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

苏轼

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犬,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鸯,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注释】

该词作于哲宗元祐七年(1092)。贺方回,名铸,号庆湖遗老,宋代词人。其《青玉案》原作为:“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伯固,苏坚的字,曾任杭州监税官。吴中,今江苏苏州,苏坚的家乡。三年:苏坚随苏轼在杭,已三年未归。黄犬:晋陆机爱犬名。《晋书·陆机传》载,机有黄犬,能从洛阳带书信到吴,又从吴带书信返洛。松江:吴淞江。小渡:渡船。四桥:指姑苏垂虹桥、枫桥等四桥。辋川图:唐代诗人王维绘于蓝田清凉寺的壁画。王维有别墅在西安东南蓝田县境的辋川。高人:高士。高洁的隐士。右丞:王维曾做过尚书右丞。杜甫《解闷》:“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漫寒藤。”天定许:指已获朝廷许可。小蛮:白居易的家伎,以腰肢柔软称名。这里以代指苏轼侍妾朝云。

【鉴赏】

这首送别词,是苏轼知杭州时为送苏坚归吴中而作。

苏坚字伯固,在杭州曾助苏轼浚西湖,修长堤,与苏轼相友善。但苏轼此词别开生面,落墨不在“别”而在“归”。

上阕写送友归去吴中。“三年”两句写对友人的理解和惜别。伯固随苏轼三年,枕上魂牵梦萦希望归去,而今成行,词人既为此欣喜,为朋友高兴,也为朋友即将离别而生眷恋。但欣喜为主,故可洒脱地“遣黄犬,随君去”,希望伯固去后可以遥致书信,以慰朋友挂念之心。“若到”以下,想象伯固沿途景象。松江小渡,鸳鸯四桥,都是老夫曾游之处,虽是想象,亲切如在目前,使人顿生物我两忘之心,也生思旧慕归之意。

下阕写思归情怀。“辋川图”既是写吴中风光如画,也借王维“辋川图”一典表达归隐情怀。苏轼宦海沉浮,始终不忘归隐以求身心的宁静自由。王维后期的隐居生活和词中情调便成了苏轼经常羡慕感叹的对象。在词中,伯固思归已然成行,自己则更因伯固之归吴中而感叹自己欲归而不得归。“作个归期”为铺垫蓄势之后直接吐露心愿,这一愿望强烈如斯,甚至连天都已经感动。被西湖雨淋湿的春衫便是天已许的证明了。此处的天,既是自然的青天,也隐指握有士人命运的朝廷。春衫湿,是送别时雨景,也是惜别时情谊,更使人思念做春衫之人。“小蛮”一词,借白居易姬人名指爱妾朝云。春衫上细针密线,皆是相思密意,更增归隐之意。

全词,明写送友归乡,暗写自己思乡怀归。典故贴切,表意丰富;语言自然流畅,虽是和贺铸韵,却无丝毫勉强处。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3971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9日
下一篇 2023年5月9日

相关推荐

  • 谲判的文言文翻译

    谲判的文言文翻译   谲判是指做了好事反遭诬陷,这也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弊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谲判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   谲判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乾隆间,苏…

    2023年1月8日
    119
  •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之孙权劝学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之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

    2023年1月9日
    113
  • 欧阳修《新五代史·宦者传》《伶官传序》阅读答案及翻译

    (一)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

    2023年1月4日
    166
  • “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ld…

    2022年12月28日
    132
  • 《赵奢论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赵奢论税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不奉公则法削,法…

    2022年12月28日
    115
  • 苏轼《答毕仲举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答毕仲举书 苏轼 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问甚厚,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罗山素号善地,不应有瘴疠,岂岁时适尔。既无所失亡,而有…

    2022年12月17日
    15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