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的本质——《认知天性》读后感3000字

考试的本质——《认知天性》读后感3000字:

开学季,如果你问一个学生,最痛恨什么,除了少数学霸,可能大部分都会回答两个字:考试。

我本人也未能免俗。学生时代,虽然成绩凑合,但是也不能阻止我对考试的厌恶——主要是恐惧。记得中考的前一天,我居然生病了,当天晚上,我一夜几乎没有睡着,嘴里喃喃自语反复背诵一篇古文《口技》(别想多了,这是清代人“铁崖居士”林嗣环的一篇文章,初中语文课本里有收录)。上了高中和大学,好运气让我免于参加高考和考研,否则我的人生可能是另外一种不可想象的境遇。

为人父母后,我又走到另一个极端,告诉孩子,成绩不算什么,考好考不好都无所谓,只要学到知识有进步就行了——其实这话充满了谬误并且有些强人所难,不能指望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去明白。

最近看了《认知天性》这本书,终于让我能够把这么多年或痛苦或恐惧或释然或明朗的心态做了重新梳理,让我重新认识了考试的本质。

评估他人VS自我评估

考试之所以令人痛恨,就是因为考试与资本结合之后,畸形发展成为了评价和筛选他人的工具。

一所学校想选拔优秀的学生,一家公司想招聘优秀的员工,运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考试,并且这种考试往往都是一次性的,而不是“平均值”或是“中位数”。“一考定终身”让考试承担了太多功能,也由此让考试变异为一种评估和筛选工具。

看看各省的教育考试院是多么强势和权威的机构,想想国家为高考、考研出台了多少政策法律,瞧瞧市场上催生了多少通过辅导考试赚取利益的上市公司,就知道考试已经成为了一种延伸于政府、市场、社会三种环境的全方位产业链。

这样的畸形发展,恰恰让我们忽略了考试的另一种功能:自我评估。

《认知天性》一书的研究人员称:“在诸多研究成果中,有一项发现非常重要:主动检索——考试——可以强化记忆,而且检索花费的心思越多,受益就越多。”

为什么考试的作用会这么好呢?专家们认为:“从记忆中检索知识有两大好处:一是这能告诉你什么是你知道的,什么是你不知道的,然后你就可以判断以后要把精力放在哪个薄弱的环节上,加以改进。而是回想已经学过的东西会让大脑重新巩固记忆,强化新知识与已知之间的联系,方便你在今后进行回忆。”

在这本书的35页-41页,研究者还通过他们在小学和大学做的实验以及尝试,得出结论:经常进行课前和课后小测验,会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习成绩有明显提升。

由此可见,在目前的学习过程中,考试“自我评估”的功能被大大低估了。学生通过考试发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地强化学习,老师通过考试发现自己教学效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发现需要重点辅导和强调的地方;这些才是考试的用途。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如果你是一名学生或学者,不妨在学前和学后,主动给自己设计一些测验的环节,进行经常性的自测。如果你是一名老师,那就更好办了,把经常性的考试作为镜子送给学生,让他们照出自己的“真面目”,比你的表扬和批评都管用。

静态评估VS动态评估

一旦将考试从“自我评估”的角度来观察,考试的成绩就不那么重要了,不断自我评估,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考试也不过是我们路过的一个个驿站,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学校经常会设立“最有进步奖”这样一个奖项,在演艺界也经常会设立“最具成长潜力”或者“最佳新人奖”这样的奖项。如果说其他奖项是对当下成绩的肯定,那么上述几个奖项则是对学生或选手未来可能性的评估;如果说其他奖项是对一些人当下的静态情况进行评估,那么上述奖项则是着眼于另一些人的“动态发展”。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通知所有大一新生去参加一个英语摸底考试,目的是对全体新生的英语水平有一个大概了解。不巧的是,那天我恰逢生理期。读后感www.simayi.net在考场上,我腹痛越来越严重,整个人大汗淋漓,双手不断颤抖,头晕目眩,根本无法继续集中精力考试。好在监考老师发现了我的状况,让我回宿舍休息。

清楚地记得那天,我一个人躺在宿舍的床上,非常紧张而且沮丧不已,觉得自己特别没用,不知道未来在英语学习方面我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没想到一学期下来,除了任课老师找我了解了一下缺考的原因以外,我和别人没有任何差别。

时过境迁,把当年的糗事拿出来说,是在反思:当年怎么那么傻?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作为学生的我,当时没有理解到,考试有时候是动态的,不必太在意当下的表现,而要着眼于未来的表现。

当然了,当下的表现也是有用的,用途就是发现当下的不足,以此为起点进行复习、巩固和查漏补缺。

概书的作者建议学习者和教学者使用动态测评的方法提升学习效果。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步骤一:进行某种类型的测验——可以是一段经历,也可以是一次笔试——看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

步骤二:运用反思、练习、间隔练习或其他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在自己的能力。

步骤三:再次测验自己,留意哪方面有所改善,同时特别注意哪方面还需要下功夫。

在上述步骤中,提到一个“间隔练习的方法”,这也是该书一直强调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别集中“死磕”某一方面,要“间歇性”学习,这样效果更好。

“因为向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忆痕迹(大脑中有关新知识的心理表征)得到加深,被赋予含义,并和已知联系起来——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

“出现了一些遗忘后,再检索所学的东西,就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这会重新触发巩固过程,进一步强化记忆。”

评估学习效果VS评估自我认知

《认知天性》这本书里讲到一个有趣的概念,叫“邓宁——克鲁格效应”。两位心理学家(邓宁和克鲁格)的研究发现:不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而且感觉不到自己的表现与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觉得没有必要试着改进。

具体到考试这件事,那些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比较差的人,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差”。上面两位心理学家让一些学生参加了逻辑学测验,并且让他们评估自己在测验中的表现,结果“平均得分在后12%的学生相信自己的一般逻辑推理能力在前68%”。

由此可见,考试不光是在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当下的学习状态,更多的是判断自己对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

“最重要的是经常使用测验与检索,来验证什么是你真正知道的,以及什么是你以为自己知道的。”

“对自己的知识感到自信是一回事,把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表现出来则是另一回事。测验不仅是一种强大的学习方法,还能实际检测出你对自己水平的判断是否准确。”

所以,如果把考试的意义更深入一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考察我们的自我认知,即自己对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认知是否客观。

从这个视角来审视,重要的不是你得了高分还是低分,而是你对自己在这一科目或学科上的运用和表现,是否心知肚明。不要觉得低估自己就比高估自己好,其实都是不合格的。谦虚和准确评价自己是两回事。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高估自己的人更有可能抓住本不属于自己的机会;而低估自己的人,反而会失去本来可以属于自己的机会。

这本书里还有一个对“效率”一词的另类理解,我觉得非常新鲜:“效率的本质取决于我们领悟周围世界的能力,以及衡量自己表现的能力”。这是不是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考试很好地进行自我评估和认识,我们还可以顺便提升认识世界的能力?

此文送给身边的学生以及终身学习者,我们共勉作者:橙子姐姐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9502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3月30日 13:01
下一篇 2023年3月30日 13:01

相关推荐

  • 邹越演讲观后感500字

    【第1篇】 其实早就听说邹越的《让世界充满一爱一》的了,也曾经听过一点,但是都没认真的去听,去思考。基于学生最近的表现,我让学生来听一听。他从“一爱一祖国,一爱一,一爱一父母,自立…

    2024年4月9日
    128
  • 《小猫汤姆的故事》读后感400字

    《小猫汤姆的故事》是英国作家毕翠克丝・波特的作品。这本书很有趣,我非常喜欢。 从前有三只小猫,他们的名字是――米敦丝、汤姆、娃娃。每只小猫都有毛茸茸的皮袄,平时他们都喜欢在门口的台…

    2024年7月21日
    71
  • 《安得盛世真风流》读后感1000字

    《安得盛世真风流》读后感1000字! 作者:王淑杰 生在盛唐里的诗人是幸运的,那里没有文字狱,文人也备受推崇和青睐。如,安意如所言“唯有盛世,才容得下人心自在,承得住繁花似锦,万种…

    2023年3月3日
    172
  •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心得体会6篇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心得体会6篇   《三毛流浪记》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漫画书,当我拿起它时,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了。故事中的三毛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孤苦伶仃,四处流浪。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

    2023年2月19日
    224
  • 传承英雄精神 做新时代的新英雄——读《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习爷爷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多少英雄豪杰运势而生,他们是每个历史时代的重要标志。最近我读了《水浒传》和《三…

    2022年11月21日
    209
  • 《野风车》阅读理解、读后启示、主人公

      本文《《野风车》阅读理解、读后启示、主人公》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在学校上个星期的购书活动中,我买了一本曹文轩的书——《野风车》。这几天,我如饥似渴地读着这本书。我…

    2022年11月24日
    18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