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宦者传论》由宋代著名诗人欧阳修所写,该文通过论述宦官制度的各种弊端说明君主应提高警惕,防止宦官作乱于内而导致国家衰亡的道理。该文也是作者史论中的名篇之一。
【原文】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②。盖其用事也近而习③,其为心也专而忍④。能以小善中人之意⑤,小信固人之心⑥,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⑦,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⑧,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⑩,至抉其种类⑾,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以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⑿。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⒀。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注释】
①宦者:即宦官。也叫太监,是一些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的男人,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政事,但其上层分子是皇帝最亲近的奴才,所以往往能窃取大权。
②一端:事情的一点或一个方面。
③近而习:亲近熟悉。
④专而忍:专一隐忍,不露真情。
⑤小善:指一些能得到人君喜欢的小事。中:合。
⑥小信:指一些貌似忠心耿耿的小动作。固:稳住。
⑦硕士: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⑧帷闼:帷:帐幕。闼:tà,宫中的小门。
⑨质:抵押品。
⑩奸豪:奸雄,指权诈欺世的野心家。资:口实,资本。
⑾抉:读音jué,剔出,剜出。
⑿捽:zuó,揪。
⒀唐昭宗之事:唐昭宗经常狂饮,喜怒无常,密谋尽诛宦官。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等假托皇后的命令,立太子,囚禁昭宗,想尽诛百官后,再弑昭宗。后来都将孙德昭等斩王仲先,杖杀刘季述,迎昭宗复位。以后朱全忠利用诛宦官的机会,弑昭宗,灭了唐朝。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宦者之害,非一 端 也——端:方面
B.小信 固 人之心——固:使……牢固
C.患已深而 觉 之——觉:觉察
D.不 幸 而不悟——幸:宠幸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宦者谋取专权手段”的一组是 [ ]
①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②前后左右者日益亲 ③小信固人之心
④图左右之亲近 ⑤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⑥则惧祸之心日益切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主要讲的是宦官给国家造成的祸害,远远超过女色所造成的祸害。第一句“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详细分析了宦官怎样通过“小善”“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权的过程,指出宦官专权的严重后果。 C.宦官专政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作者写此文意在警告帝王们不要轻信宦官,渐积养祸,有其进步意义。
D.作者以其史学家锐眼,提出了宦官祸害远胜于女色的见解,直接触及到历代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二:
【注】①选自《新五代史·宦者传》评论中的一部分。②帷闼:帐幕和小门,这里指宫廷之内。③抉:挖出,可灵活译为“搜捕”。④捽:揪。⑤唐昭宗(李晔)因宦官专权为祸,天复元年(901年),与宰相崔胤密谋诛杀宦官。崔胤写信请朱温发兵迎接昭宗。但事情被宦官知道了,先劫昭宗到凤翔。次年,朱温兵围凤翔。天复三年春,城中食尽投降,朱温尽杀宦官。后来,崔胤和昭宗也先后被朱温 杀了。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中:迎合
B、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快:使感到痛快
C、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使:让
D、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 左右:宦官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盖其用事也近而习②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B.①其源深于女祸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①则向之所谓可恃者②宦者之为祸
D.①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的是宦官给国家造成的祸害,远远超过女色所造成的祸害。
B.文章详细地分析了宦官怎样通过“小善”、“小信”而逐步地把持政权的过程,指出宦官专权的严重后果。
C.宦官专政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必然产物,作者写此文意在警告帝王们不要轻信宦官,渐积养祸,有其进步意义。
D.作者以史学家的锐眼,提出了宦官祸害远胜于女色的见解,直接触及到历代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1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3分)
②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4分)
参考答案
15、【答案】C 使,假使,假如
16、【答案】C
【解析】C项,“之”,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项,“而”,均为连词,表并列。B项,“于”,均作介词,意为“比”。D项,“以” ,均是介词,用,把。
17、【答案】D 【解析】文章并未“触及到历代王朝”,也非“根本原因”。
18、参考答案
①等到人君已经信 任他们了,然后用祸与福进行威吓来控制人君。
②那些做人君的,并不是想在宫廷里面滋养祸患,把忠臣贤士疏远在外面,这是逐渐积累造成,而且在形势上逼使他这样的。
【译文】
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这来源比妇女的祸患还要深。
妇人女子,不过使君王好色罢了。但是宦官的危害,并非在某一处或某一件事情。因为宦官做事情,经常在君王左右,亲近服侍。他们的心思专一,善于忍耐。能讨好以迎合君王的心意,能在小处表现诚实以稳固君王的心,使得君王必定相信而亲近他们。等到取得君王的信任,然后拿福祸来恐吓君王把持朝政。这时虽然有忠臣贤士罗列在朝廷,而君王以为离自己疏远。宦官却服侍起居饮食,不离自己前后左右,显得更为亲近可靠,所以在君王前后左右的宦官日益亲近,忠臣贤士日益疏远,君王的势力日益孤立。势力越孤立,则恐惧祸乱的心情一天天更厉害,而把持君王的宦官,地位日益牢固。国家的安危出于他们的喜怒,祸患隐伏于宫门帷幄之中。这样昔日所谓可以依赖信任的人,就是现在起祸为患的。待君王觉得祸患已深,想与被疏远的忠臣贤士策划,除掉左右亲近的宦官,但事情和缓则培养祸乱越深;事情急促,则宦官挟持君王为人质,这时虽然有圣贤的智慧,也不能与之谋划。即使谋划了也不能实行,实行了也不能成功。如果事情发展走了极端,则两败俱伤,所以大的祸患导致国家灭亡,小的祸患导致君王身死,而使奸雄借机起事,围捕宦官一党,将他们斩尽杀绝来快愉天下人之心才罢休。以前史书上所记载的关于宦官的祸患,常常就是这样,并不是一朝一代如此。为君王的人,也不想养祸患在宫内,而疏远忠臣贤士于宫外,只是渐渐积累而时势使他那样。
女色的媚惑人,如果不幸而不觉悟,那么祸患就会来临。假使他一旦觉悟,揪起头发,将她驱逐就可以了。宦官为祸患,虽然想悔悟,但时势使君王不能将他们赶走,唐昭宗的事就是这样。所以说“宦官的祸患深于女色的祸患”,即指如此。怎么能不引以为戒呢?
【解析】
这是《新五代史·宦者传》评论中的一部分。主要是讲宦官之害,深于女祸。文章详细描述了宦官怎样通过小善、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权的过程,从而警告帝王们不要渐积养祸。其实,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必然产物:帝王骄故里淫逸,又要防止大臣们的野心,势必依赖一批逢迎残忍的小人。所以自秦而汉,自唐而明,宦官之祸,愈演愈烈。
欧阳修擅长写史论,该文也是他的得意之作。清人吴楚材誉之为“可为千古龟鉴”,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说文章对于历代帝王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者以宦官制度这一结症给国家带来的危害立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加上作者的生花妙笔,使文章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效果。[3] 《五代史宦者传论》是《新五代史·宦者传》评论中的一部分。主要是讲宦官之害,深于女祸。文章详细描述了宦官怎样通过小善、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权的过程,从而警告帝王们不要渐积养祸。其实,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必然产物:帝王骄故里淫逸,又要防止大臣们的野心,势必依赖一批逢迎残忍的小人。所以自秦而汉,自唐而明,宦官之祸,愈演愈烈。[2] 该文的篇幅虽不长,但层次较多,分析详尽,而且夹叙夹议,从容不迫,确属功力不凡。不过,我们也应注意到,本文把“乱人之国”的根源归咎于宦官、女祸,这种观点也是不全面的,只能说明作者在思想上具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