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

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常常组合在一起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表示一定的意义,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古汉语中称之为固定结构。现就初中文言文中出现的固定结构例说如下:

  1.不亦乎;表示反问,用委婉的语气,表达肯定的看法,可译成;不也是吗,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是很愉快吗?

  (《<论语>十则》)

  2.“有……者”用于所要介绍、陈述的对象,可译成“有个……的人”,例如:“有好事者船载以人。”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子到了黔地。

  (《黔之驴》)

  3.“何所……”表示疑问,可译成“……的是什么”,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问女儿想的是什么,问女儿思念的是什么。

  (《木兰诗》)

  4.“如……何”表示反问,可泽成“把……怎么样”,例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匠,如太行、王屋何?”凭您的力量,连像魁父这样的小丘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愚公移山》)

  5。“何……之有”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可译成“有什么……呢”,例如:“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

  6.“为……所”表示被动,可译成“被”,例如:“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活板》)

  7.“……何如”表示询问,可译成“如何,怎么样”,例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捕蛇者说》)

  8.“非……则”表选择,可译成“不是……就是……”,例如:“非死则徙尔。”不是死了,就是搬走了。(《捕蛇者说》)

  9.“得无……乎”表示推测的.语气,意思是“可能……吧”、“或许……吧”,例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可能会有所不同吧?

  (《岳阳楼记》)

  10.“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论述,可译成“像那”;“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论述,可译成“至于,义如”,例如:“若夫霪雨霏霏”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又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岳阳楼记》)

  11.“然则……”表示承接关系,可译成“既然这样,那么……”,例如:“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邪?”这样,在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岳阳楼记》)

  12.“是以”、“是故”用于因果句中表示结果或推断,可译成“因此”,例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出师表》)。“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此,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鱼我所欲也》)。

  13.“所以”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的H的、原因等,可译成“……的原因”,例如:“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出师表》)

  14.“……者……也”表示判断,可译成“是”。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陈涉世家》)

  15.“孰与”用于:二者之间的比较,可译成“与……相比,哪一个……”,例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漂亮?(《邹忌讽齐王纳谏》)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4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1月19日 01:27
下一篇 2022年11月19日 01:27

相关推荐

  • 杨震的文言文阅读练习

    杨震的文言文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

    2023年1月9日
    262
  •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的词意: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l…

    2023年3月27日
    272
  • 高中《召公谏厉王弭谤》文言文翻译

    高中《召公谏厉王弭谤》文言文翻译   《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上篇。故篇名亦作《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题中,召公亦作邵公。《左传》称厉王为"王心戾虐,万民弗忍&q…

    2023年1月7日
    232
  • 李光《越州双雁道中一绝》原文、注释和鉴赏

    李光《越州双雁道中一绝》 晚潮落尽水涓涓,柳老秧齐过禁烟。 十里人家鸡犬静,竹扉斜掩护蚕眠。   【注释】 (1)越州:今浙江绍兴。一本无“越州”…

    2023年5月7日
    245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阅读答案及翻译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2023年1月2日
    256
  • 马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马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导读: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

    2023年1月5日
    20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