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令》读后感2000字

《中国节令》读后感2000字!

2020年6月21日是父亲节,很多人并不知道也是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在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要说我们大中华的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绝对是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充分显示了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也大大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宝库。

那么,古人是如何发明出二十四节气的?中国节令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在历史的长河里都有哪些习俗?它们又有哪些文化内涵与隐意呢?

《中国节令》这本书讲的是中国古代,从先秦时期到明清两代的节令习俗和节令文化活动。作者林永匡和王熹通过爬梳要典、方志、笔记、文集、书信、诗歌、碑铭、墓志等典籍,对中国古代节令文化进行剖析、总结、研究,详细阐述了中国节令的发展演变,可以说这也是一部古代中国节令文化史。

所谓节令是指节气、时令。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在制定历法时,以二十四气来分配十二月。在月首者为节气,在月中者为。

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是十二个节气。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十二个中气,合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记载,也说明了我国古人的智慧非凡。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时令又称为月令、岁令、政令,所谓“时令,随时之政令。”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我们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事生产关乎民生大计,所以古代天子居明堂,行月令,是很隆重的事情。要“布德奉法、起居服色、郊天祈谷、祀祭禖傩、礼乐、历候、布农事”等,内容涉及“劝桑蚕,出禄,发赈爵赏,兵戎,礼贤,聘士,赞杰俊…”(《月令广义》),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那么,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古代,对生产来说就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正如荀子所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再比如农事生产的“清明下种、谷雨下秧”。

至于为什么把24节气作为一年四季的标志和界定。在中国古代,对春夏秋冬和二十四个节气本身都有明确的解释。

比如,四季的意义:

春:也,动而生也。

夏:假也,宽假万物,使生长也。

秋:緧也,緧迫品物,使时成也。

冬:终也,物终藏也。

二十四节气另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与此相关联的物侯观。从时序上每月六侯,有各种应时出现的物侯现象,这与各个节气之间都有关联的。

比如,孟春之月(正月)的物侯为,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獭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仲夏之月(五月)的物猴为,螳螂生,䴗始鸣,反舌无声,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中国古代四时有节的节气,就是人们通过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对岁时气象,物候的科学认识和总结,是古代历法的伟大创造。

关于节令文化活动,《中国节令》告诉我们,中国古代节令文化内涵宏富,外延广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历朝历代,传承相继,履盛不衰,故最具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构件和组成部分。

节令文化作为一个文化“大系统”而言,则又包含着“时”“空”“人”“文”“地”“物”“节”“候”等诸多文化要素,这些要素又是通过“四时”之有节的“节”和“令”加以聚光。

中国的岁时节日,岁时源于古代历法,节日源于古代的季节气候。简单来说,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而排定的一种节气时令,也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所共同遵循的一种“时序”与“生物自然钟”

以夏至和端午来说。

夏至是:“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这一天是白昼最长的一天,阴气和阳气相争,万物的生死在此时分界。

夏至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祭祀节日,古代帝王要在都城北郊祀地,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祭祀结束后,文武百官放假三天,回家祭祖,与亲友过节。《汉书·郊祀志下》记:“夏至祠地,皆并祠五帝而共一牲,上亲郊拜。”说的就是夏至祭祀的文化。

夏至的时候,君子要斋戒,居处必须遮掩身体,不要急躁,要节制欲望,不要有所冒进,要淡薄口味,要安定心气。这也是炎炎夏日的养生之道。

端午在夏至之后,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第一个五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天气,故五月初五亦称端阳节。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首童谣唱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唐玄宗有诗曰: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讲的也是端午节。

战国时代起,北方中原地区的人们把五月初五视为恶月,恶日,当做驱邪之日。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南北地方的岁时节日风俗,比如端午节也产生了交流和融合。虽有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或饮菖蒲酒,但是端午节已不再纯粹是“恶日”,出现了不少娱乐活动。比如,斗百草之戏,赛龙舟。

每逢这种节日,天子要通赐百官宴。比如,明代每岁节日时,天子要赐给百官饮食于午门外。还要举行庆典,祭祀祖先。特别讲究。

古时的很多习俗,也延续了下来。比如,现在我们过端午,有赛龙舟,拜神,祭祖,挂艾草,吃粽子,饮雄黄酒,拴五色丝线等习俗。

端午时节,高温湿热,蚊虫滋生,人们的食欲下降,吃粽子、饮雄黄酒能健脾开胃、祛除燥热,这些随节日而生的饮食习俗都有养生保健的作用。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许多独特的节令习俗,比如,立春的鞭春、打春牛,正月初七的吃煎饼、剪彩、做,元宵节的祭蚕神、迎紫姑,二月二龙抬头,打社,饮福,重阳节吃花糕,喝菊花酒。等等。

总之,我们的中国节令文化活动,兼具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同时,还具有民族性,群体性和延展性。就像《中国节令》里说的,明“史”可溯“源”,鉴“古”方知“今”。通过对中国古代节令文化的剖析、总结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另一种历史场景,并由此寻求“新”的创造“源泉”,激发出“新”的民族“凝聚力”。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7713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3月3日 10:59
下一篇 2023年3月3日 10:59

相关推荐

  • 聆听

    这是一篇高中高二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有位智者说:“当我们明心见性,达到心物合一的境界,便能从细微的事物中获得智慧的启迪,”奇…

    2023年2月6日
    231
  • 政治学习心得

    政治学习心得优秀10篇 政治学习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政治学习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政治学习心得优秀10篇】,供你选择借鉴。 政…

    2023年2月21日
    238
  • 听雨

    这是一篇高中高三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今夜,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叫醒了沉睡中的我,我与雨不期而遇,仿佛它在急着要见我,又好像是我早已在等着它。 我的睡意被…

    2023年2月4日
    212
  • 观《功夫熊猫》有感600字

    自信和惜时 ――观《功夫》有感 憨厚可爱的熊猫阿宝又和我们见面了,这次它又将有怎样惊险的经历呢?带着这个疑惑我看完了《功夫熊猫2》这部电影,从阿宝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 阿宝自从当上…

    2023年6月6日
    217
  • 读《最后的獒王》有感300字

    这几天我已经看了很多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的獒王》这本书。 这是一本描写西藏的书。书中主要写了“冈日森格”和领地狗群之间的斗争。这本书不但描写一头头健壮的藏獒,而且构勒出一个…

    2024年6月30日
    124
  • 《往后余生都是你》读后感800字

    我们都在爱情里面享受着爱与被爱,有时候喜欢一个不爱自己了,还不如选择一个爱自己了,在这个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我爱的和爱我的真的是非常的幸运和幸福了,也是缘分的注定,冥冥之中安排让两个…

    2023年2月27日
    22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