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知识:特殊的判断句

高考文言文知识:特殊的判断句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一句话: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这句是否是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呢?从句子形式上来说,者,也。是古代汉语中典型的判断句结构形式。其中者是语气词,表示停顿;也字帮助判断。然而,也有人认为该句不是判断句,其理由是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241页)这种说法表明了判断句的一般常见、常用的句式特征,尤其在传记文学中介绍传主的情况时,也总是用这种典型的.判断句式,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者,赵人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屈原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以上例子均是以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判断句式,但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的句子结构与以上句子结构形式及判断句的概念特征并不相符合,其后半句徒幕君之高义也。是动宾式结构,而非名词性词组,那么,该句到底是不是判断句呢?

  其实,判断句有多种形式。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还说:在判断句中,人们判断的不限于人和物(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的判断句,常用于对人和物的判断,笔者注),有时是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在前面叙述过了,然后用指示代词是字或此复指,使意义更为明确。(王力《古代汉语》同上)例如: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在第一个句子中,是字复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这件事,寡人之过也是谓语;第二个句子形式与第一个句子形式相同,用此来复指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这件事。

  但是,在古代汉语里,这种用来复指的指示代词往往不用。这样,好像不是判断句,其实仍是判断句。(王力《古代汉语》同上)例如: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版焉,(是)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该句子谓语部分是君之所知也,是对主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版焉的判断,且前面省略了复指主语的指示代词。从句子功能来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这个句子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谓语徒幕君之高义也是对主语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这件事进行的判断;此句的谓语是徒幕君之高义也,前面也省略了用来复指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的指示代词是或此;但是该句子中间有个表示停顿的语气词者,句末还有个加强判断的也字,这种判断形式常用在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判断句中,因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既具有一般判断句的变式特征,又有一般判断句普遍特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判断句。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823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1月28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28日

相关推荐

  • 苏轼《李君山房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

    2022年12月31日
    168
  • 新年祝福的历史诗句

    新年祝福的历史诗句   导语:我们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渊博,历史上的文人墨客更是有很多,自然也给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就有很多都是描写过年的诗歌。…

    2023年4月27日
    84
  • 张籍《酬朱庆馀》原文、注释和鉴赏

    越女新妆出镜心(2),自知明艳更沉吟(3)。 齐纨未是人间贵(4),一曲菱歌敌万金(5)。   【注释】 (1)酬:酬答。朱庆余:宝历(826)进士,越州(治所在会稽县,…

    2023年5月7日
    107
  • 《阮孝绪传》“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

    2022年12月31日
    171
  • “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这两句是以济水与黄河对比,谓清与浊可以各行其道;以周公与接舆对比,谓用世与避世可以各行其事。这两句诗中隐喻着诗人的经历与…

    2023年3月21日
    148
  • 韩愈《师说》原文和翻译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

    2022年12月29日
    10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