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烛而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炳烛而学
炳烛而学一词为师旷劝谏晋平公不要因为年老而放弃学习所设之比喻。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2)师旷:晋国的乐师。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
(3)欲:想要。
(4)暮:晚,迟。
(5)何:为什么。
(6)炳烛:燃烛照明。炳,<动词>点燃。
(7)乎:呢。
(8)安有:哪有。
(9)为人臣:做臣子的。
(10)戏:戏弄。
(11)盲臣:师旷是一位盲乐师,故自称“盲臣”。
(12)安敢:怎敢。
(13)闻:听说。
(14)少:少年(年轻时)。
(15)好:努力。
(16)阳:阳光。
(17)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18)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炳:点燃。
(19)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孰与:与……比哪一个……。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
(20)善哉:说得好啊。 善:好。

译文
晋平公向师旷询问道:“我年纪七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文化常识]
 "师旷"及其他。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有个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有个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暮 ②安敢 ③善
2.翻译: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上文"臣闻之"中的"之"属代词,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①迟、晚②怎么敢③好
2.①哪有做臣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②点燃蜡烛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个好呢?
3.下面一段话。
4.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

【阅读训练及答案二】
1.解释
(1)暮:晚,为时已晚    (2)何:为什么    (3)少:年轻时    (4)阳:阳光

2.翻译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主呢?

(2)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

3.上文中晋平公和师旷谈论的主题是什么?文中“何不炳烛”所蕴含的比喻义是什么?
学习的重要性。
暮年学习如炳烛之明,要胜过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三: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如日出之阳 ②如炳烛之明
(2)翻译下面句子。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1)①阳光。②点燃蜡烛照明。
(2)蜡烛的光亮虽然是有限的,但比在黑暗中摸索,哪一个更强呢?
(3)活到老,学到老。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958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2月17日 04:35
下一篇 2022年12月17日 04:35

相关推荐

  • 《梁书》“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玄少为县功曹。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之。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昌素为大将军…

    2023年1月3日
    310
  • 明史列传第六十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明史列传第六十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

    2023年1月9日
    216
  • 文言文《岳阳楼记》赏析

    文言文《岳阳楼记》赏析   《岳阳楼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

    2023年1月6日
    234
  • 古代文化常识之盛唐诗坛

    古代文化常识之盛唐诗坛   1、前人常以张九龄与陈子昂并称,他的《感遇诗》十二首和陈子昂的《感遇》很近似,都是兴托讽谏之作。   2、开元初年,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被称为“吴…

    2023年4月13日
    221
  •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全文翻译及赏析

    十六字令·三首 现代·毛泽东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

    2022年12月29日
    277
  • 文言文的基本功练习

    文言文的基本功练习   一、 断句解读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

    2022年11月22日
    27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