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第一部)》读后感2000字:
2月份,用了能读书的时光认真地翻完了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多次听到看到过这个书名,但总是没来得及好好看看,这次,断断续续总算是看了个囫囵,也与晓莹交流了一点读书的感受,说好的读完后要写下一点儿感受以共飨的,也是凑巧,她昨儿离开,我今天写下,亦不算食言了。
《创业史(第一部)》这部书,总的来讲,在五十年代的书里面还是比较靠实一些的,讲了梁生宝这个人经过怎样的历练,实现了祖辈们没能实现的创业理想,而对于那个茅草屋家庭而言,这种创业史就是有自己的地,能摆脱饥荒,而对于那个初步建立的国家而言,则是社会主义的改造。
读完这部书后,首先是对于旧社会的农民生活状态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在农村土地私有制下,雇农关系广泛存在和发生着,农民的流动性也并不是那样固化,而是随着生计不断跋涉着,雇农们频繁主动地流动到一个可以讨个活计的地方,债务关系是雇主同雇农之间附庸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二个呢,就是对于建国初期开展互助合作的必要性有了直观的认识。建国后一段时间,在社会主义改革完成前,我们都维持着土地改革后的土地私有制度,保护富裕中农和富农的合法权益,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获取了土地的贫雇农在缺乏其它必要生产资料的情况下,又由于基本工业生产的落后和市场交易的不便性,导致了贫雇农单一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开展独立的生产活动,这就可能使贫雇农的土地通过买卖再次集中到富农或富裕中农手中,从而危害到土地改革的成果,这就是几千年来中国古代王朝更迭的重要原因。在那个时候,富裕中农和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的中农,当然,只占比较少的一部分,能够自发地开展独立生产,并且由于社会环境的稳定和生产秩序的恢复,不断拥有着实现独立生产的有理要素,能够在生产中不断积累,利益不断得到扩充,因此,这些人在建国初期是最主动的生产者,也是土地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但是这些人在土地改革后就自然地丧失了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先进性,埋头生产,在那个历史阶段就成了发展的阻碍因素。因此,在这时,农村的大多数人因为生产资料匮乏,仍然不能充分享受到土地改革的福利,生活状况亟待改善。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多数人就有着要去改变谋生方式的诉求,但是也有对于改变的惮惧,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承担改变的风险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推进互助组的初期,难免出现大部分人不合作的问题,因为农民都是看事实说话的最实在的实用主义者,不为任何口号和和主义所动,只相信结果,只要你结果好,那过程肯定是没问题的,因此,经过一年时间的成功试验,互助的模式很快为大多数贫雇农所接受,这个时候他们就表现成为社会主义改造的积极力量,进而推动了合作化运动不断走向深入,最终完成了对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说,这个过程,是我们稳固政权的过程,也是赢得人心的过程,因为战争和主张那些问题,对于大多数的平凡的光景人而言实际上是很遥远的问题,只有温饱才是最现实的需要,而那个情况下,谁能满足这个需要,谁就能赢得人心,经过互助运动和合作化运动,农村的根据地比较稳固以后,我们开展了工业化运动,工业化运动所需的最必要的东西也是粮食,因为工人是不产粮食的,这个时候,有了农村的坚实依靠,工业生产所需的粮食也得到了保障,才逐步有了城市工业、手工业等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同样也是按照“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推进的。
所以,我们回顾那段历史的时候,不能单单否定某个现实的东西,而应该清楚地看明白那个历史阶段的主要需要和生产关系的主要矛盾。读后感www.simayi.net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保持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清晰认知,要认识到生产力的变化,也要认识到生产关系的变化,不断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才能真正赢得群众。人的私心不是改革开放后才有的。
庄稼人啊!庄稼人啊!他们把土地、牲口、房屋、粮食,以至于一根扁担、一条麻绳、一个犁杖上的小套环,看得多么重啊!有些人甚至害怕损失一根柴火,他们对于历史的一切变革,都是战战兢兢的。
要群众觉悟,这当然要麻烦啦。要做许多教育工作啦。没出息的干部,不爱做教育工作,就向群众讨账。我给你分了地,你还不响应我的号召吗?他们根本不考虑,我们党的工作基础,永远是群众的觉悟,不是群众的感恩。
有些指导斗争的通知,无论什么新的事情,他们都要先从字面上咬一咬,嚼一嚼,硬是不到群众里头去请教!他们本意很拥护党的政策,咬嚼的结果,违反了党的政策,弄得来十分可笑!作者:泽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