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湖》

苏 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 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 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 谁与开樽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 古人时向梦中来。

元符三年(1100)哲宗去世,徽宗继位,想调停新旧两党。元祐年间官至副相的苏辙从岭南遇赦北归,居于颍昌(今河南许昌市东)。调停未成,徽宗很快又重新迫害元祐党人,而且比哲宗朝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避祸,苏辙杜门颍水之滨,自号颍滨遗老,“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宋史·苏辙传》)说也奇怪,政和二年(1112),也就是他去世的这一年,苏辙突然改变了“不踏门前路”的决定,不但出游颍昌西湖,而且泛舟水,写了两首纪游诗。

首联出句,一笔带过十年的生活。这十年来,他对不出门、不见人是自持甚严的。徐度《却扫篇》卷中说:“苏黄门子由南迁,既还居许下,多杜门不通宾客。有乡人自蜀来见之,侍候于门,弥旬不得通。宅南有丛竹,竹中为小亭,遇风日清美,或徜徉亭中。乡人既不得见,则谋之阍人(守门人),阍人使侍于亭旁。如其言,后旬日果出,乡人因趋进。黄门见之大惊,慰劳久之,曰:‘子姑待我于此’。翩然而去,迨夜竟不复出。”这则轶事生动反映了苏辙晚年杜门颍滨的实际情况。“湖上重游”点题,“一梦回”说明他时时梦游西湖,“闭门不出”完全是为时势所迫。他在《泛水》中说:“早岁南迁恨舳舻,归来平地忆江湖。”“忆”字也表明,“闭门不出”的生活是苦闷的。

颔联写颍昌市民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苏辙在颍昌虽然住了十年有余,但当地闾阎(里巷)父老却很少见过这位昔日副相,因此争相打听他是什么人,以致连鱼鸟见到这位白发老人都为之惊猜。出句还比较平淡,对句的拟人手法使诗味倍增。

颈联是写自己的感慨,时仅十年,恍如隔世,举目非其党,无人共酒樽,抒发出没有同调的孤独之感。在徽宗朝,已经变质的新党如蔡京辈当权,元祐党人贬的贬,死的死,到苏辙去世前,他的昔日同僚已经很少有人在世了。因此,他晚年时时发出没有同调的感慨。崇宁五年(1106)他在《九日独酌》中写道:“府县嫌吾旧党人,乡邻畏我昔黄门。终年闭户已三岁,九日无人共一樽。”可以参看。

尾联写现实中既然没有同调,只好与古人为友了。“归去”句抒发出一种无可奈何之情,聊可借以自慰的是“古人时向梦中来。”苏辙晚年除编辑《栾城》三集,修改《诗集传》、《春秋集解》、《古史》等学术著作外,还新著了《历代论》、《论语拾遗》等。他在《历代论引》中说:“卜居颍川,身世相忘……复自放于图史之间。”这就是结尾一句的具体内容。

《游西湖》真实地记录了苏辙晚年的生活,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徽宗朝的政治黑暗。他晚年诗风变得沉郁苍凉,读了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郁郁寡欢的神情。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4987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15日 23:42
下一篇 2023年5月15日 23:42

相关推荐

  • 戴名世《盲者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ldqu…

    2022年12月31日
    253
  •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绖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

    2023年1月3日
    327
  • 文言文易错实词

    文言文易错实词   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清史稿》卷二六五)   【寝】息,止   【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   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2022年11月28日
    254
  • 欧阳修《简肃薛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简肃薛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导语:欧阳修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欧阳修《简肃薛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希望…

    2023年1月6日
    261
  • “无为空自老,含叹负平生。”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无为空自老,含叹负平生。”这两句是说,不要虚度年华碌碌无为地空过一生。免得到老的时候,徒自悲叹辜负了自己的生平。劝勉之言,亦含自勉。余韵悠长,耐人思忖。 …

    2023年3月30日
    355
  • 文言文常用虚词

    文言文常用虚词   初中文言文常用虚词总结:   一、之   (一)代词   (1)作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   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

    2022年11月22日
    2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