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捕蛇者说》重点考点

语文文言文《捕蛇者说》重点考点

  1、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

  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

  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

  注意首句的省略句“触草木,尽死”,“尽死”前省去的主语应是“草木”,其余皆省去“毒蛇”。

  小结:写“异蛇”剧毒,而“永之人争奔走焉”。

  2、蒋氏的自述反映了什么?文章在这一段着重写什么?

  如果说第1段是概述,从第2段开始便转入到具体的描述。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蒋氏。先写蒋氏三代捕蛇之“利”,继而写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几死者数矣”。一个“且曰”,将写“利”转为写“害”,再写蒋氏的神情“貌若甚戚”,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利”与“害”关系,跌宕有致。

  3、作者是怎样描写蒋氏“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的?

  文章通过对“捕蛇”、“赋敛”之间“利”与“害”的一系列对比,说明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4、作者是怎样写捕蛇之“利”来反衬赋敛之毒,试分析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5、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看看下面哪个句子是本文的主题。

  苛政猛于虎也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是本文的主题,即作者的观点。

  “苛政猛于虎也”是作者用来论证论点的一个论据,虽说与本文中心意思有关,但结合课文内容来看,它不是本文的主题。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本文的写作意图,不是论点,也不是主题。

  深入探求:

  1、《捕蛇者说》一文引孔子的话“苛政猛于虎也”作结,说明柳宗元和孔孟之道在政治思想上有何相通或相悖之处?

  说明他们“反暴政”的思想是相通的.,柳宗元揭露暴政的毒害更深刻。

  2、《捕蛇者说》文末“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反映了柳宗元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柳宗元不仅对人民所遭受的灾难深表同情,而且希望能促成“暴政”有所改革。

  积累:

  关于下列句中的“是”字的用法。

  吾祖死于是(代词,代捕蛇这件事)

  吾尝疑乎是(代词,代“苛政猛于虎”这句话)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指示代词,这种)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指示代词,这个,代“永州之野”)

  关于下列语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太医以王命聚之(代蛇)

  问之(代蒋氏)

  言之(代情况)

  余悲之(代他的境遇)

  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蒋氏自己)

  谨食之(代蛇)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801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1月28日 07:33
下一篇 2022年11月28日 07:33

相关推荐

  • 姚鼐《游双溪记》《观披雪瀑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同入北山,观乎双溪。一青之弟仲严,与邀而疾作,不果来。一青又先返。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 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

    2022年12月30日
    328
  • “周颙,字彦伦,晋左光禄大夫顗七世孙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周颙,字彦伦,晋左光禄大夫顗七世孙也。颙少为族祖朗所知。解褐海陵国侍郎。益州刺史萧惠开赏异颙,携入蜀,为厉锋将军,带肥乡、成都二县令。转惠开辅国府参军,仍为府主簿。常谓惠开性太险峻…

    2023年1月2日
    254
  • 萧绎《关山月》阅读答案

    关山月 萧绎 朝望清波道,夜上白登台。 月中舍桂树,流影自徘徊。 寒沙逐风起,春花犯雪开。 夜长无与晤,衣单谁为裁。 【注】①《乐府解题>日:“《关山月》,伤离别…

    2023年4月5日
    214
  • 薛媛《写真寄外》阅读答案

    写真寄外 唐•薛媛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

    2023年4月11日
    230
  •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知识点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知识点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下面是其文言文知识点,欢迎阅读:   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

    2023年1月5日
    236
  • 《南歧之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歧之见 (明·刘元卿)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①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

    2022年12月29日
    45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