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摘 要:文言文记载着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古人的思想情感,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有责任学好文言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怎样激发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恐惧心理;加强诵读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文言文;学习氛围;诵读指导

  文言文记载着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古人的思想情感,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只有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才能肩负起富国强民的责任。可是,文言文作为一种历史性语言,与我们的生活时代相差甚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仅供大家参考。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有的’学生说:“学习文言文是难上加难”,这充分说明了中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存在着恐惧心理,这也不难理解,我们的学生生活在新时代,他们何尝见过文言文?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例如,在学习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出师表》一课时,我手拿一把羽毛扇,走到讲台上,对学生说:“我就是那位赏罚分明、尽心国事的诸葛亮,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写‘出师表’的情况……”这样的学习氛围,同学们一下有了兴趣,觉得文言文不再那么可怕了。

  二、加强诵读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缺乏学习文言文兴趣,主要原因是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时代较远,阅读难度相对较高,他们无法进行流畅的阅读。因此我们老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诵读成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有效方法。教育家朱熹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的朗读,才能正确地领会文章要旨。因此,在学习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以指导学生读准文言文字音、注意语句停顿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理解文意、感受意境。例如,在学习《陋室铭》一课时,我根据文章要求,对学生进行语气、节奏、语速、语调等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字音读准、句读读清,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作者思路、体味文章情感,使学生在诵读中领略了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

  文言文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占着很大的比例,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文言文教学,并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喜欢文言文。

  参考文献:

  [1]万进峰。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晏志萍。论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1.

  [3]杜明辉。文言文教学与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D]。首都师范大学,2011.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541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1月22日 13:41
下一篇 2022年11月22日 13:41

相关推荐

  • 吟咏白雪的诗句

    吟咏白雪的诗句   雪是纯洁的,正像我们人类纯洁的’心灵一样,下面就由小编为你分享一些吟咏白雪的诗句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失却翁白髯,顿觉翁少年。——《宿迁道…

    2023年4月27日
    242
  • 杜甫《春望》阅读答案–2016年中考古诗鉴赏试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rdquo…

    2023年4月11日
    198
  • 小学生文言文训练

    小学生文言文训练   曲高和寡   出处:语本战国 楚·宋玉 《对楚王问》   曲高和寡,比喻知音难得。后亦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文言文:   …

    2022年11月28日
    258
  • 管鲍之交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管鲍之交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管仲①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②游,鲍叔知其贤。已而鲍叔事③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

    2022年11月22日
    316
  • 如何鉴赏古典诗歌的事物形象及例题

    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指咏物诗歌中描写的对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事物形象的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情感。这类诗最典型的是咏物抒情诗,如虞世南的…

    2023年4月10日
    240
  • 文言文中至于的用法

    文言文中至于的用法   1.“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选自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张岱的《于园》)   对于其中“至于园可无憾矣”一句的理解,出现较大争议:   第…

    2022年11月22日
    31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