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的几种思路

阅读文言文的几种思路

  阅读理解需要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去获取意义,理解是对阅读的基本要求,理解能力在阅读的各项能力中居于核心的位置。最有效、最快捷的理解是借助于语感直觉地把握文意,但对于文言诗文来说,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言语习惯、词汇、语法、修辞等与现代语体文存有相当大的差异,仅凭语感往往难以准确地理解其中的意义,而且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读,造成语感错失。当出现语感错失时,就要放弃直觉判断,转而对作品进行分析和思考。这种分析和思考一般从两个方面同时展开,一方面对作品进行语文知识分析思考,利用文言文的有关知识来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另一方面对作品进行事理逻辑的分析,利用作品本身所包含的事理逻辑帮助读者实现对作品意义的理解。具体的分析思考可以沿着以下五种思路展开:

  一、以规律解文

  这里的规律既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材料和规则,也包括言语运用的具体规律。文言诗文特殊的语法规范、修辞手法,遣词用语、炼句炼意方面的独特规律,都是我们理解文言作品的切实有效的工具,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从规律出发来解读作品,很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比如辞赋一类的作品,上下句多采用相似的语言结构,处在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利用这一特点来推断词意,可以避免望文生义的错误。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一个对句: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对游泳二字,教材没有注解,而译文多是游来游去穿来穿去之类。其实这是不确切的。上句翔集既为两个不同的动作,下句的游泳与之相对,也应是两个不同的动作。原来游和泳是有区别的,泳不是一般的游,而是指潜行水底。这样,上句译为沙滩上的鸥鸟一会儿展翅飞翔,一会儿栖止聚集;下句译为五色的鱼儿一会儿浮上水面,一会儿潜入水底,正好对应。这不仅涉及到一个词的理解,也涉及到是否真的领悟到作者所描绘的境界。

  文言文行文简洁,省略很多。从成分上说有省主语、省谓语、省定语、省宾语、省兼语、省介词等;从省略方式上说有承前省和蒙后省。阅读时要根据上下文弄清楚到底省略了什么。如199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有这样一题,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中的货市词意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都是卖出B、都是买入C、卖出、买入D、买入、卖出。

  要答好此题,关键是弄清辄货市粟麦是一个省略句,应是月俸得白米,辄货(之)市粟麦,这样一来句子意思就清楚了,是卖出白米,买入粟麦,应选C。

  文言文中经常使用通假字,如果对这一特点有所认识并形成阅读意识,解读时就会时时提醒自己,少犯错误。如《汉书李广苏建传》中关于苏武的一节,其中有一句单于招会武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教材把前以注解为以前因为,翻译过来就成了以前因为投降(匈奴)以及死亡,跟随苏武回到汉朝的共九人,这在文理上根本不通,如果通假的意识强一点,判断或查明前同翦,即除去的意思,那么译文就是除去投降(匈奴)以及死亡的,跟随苏武回到汉朝的共九人,如此便可文通字顺。

  二、以文解文

  以文解文,就是根据文章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对词句作出分析判断。一个词,一个句子只有联系它所处的语境才能产生实际的意义,如果将它们从中孤立起来,就有可能不知所云或发生误解。因此,结合语境理解词句的意义就成了古诗文解读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白居易《琵琶行》中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这里的弟和阿姨,指的是谁,他们与琵琶女是什么关系?对此教材并没有作出注解,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句与上下文的连贯情况来推断其在文中的所指对象。琵琶女在自述身世遭遇时,只说了自己的籍贯和住处,没有涉及家世,所述内容全是教坊里的`欢乐奢华和嫁作商人妇后的孤苦凄凉,看不出同家人有何来往。从十三学得琵琶成,名数教坊第一部一句可知,琵琶女自幼就来到教坊,早已失去了和家人的联系,可见弟和阿姨是她的亲属的可能性极小,因此也就不可能翻译成弟弟和姨妈。查唐代《教坊记》中的记载:坊中诸女,以气类相似,约为香火兄弟。由此可知弟应当是指琵琶女在教坊中气类相似的诸姐妹。从琵琶女自幼生活在教坊的事实可知,阿姨所指应当是教坊中歌伎娼女的养母(即鸨母)。据此,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同教坊的姐妹们,前去从军服役(充当营妓),教坊的鸨母也离开了人世,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的容貌也已衰老。这等于教坊散伙,琵琶女无以为生了。迫于生计,不得不嫁给商人。这样的解释,与琵琶女年轻时欢乐奢华的生活叙述以及她嫁作商人妇后的孤苦凄凉的寂寞生活叙述恰好一脉相承。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用于习惯不假思索将弟和阿姨解释为弟弟和姨妈,就会造成前后内容难以贯通。

  三、以事解文

  以事解文就是根据相关的种种事实去解析文意,其中包括与诗文有关的事实、作者的经历、创作的动机和目的、社会时代背景和文化、风俗、习惯等,也包括可以作为参照的相关文章。作者写诗著文,并不需要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相关的事都说得明明白白,有很多意思是蕴含在相关的事实之中的。读者从作品中能解读出多少信息,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作品,永远和这相伴随的事实有关。

  《木兰辞》中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对于诗中的思忆一般都作想考虑来理解。我们知道木兰在织布时是怀着满腹的心事的,下文木兰也向母亲说明了自己的心事就是想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可她为什么还要向母亲表白自己无所思,无所忆呢?这不是前后矛盾了吗?其实这里的思忆并不能当泛指的想考虑来讲,而是有着特定的意义和内涵的。与《木兰辞》同时代的乐府民歌《折杨柳枝歌》中有这样几句诗

  敕敕何力力,女子临窗织。不闻机杼声,只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这里的何所思、何所忆分明的道出一个多情的女子,希望与有情人终成眷属,却因母亲的阻挠而不得如愿的幽怨和愁闷。同样《西洲曲》中的忆梅下西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汉乐府民歌中的《有所思》等,思和忆都是表达女子的爱情之思,相思之忆的。根据民歌的这一传统再来看《木兰辞》中的诗句,原来是母亲听到女儿的叹息声,便敏感到已长大成人的木兰是不是有心上人了,想出嫁了?木兰的回答是对母亲猜想的否定。母亲问中含有关切,木兰答中带着斩截。这样一个不为儿女情长所困,勇敢地站出来为父分忧,报效国家的女英雄形象便清晰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而不了解这些背景,则解读不出这些诗句中的丰富内涵,对木兰形象的认识也会受到局限。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528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1月22日 13:40
下一篇 2022年11月22日 13:40

相关推荐

  • “人心若波澜 世路有屈曲”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人心若波澜 世路有屈曲。”这两句是说,人心变幻、起伏,其深难测,而人间的道路,却是崎岖不平的啊!经验之谈,近于格言。 出自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二十三 秋…

    2023年3月22日
    239
  • 薛涛《筹边楼》原文、注释和鉴赏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2)。 诸将莫贪羌族马(3),最高层处见边头。   【注释】 (1)筹边楼:在四川成都西,为唐李德裕建。《新唐书·李德裕传》…

    2023年5月7日
    273
  • 祭十二郎文文言文知识点

    祭十二郎文文言文知识点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衔:乃能衔哀致诚(怀着)   2、怙:不省所怙(依靠,指依靠父亲)   3、止:当来省吾,止一岁(留居,住)   4、孥:…

    2022年11月20日
    241
  • 孟母戒子文言文的翻译

    孟母戒子文言文的翻译   《孟母戒子》主要讲述了孟母教育孟子的所作所为。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一起来看看古诗内容,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作品原文   孟子少时,诵,其…

    2023年1月7日
    287
  • 《莫能名斋记》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能名斋记》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能名斋记   杨简   ①四明杨简,得屋于宝莲山之巅。简思所以名之,东望大江,巨涛际天,越山对揖,衮衮如画,风帆飞鸟,夕阳烟芜,朝暮晦明,…

    2023年1月9日
    219
  • “李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人”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李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人。后唐天成初,举进士甲科,晋天福初,改史馆修撰。晋祖幸大梁,张从赏以盟津叛,陷洛阳,扼虎牢。故齐王全义子张继祚者实党之,晋祖将族其家。涛上疏曰:&ldquo…

    2022年12月27日
    24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