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江湖难比山林住,种果父胜刺船父。看春花又看秋 花,不管颠风狂雨。尽人间白浪滔天,我自醉歌眠去。 到中流手脚忙时,则靠着柴扉深处。
【鉴赏】江湖险恶,难比住在山林;山林里种果树的农夫生活远胜江 湖中的船夫。果农看的是春花秋花,不必理会狂风暴雨。哪怕江湖上白 浪滔天,也可以醉酒高歌睡去。船夫到了水流中央、手忙脚乱的时候,果 农可以悠闲地旁观,靠着柴门休息。
这首【鹦鹉曲】《感事》紧紧抓住果农和船夫的对比,突出前者的生活 逍遥。果农在山林中赏花、饮酒,船夫却要面对惊涛骇浪;船夫中流击水、 手忙脚乱,果农却可以置身事外、悠然静观。
果农的真实生活当然不可能那么诗意,这里作者是用果农比喻隐居 山林的隐士,他们不问是非,远离现实烦恼,优哉游哉,自由自在。这是作 者理想的人生境界。船夫则象征着在俗世浮沉的普通人,他们在惊涛骇 浪中冒险,担惊受怕,这一形象表达出作者对宦海险恶、世事艰难的深刻 体验。
对隐逸生活的赞美,这一主题在元曲中很常见。这支小令却选择了 一个别致的角度。首先,元人散曲常借渔父、樵夫表现隐士,【鹦鹉曲】《感 事》却又创造了一个“种果父”形象。其次,这首【鹦鹉曲】《感事》中的“刺 船”即撑船,宋人戴表元《达观亭歌为健康徐氏作》,憧憬着与友人一同归 隐,“何时真脱尘缨去,我自网鱼君刺船”,可见网鱼、刺船同样都是渔父生 活的一部分。前人作品中不乏以撑船来表现渔父意象,如柳宗元《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撑一叶扁舟,于青山绿水间徜徉,桨 声欸乃,渔歌悠扬,悠闲从容。冯子振这组【鹦鹉曲】所唱和的白贲【鹦鹉 曲】原作,同样写渔父,同样舟行水中:“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 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觉来时满眼青山,抖擞绿蓑归去”。 可见这首【鹦鹉曲】《感事》中的“刺船父”其实与“渔父”并无二致。但旁人 笔下渔父刺船水中的诗意,到作者笔下却突出为搏击风浪的狼狈不堪,并 以此隐喻俗世纷扰,从而使这一传统意象生出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