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

  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写),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指同“旨”,主要意思)。自是手不释书,足跌(失足)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指代瓮),水迸(bèng,涌出),儿得活。

  1.解释划线的字词,将答案写入文中括号。

  ①退为家人讲( )

  ②自是手不释书( )

  ③足跌(失足)没水中( )

  ④众皆弃去( )

  ⑤光持石击瓮破之( )

  ⑥即了其大指( )

  2.从文中哪些句子可看出司马光勤奋好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籍中记述少年或聪明或好学的故事很多,你能写出几个有关的故事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回家;

  ②从此;

  ③没入;

  ④离开;

  ⑤拿;

  ⑥了解

  2.闻讲《左氏春秋》,爱之。自是手不释书。

  3. “略”。

司马光文言文阅读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曾主编过《资治通鉴》。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③迨(dài):等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①患记问不若人( ) ②众兄弟既成诵( )

  ③温公尝言 ( ) ④乃终身不忘也(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②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小题3:本文中能表现主旨(中心思想)的句子是(2分)( )

  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小题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一人苦读。我们学过一些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请你列举一个: 。(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①担心 ②已经 ③曾经 ④才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1)句时,注意到“独、绝、迨、乃”等关键字,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即可。翻译(2)句时,注意到“或、寝”等字即可。

  ①(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②读书不可以不会背诵,有时在马上,有时在半夜未睡时(或睡不着时)。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司马光读书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可。

  D

  小题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所举的例子只要能够体现“苦读”即可。

  “凿壁偷光”或“悬梁刺股”“韦编三绝”“囊萤映雪”等。

司马光文言文阅读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计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释]①吕蒙正( 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___________

  (2)悔不穷问: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假装(2)穷尽

  2.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就制止了他们。

  3.(1)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2)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

司马光文言文阅读4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

  (1) 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

  (2)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

  (3)及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译:

  11、《伤仲永》一文运用了___ 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2分)

  12、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分)

  9、(3分)(1)以宾客之礼相待 (2)曾经(3)等到……的时候

  10、更努力的人能取得更大的成绩,这是一生不能忘记的(道理)。(2分)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11、对比。(2分)

  12、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司马迁幼时担心自己的记忆不如别人,于是勤奋学习,结果“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可见,一个人能否成才,天资不是决定因素,后天的学习才是关键。(3分)

司马光文言文阅读5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籍命光按视 按:巡查B.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 报:批复

  C.又奏赋以风 风:使……知道D.不赀之富 赀:计算,估量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5分)

  (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5分)

  参考答案:

  1.C (风:讽谏。)

  2.C (“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

  3.B (“设譬引喻”错;异兽事件并没有提到“听从他的意见”。)

  4.(10分)

  (1)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

  (“制”“籴”“纾”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我先前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做不吉祥的事呢?

  (“向”“春秋鼎盛”“遽”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 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上当面说:“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和友善的。‘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韩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119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2月3日 10:06
下一篇 2022年12月3日 10:06

相关推荐

  • 论志向文言文阅读答案

    论志向文言文阅读答案   导语: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论志向文言文阅读答案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盖君…

    2023年1月4日
    271
  • 储光羲《洛桥送别》阅读答案及解析

    洛桥送别 【唐】储光羲 河桥送客舟,河水正安流。 远见轻桡动,遥怜故国游。 海禽逢早雁,应月值新秋。 一听南津曲,分明散别愁。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2023年4月9日
    164
  • “赵玭,澶州人。家富于财”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赵玭,澶州人。家富于财。晋天福中,以纳粟助边用,补集贤小史,调濮州司户参军。刺史白重进以其年少,欲试以事,因以滞狱授之。玭为平决,悉能中理。重进移刺虢、成二州,连辟为从事。会契丹构…

    2022年12月28日
    189
  • 鉴赏古诗词语言风格类题目答题方法与步骤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的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如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杜甫的…

    2023年4月10日
    214
  • 俞樾《王时翔》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王时翔 闽之建宁,属县二,曰建安,曰瓯宁,境域辽远,民多山居,竟岁或不入县。令是者,率季冬历村落,督逋赋,名曰乡征。雍正十年,镇洋王公时翔令瓯,将举是,约以一箯舆①,一僮一役往。客…

    2023年1月1日
    220
  •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这两句是说,门前的鸟雀叽叽喳喳,吹呼跳跃,好像是在欢迎从千里之外归来的主人;这位千里迢迢、风尘仆仆的人,回到家了。前句为乡村特有…

    2023年3月23日
    2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