance policies; aging; pens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 G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篇首语
“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9%。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经达到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个百分点,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农村养老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社会问题,它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09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实施两年后的效果如何,是否能够切实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该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是本次调研的重点。
新农保政策的实施情况
一、基本情况
青县所辖11个乡镇,349个村级单位,总面积968平方公里,总人口402137人,其中农业人口数337770人。2010年全县GDP达到116.8亿元,人均GDP近2900元。
青县自2008年5月1日起先期开展实施了农村合作养老, 09年全面推开了农村合作养老制度,农村合作养老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2009青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新农保”试点县。2010年青县16-59周岁适龄参保人员190580人,实际参保人数179611人,参保缴费率93.4%。60周岁以上老人47571人,实际享受新农保待遇42355人,参保领取率98.3%。
二、新农保政策的几个特点
(一)筹资渠道多元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之所以被称为新农保,是相对于以前各地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而言,过去的老农保主要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有三个筹资渠道。“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这个补助又是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
建立个人账户制度。不同于老农保主要建立农民个人账户的模式,新农保借鉴了目前城镇职工统账结合的模式。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分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这意味着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三)实行连带责任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指导意见》规定,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这种连带责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较高的参保率但是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
(四)划分五个缴费档次。充分考虑农村的经济状况,给农民自主选择空间。
实施中的问题
一、养老金数额较少
调查中许多村民都表示养老金数额较少是当前农村养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新农保政策的实施就是考虑农村较低的经济水平,提出新农保的目标是低起点高覆盖。导致养老金较低的另一个原因是村民大都选择最低的缴费档次,即100元的缴费标准。
2010年实际缴费人员缴费情况
选择100元缴费档次缴费人数 选择200元缴费档次缴费人数 选择300元缴费档次缴费人数 选择400元缴费档次缴费人数 选择500元缴费档次缴费人数
174123 1147 691 564 3086
这分析这一现象之前我们先来算一算缴费满十五年的老人每月能够领到多少钱,因为缴费分为五个档次——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新农保个人每月领取数额=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持有人缴费账户积累额+积累额利息+财政补贴×缴费年限)/139+55。139这个数字可能看起来十分陌生,它代表的是全国60岁人口平均剩余寿命基数。换句话说,这个数字表示我国年满60岁的人口平均剩余139个月的寿命,这项数字是根据我国2009年统计的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即男性72岁、女性74岁划定的。假设.参保人缴费十五年且都选择最高缴费档次500元。在参保人达到60岁时他的个人账户累计额为7950元(利息忽略不计),个人账户的金额除以139个月则每个月可领到个人账户金额57元,加上国家补贴55元,故参保人每月可领取养老金112元。若选择最低档次,缴费满十五年每月可领取养老金69元。由此可见现在没年多交400元,交满15年,60岁时每年比最低缴费档次的参保人多领516元。按照现在的通货膨胀虑,最少十五年后这些养老金很难达到现在的购买力。因此,众多村民选择了最低的缴费档次。
早在2008年,青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5030元(数据来源—人民日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每月70—110元的养老金在当地较高的生活水平下显得多么微薄。正如一名村民所说:“一块钱两个馒头,假设一天吃四个馒头(不奢求吃饱,仅仅保证不被饿死)那么一个月要120个馒头,每个月的养老金也就保证饿不死吧”。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连续五年提高,城镇居民补交齐十五年的养老保险后每个月仍可领到四百多元钱。提高新农保基本养老金已是形势所需。
二、集体补助困难重重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新农保”应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很多较为富裕的村集体也愿意对本村村民进行补贴,但是这种补贴往往难以进行。
问题最突出的是确定受补贴人员资格,由于户籍管理单位出具户口所在本村的人员名单和实际不想符合,因此无法单纯按照户口进行补贴。还有村民提出,村内有些人的户口是近几年刚刚迁入本村的,这些人没有为村集体出钱出力也不应享受集体补贴。还有的人提出,自己原本是村内的老坐地户,家里世世代代都是本村村民,因各种原因户口转成了非农业,此次补贴只涉及农业户口,这样会对自己的利益造成损害,要求村集体进行补偿。
其次是,补贴多少的问题。由于村民年龄不等,年纪大的村民认为自己为村集体做出的贡献多,应当多享受村集体的补贴。这部分人又分为受益人与未受益人,文件中的集体补助指的是缴费补助,没有涉及已受益人员,因此因此已受益村民的不满。而未受益人中由于各自缴费年限不等,因此缴费年限较少的村民表示自己应比缴费年限多的村民多得到补贴才能保证对自己的公平。
最后,各个村街的富裕程度,人员构成不同导致每个村按照自己的情况选择是否进行补贴或者以何种方式进行补贴。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却造成村与村,村民与村民之间的攀比。补贴标准的不统一(水平相差较大,有的村庄进行全额补贴,有的村庄没有补贴),导致了村内矛盾增加。
除了上述问题,集体补助中由于参保人选择的缴费标准不同也为村集体的补助提出了难题。
三、人口流动因素成为新农保实施中的一道障碍
再调查中发现,派出所给出的各村人口数目与村内统计数目相差甚远,有的村空挂户口人数众多达到近百人。在拿到乡镇新农保办公室下发的村民名单时,村干部表示很多人听都未曾听说过,有的人死亡数年却仍然出现在名单之上,还有部分人外出十数年未归。这一方面暴露出户籍管理单位在户籍人员统计及认证方面存在失误,同时也表现出人口流动给新农保的统计,实施和发放带来的困难。由于外出务工经商的村民越来越多,且有的是举家外出,再宣传新农保政策及缴费,统计受益人员时往往出现联系不上的情况。这不但影响了参保率还无法保证村民的正常参保,使得外出务工人员成为新农保的参保真空。
同时《青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经办规程(试行)》中规定每年12月份对养老金领取待遇人员进行资格认证,以保证养老金公正、全额的发放。身份认证的方式很简单由镇新农保办公室出具受益人员名单,村干部按照名单进行人员认证。认证方式是受益人员签字按手印。由于认证方式简单易于操作,并且缺乏监督和检查,再加上很多在外务工者无法及时返乡进行认证,甚至村干部根本无法联系到外出人员使得很多村存在村干部代劳现象,认证往往流于形式,
四、地方政府补贴杯水车薪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新农保”应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同时在基金筹措方面规定: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地方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青县采取最低补贴标准,即参保人缴费人员每人每年可享受30元的缴费补贴。我们来算一笔账,假设此人在共缴费15年,那么地方政府补助应为450元,按规定年满60岁领取养老金的时候这450元还应除以139个月,那么最后每位参保人每月仅可以享受到3.2元钱的地方政府补贴。由此可见由省市县三级补贴下的30元地方政府补贴在养老问题面前可谓是杯水车薪。
五、难以杜绝重复参保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中规定,每个村民除商业保险外只能参加一份养老保险。但是由于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没有实现联网,很多村民实际上是享受着两份甚至多分养老金。新农保办只能依靠社保部门提供的部分不详实的名单发给村干部进行确认,再者就是通过村干部的检举揭发来实现监督。这种方法的效果显然不尽如人意。因为农村社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家族社会,同在一个村子里生活,村干部的检举揭发很有可能会给自己招惹上麻烦,并且农村中担任村干部是由村民选举产生,为了一己私利村干部大多对参加了其他养老保险有来参加新农保的村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重复参保不仅使得政府养老补助资金真正发放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同时也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六、连带责任的规定应更加完善
调查中有这么一件事例,青县青州镇河沟村一名83岁的老人因其子女为参加新农保于2011年4月份才刚刚领到养老金。青县因连带责任而未能领取养老保险金的老人共计200余人。据村干部反映这些老人无法享受养老金都是因为与子女产生矛盾,子女故意不参合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使得一方面老人无法享受子女的赡养,另一方面无法得到国家养老的支持。村干部表示,有些老人迫于无奈为子女垫付养老金从而受益。仅仅因为家庭中一人未参合就使得老人无法领取养老金的规定,与本政策赡养扶助老人的目的相悖。这也不符合新农保的初衷,即以青年人的钱先行为老年人养老。连带责任的规定固然有它合理的地反,但是如果执行过程中过于严苛,将那些由于子女的不孝而更应照顾的老人排除在养老体制之外,那么这项政策的优越性必将大打折扣。
对策建议
提高基础养老金,扩宽融资渠道
本次调查中,村民普遍表示受益养老金数额过少。由于农村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养老金的收缴不可能过高,一百到五百元的档次划分是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如此一来调高基础养老金数额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举措。政府每年可以从地区税收中划出部分收益作为新农保的专项补贴基金。另外扩宽养老金的融资渠道也是保障新农保社会效益的选择。依靠社会捐助,慈善支持等方式获得社会资金可以作为今后新农保工作的一个方面。
完善政策法规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文件中提出在参保缴费中集体可以进行补助;实行连带责任制度;提出每年12月份对受益人员进行资格认证等。但是文件对此方面的具体工作缺乏详尽的说明,而且没能充分考虑到实际工作中涌现出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规范执行标准。
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从新农保实施两年中暴露出的问题来看,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是杜绝弊端的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指导意见》和《青县新型农村和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等文件在中只提到了基金监督管理一项。这说明此项政策实施的其他环节都存在监督漏洞。农村养老保险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村内开展的,村干部如何统计本村人数,如何收缴资金等工作都没有相关机构进行有效监督。新农保办公室虽然再某种程度上负有此项义务,但是每个乡镇只有最多四到五名办公人员,有的时候未免力不从心。因此,若要从根本上杜绝重复参保,享受多重优惠以及切实执行受益人员资格认证工作等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