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寨儿令(你见么)

        

张可久

        

次韵

        你见么? 我愁他,青门几年不种瓜。世味嚼蜡,尘 事抟沙,聚散树头鸦。自休官清煞陶家,为调羹俗了梅 花。饮一杯金谷酒,分七碗玉川茶。嗏,不强如坐三日 县官衙。
        【鉴赏】“你见么?我愁他”开篇或给人一种莫名其妙之感,他是谁? 为何作者不见他会发愁?下句“青门几年不种瓜”给出了答案。此句是用 典。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载,邵平本广陵人,曾封东陵侯,秦亡后隐居 长安城东青门外种瓜,其瓜味甚美,时人称之为“东陵瓜”。邵平本来是中 国古代隐者的典范,但现今的人们都忙于追名逐利,不愿学邵平那样在长 安门外种瓜了,这既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他对世风日 下的痛心疾首。
        “世味嚼蜡,尘事抟沙”, 指世间的人情如同嚼蜡一样 淡然无味,尘世的事物如同 聚成堆的沙子一样脆弱易 散。元人常用“嚼蜡抟沙”比 喻世态人情,如元杨立斋【哨 遍】套数:“世事抟沙嚼蜡,等 闲荣辱休惊讶”,薛昂夫【中 吕·朝天曲】:“世情嚼蜡烂 如泥,不见真滋味”。“聚散树头鸦”或许用西汉翟公事。据《史记》记载: “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 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 贵一贱,交情乃见。”这里指世态炎凉,人情淡薄。
        

        “自休官清煞陶家”,陶渊明当年不再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家,释 放被名利拘役的身心。“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多么的逍遥自 在! “煞”字表程度,也表现出作者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仰慕和向往。梅 花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清幽孤傲,长期以来,文人吟咏者多不胜数。 梅花结成的梅子味酸,与盐一样,均为日常调味所需。《尚书·说命下》 云:“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颖达传曰:“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所 以作者说“为调羹俗了梅花”。盐梅亦可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作者也是 借此表达贤才一旦踏入仕途,就会被官场这个大染缸同化,昔日经世济民 的抱负都变成了世俗的名利争夺。
        “饮一杯金谷酒,分七碗玉川茶。”金谷是西晋石崇的花园,在洛阳西 北。石崇在此常以琼浆美酒大宴宾客,金谷酒即泛指美酒。玉川子是唐 代诗人卢仝的自号。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云:“一碗喉吻润,两碗 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 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 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七碗新茶饮罢就有飘飘 欲仙之感。而作者却说“分七碗玉川茶”,足见作者洒脱飘逸更胜前人。 既然如此,哪里还受得了官场规矩的束缚,哪怕是做三日的县官也不能 忍受。
        此曲写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弃和对隐居田园的向往。田园生活与官 场生涯对照鲜明,笔墨酣畅。用典虽多,但纯用通俗口语,带有民间气息, 本色当行,在小山乐府中并不多见。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2081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6日 11:53
下一篇 2023年5月6日 11:53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