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拨不断(叹寒儒)

        

马致远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题柱虽乘驷马 车,乘车谁买《长门赋》? 且看了长安回去!
        【鉴赏】马致远【双调·拨不断】组曲共有十五首,分别见于《阳春白 雪》和《太平乐府》,此为第二首。
        “叹寒儒,谩读书”,感叹贫寒的儒生枉自读书。古人为了劝学,称“书 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作者为何要感 慨读书无用呢?这是因为元代社会实行民族等级政策,科举废行近一百 年,致使文人无仕宦之望。即使后来重开科举,一部分文人步入仕途,但 民族歧视仍使他们怀才不遇,沉抑下僚。正因为这样残酷的社会现实,才 让作者发出如此愤激之语。“读书须索题桥柱”化用了司马相如的典故。 晋常璩《华阳国志》记载:“城北十里有升仙桥,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 长安,题其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后来司马相如果然获得 成功,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乘赤车驷马返蜀,一时太守以下到郊外迎接, 县令背负弓箭为之开道。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梦想追求的荣耀。
        “乘车谁买《长门赋》”亦是化用了与司马相如有关的典故。《文选· 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 蜀君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金,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 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这里反用典故。自己尽 管像司马相如那样饱读诗书,满腹才华,但乘着驷马高车的达官贵人,有 谁能赏识重用像我这样的寒士呢?作者早年有志于功名,奔走于京华,但 始终未求得一官。究极而论,正是元代社会贤愚颠倒、是非不分的黑暗政 治导致了作者的悲剧。正因如此,作者不禁感叹“且看了长安回去”。元 代的都城在大都,因长安是古时的都城,后代文人仍常用长安来代指帝 都。作者奉劝那些到京城求取功名的士子们,不要再停留了,因为这里不 是建功立业的场所,不如早早归去。
        这支曲子吐露出作者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元代统治者压制人才的悲愤 不平,也唱出了广大下层文人的共同心声。此曲在艺术表现上也是十分 成功的,下句开头的字往往承接上句末尾的字,形成“顶真”的格式,层层 推进,回环往复,从而将婉转轻快与沉郁顿挫两种风格融为一体。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2276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7日 00:49
下一篇 2023年5月7日 00:49

相关推荐

  • “王复,字如锡,昌邑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王复,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复与焉成祖入京师复迎附李景隆指复奸党复曰臣固应死…

    2023年1月2日
    273
  • 王之涣《登鹳雀楼》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

    王之涣《登鹳雀楼》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

    2022年12月30日
    231
  • 李商隐《屏风》阅读答案解析

    屏风 李商隐 六曲连环接翠帷,高楼半夜酒醒时。 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两不知。 诗中的屏风有何象征意义?这样写好在哪里?请作较简要的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2023年4月9日
    250
  • 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

    2023年1月9日
    249
  • 王昌龄《潞府客亭寄崔凤童》阅读答案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 王昌龄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②。 一宿阻良会,清风徒满川。 【注】①潞府:潞州府,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客亭:旅…

    2023年4月11日
    235
  • “封伦,字德彝,观州蓚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封伦,字德彝,观州蓚人。北齐太子太保隆之孙。父子绣,隋通州刺史。伦少时,其舅卢思道每言曰:“此子智识过人,必能致位卿相。”   &nbs…

    2022年12月30日
    31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