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
归兴
淡文章不到紫薇郎,小根脚难登白玉堂。远功名却 怕黄茅瘴。老来也思故乡,想途中梦感魂伤。云莽莽冯 公岭、浪淘淘扬子江,水远山长。
【鉴赏】此作系作者从官场中引退归家时所作。头两句“淡文章不到 紫薇郎,小根脚难登白玉堂”,是说自己功名无望,既无才学又无靠山,因 此仕途堪忧。初看似是自谦,实际上是发不平之声。作者因出身贫寒而 “难登白玉堂”,这是发自内心的控诉。下边三句对归乡原因作进一步解 说:本想隐居深山,又因那里瘴气太重,自己年事已高就更加思乡,对故乡 的山水魂牵梦绕。最后写归乡途中所见:冯公岭、扬子江,正是日夜“梦感 魂伤”的故乡。结尾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无限深情。
“归兴”就是回乡的情兴,诗人们选择这个题目,绝大多数都是兴致勃 勃的,但本曲作者则不然。这首散曲前半部分述功名失意,后半部分写归 途渺茫,弥漫着无可奈何的悲哀。“淡文章不到紫薇郎”,是说自己一生不 得文章力。“小根脚难登白玉堂”,“根脚”本是底细、来历的意思,这里径 突出“脚”字,与“难登白玉堂”相照应。这是说自己缺乏背景,无人援引, 正是对“淡文章不到紫薇郎”的进一步诠释。“远功名”一句则换了个角 度,流露对宦海风波险恶的忧惧,表现了自己在功名道路上趔趄不前的矛 盾心理。这三句将功名不遂的种种感慨,用曲折而辛辣的自嘲方式进行 表达,益见伤口的隐痛。这些都是“归兴”产生的缘由,但更触目惊心的, 却是下一句中的“老来”二字。作者已明知文章淡、根脚小,还存在“黄茅 瘴”的潜在威胁,却依然在功名场中蹉跎至今,这原是元代知识分子命运 的普遍悲剧。看来正是这个“老”字,才是促成作者下决心“归”的根本原 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兴”既决,应当是“载欣载奔”了 吧?事实上又不然。这就是下半部分所表现的“水远山长”“梦感魂伤”。 “云莽莽”映“山长”,“浪淘淘”映“水远”,读上去像是听到作者一声声的喟 叹。“归兴”的因是感伤,“归兴”的果也是感伤,这就使读者对诗人老来无 成、黯然回乡的况味,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和怀想。
这首小令不仅感情深沉,语言老辣,在对仗上也是颇能体现作者风格 的。曲中的对仗在工整的前提下,一是增大对偶形象的距离,二是巧用词 性的转化。如“紫薇郎”、“白玉堂”、“黄茅瘴”,铢两悉称而形象各异。作 者以偏僻的地名“冯公岭”对“扬子江”,恐怕也是出于“公”、“子”借对的考 虑,可见作者用力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