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生工程建设范文

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篇1
加强民生工程建设

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民生工程的重大意义

实施以教育、医疗、住房及社会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是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实现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和谐固镇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关心民生,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德政工程,审计部门要充分认识民生工程的重大意义,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的审计监督。一要加强领导。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机构,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审计监督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二要健全制度。审计局将结合民生工程开展的实际情况,按照省、市有关民生工程实施办法,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三要认真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工作方针,认真谋划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审计工作,要结合实际,加大对民生工程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为构建和谐固镇做出审计部门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监督,确保民生工程资金的安全与有效运转

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把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工作的重点,强化对农业、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及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资金的审计,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十八项民生工程是“高压线”,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特别是涉及民生工程资金的问题,要依法严肃处理。

1、合理制定项目计划。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县审计部门将围绕民生工程建设这个中心,结合地方政府关注、全县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合理制定项目计划。在去年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审计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审计的基础上,今年拟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农村卫生(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以及救灾、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和社会保障资金等进行审计或审计调查,各相关项目的实施单位要按照省审计厅确定审计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进一步细化审计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审计质量。对未纳入*年审计项目计划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完善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机制、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建立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保障机制、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其他民生工程项目,审计机关将结合省审计厅、市审计局安排,从今年起,有计划分步开展审计或审计调查。对重点工程项目将根据项目实施周期和进度,纳入滚动审计项目计划,连续实施审计。

2、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在开展民生工程项目或资金审计中,认真搞好审前调查,科学制定审计方案,在揭露违规违纪问题的同时,从制度建设入手,把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审计内容,重点把握资金的分配、使用和效果,突出资金的安全性、及时性和效益性。对部分重点建设项目,除采取跟踪审计或滚动审计外,还要根据建设项目审计的要求,对项目的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进行延伸审计和调查,结合民生工程建设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尝试性地开展效益审计,适当加大专项审计调查的比重,重点揭露项目管理与使用是否存在挪用项目资金以及损失浪费等问题。对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加强原因分析,多从宏观的角度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密切关注制度建设、机制运行等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作用,进一步提升审计质量。

3、加强审计结果运用。要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和资金审计,加大审计处罚力度,对侵害人民群众利益,侵占民生工程资金等各种违法违纪问题,县审计机关除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外,还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另外,要加强审计结果运用,逐步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使各项资金的使用做到公开、透明。开展民生工程审计,既是扩大审计影响,又是提升政府执行力、公信力的有利契机,县审计机关将按照《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等相关规定,报经县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告。

三、加强协调沟通,完善监督机制

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篇2

县委、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培训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县三年来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经验,部署2008年第二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县地处小江断裂、则木河断裂、莲峰断裂交汇部位,又属滇东地震活动带地段,历史上地震活动十分频繁,1900年以来在我县境内就发生5级以上地震13次,平均每8年就有一次5级以上地震。1930年5月15日蒙姑新塘村一带发生的6.0级地震,造成了当地除一人生还外,其余全部丧生的惨痛悲剧。近年来,我县地震灾害仍然频繁发生,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威胁。2005年8月5日发生的5.3级地震,造成了大量民房、学校受损、基础设施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的惨重损失,去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也给我县农村民居造成了严重损失。由于我县广大农村仍较大范围地存在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的房屋,甚至有房屋无基础、无圈梁、无构造柱,全县防震减灾形式不容乐观。我们要站在全局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构建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为民谋利的实事、为民解困的好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按照工程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抗御地震基本烈度8°地震的能力要求,抢抓工期、狠抓质量,按时、按质完成我县2008年第二批80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重建任务。

二、总结三年经验,全面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我县的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从2006年开始试点,2007年全面展开,2008年深入推进,三年共计实施民居地震安全工程3403户,其中,加固2021户,重建1382户,省、市、县共配套资金1142万元,工程覆盖白鹤滩、大寨、红山、包谷垴、崇溪、蒙姑等6个乡镇。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实施乡镇、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每年均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总结整个工程建设,我们主要实现了“一落实、三改善、五转变”。

一落实:深入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强农、惠农的系列化政策,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熟知“三农”工作的干部,培养了一批能工巧匠,为下一步更好地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改善:一是进一步改善和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通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加强了党群、干群之间的交流,增进了情感,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之间的和谐。二是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安全工程的实施,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原有村庄进行了规划,实现了管网改造,家家通水、通电、道路作了硬化处理。三是改善了村容村貌。居民的房屋变新了、变整洁了、变牢固了,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五转变:一是基础上的转变。所有重建房屋基础均做了宽50㎝以上浆砌块石或毛石混凝土,转变了直接在简单夯实的地基上建房的传统做法。二是构造上的转变。在房屋墙体的转角处与交接处均设有构造柱,基础顶、楼板处设有圈梁,转变了不设构造柱、圈梁的传统做法。三是连接上的转变。在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增设了拉接筋,转变了不添加墙拉筋的传统做法。四是结构强度上的转变。砌筑砖不低于mu10,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0,转变了传统不重视强度的做法。五是观念上的转变。在房屋建设中充分考虑将农业生产、庭院经济和生活设施相结合,转变了单纯建房的传统观念。

我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主体意识不够强。绝大多数群众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是支持的,但也有个别群众认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是上面的事,主动参与意识较弱,当涉及自己切身利益时又斤斤计较,提出一些过高或无理的要求。二是工作进展不均衡。总体上看,经济条件较好的、群众积极性较高的进展较快,经济条件较差、投入能力较弱的进展较慢。三是配套工作到位难。客观上由于群众自筹能力弱,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加之个别村组交通不便,增加了工程建设成本,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的进度。主观上是村工作组在协调物资、到户指导方面的思路不够宽、办法不够多、措施不够硬,务实敬业的精神还不够强,协调和指导工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劳力投入保障难。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较多,一部分家庭只有老人和儿童留守,建设所需的劳动力难以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的总体进度。

上述困难和问题,都亟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解决。每一个参与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单位和个人,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多做工作,多想点子,集思广益克服不利因素,总结经验抓住有利时机,全面推进我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三、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多年来,我县农村民居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质量安全、抗震设防等环节都缺乏有效管理,致使农村民居建设质量低、抗震性能差、普遍存在安全隐患。从我县的地震史可以看出,造成损失最严重的是农村民居。面对复杂和严峻的地震灾害,全面提高农村民居防震减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们要通过一批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村、示范户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民居建设管理机制,增强农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逐步消除农村不具备防震减灾能力的危旧民居,确保未来发生六级左右破坏性地震(相当于抗御地震基本烈度8°地震的能力)时,农村民居主要用房不倒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农村民房的抗震防灾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按照省、市下达任务,今年我县要完成800户拆除重建任务,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决定在白鹤滩、金塘、蒙姑3个乡镇实施,计划于今年6月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今天是3月18日,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3个月,时间非常紧、任务比较重,要高质、高效完成此项工作,我们务必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责任。

一是在全县工程建设任务安排后,各乡镇要迅速成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领导组及办公室,组建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并从有关站所调配骨干组成工作队伍开展日常工作;二是各乡镇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并按照《××县2008年第二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细化责任,把工作任务落实到村、到组、到户。三是项目乡镇除层层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思想动员和工作部署外,应采取多种方式对干部群众进行宣传发动,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四是县、乡(镇)、村要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建立领导分片负责,部门挂钩到村,干部任务到户等工作机制,并结合阶段性工作进展,制定检查、考核的相关标准,使各项工作更加明确、具体有序地开展。

(二)抓好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实施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资金投入是关键。我们必须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要按照“群众自筹为主,政府和社会支持为辅”的原则,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金融部门要加大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贷款支持力度,放宽贷款期限,简化信贷手续,方便和满足农户建房贷款的需要。各乡镇所有补助对象、补助标准、补助金额都要张榜公示和公告,民主评议确定,接受社会监督。资金必须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严禁任何人、任何单位挪用、挤占、克扣、截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对违反资金管理规定的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确保资金安全。

(三)抓好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是直接关系到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能否取得实效的核心问题。要始终坚持把“质量第一”的原则贯穿于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度服从质量,努力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县、乡(镇)、村要逐级建立工程质量督促检查组,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乡镇要配备质量监督管理的专职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日常监督检查、验收,做到质量监管一户不漏、现场环节一个不少,做到建设一户、抗震设防质量达标一户,杜绝隐蔽工程存在安全隐患,确保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要加强农村工匠的技术培训,采取集中学习、现场讲解、观摩、操作等方式对乡村建筑工匠进行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掌握农村民居抗震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建筑工匠,充实施工队伍,为保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四)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农民群众是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主体,各乡镇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通过各种大众传媒,采取板报、标语、专栏、入户宣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农村民居抗震防灾知识,倡导科学减灾理念,提高农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要大力宣传做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要积极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坚定农民群众的信心和决心,使我们的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获得群众的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关心和支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浓厚氛围。

(五)协调配合,加快建设的合力。

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各成员单位和实施乡镇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全力。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要切实担负起工作建设的统筹协调,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项目建设中的资金安排、技术指导、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和检查验收等工作。城乡规划建设局和防震减灾局要负责做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中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国土局要负责配套利农利民的宅基地政策;农村信用社要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贷款上给予积极支持。其他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努力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篇3

县委、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培训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县三年来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经验,部署20*年第二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县地处小江断裂、则木河断裂、莲峰断裂交汇部位,又属滇东地震活动带地段,历史上地震活动十分频繁,1900年以来在我县境内就发生5级以上地震13次,平均每8年就有一次5级以上地震。1930年5月15日蒙姑新塘村一带发生的6.0级地震,造成了当地除一人生还外,其余全部丧生的惨痛悲剧。近年来,我县地震灾害仍然频繁发生,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威胁。2005年8月5日发生的5.3级地震,造成了大量民房、学校受损、基础设施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的惨重损失,去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也给我县农村民居造成了严重损失。由于我县广大农村仍较大范围地存在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的房屋,甚至有房屋无基础、无圈梁、无构造柱,全县防震减灾形式不容乐观。我们要站在全局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构建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为民谋利的实事、为民解困的好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按照工程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抗御地震基本烈度8°地震的能力要求,抢抓工期、狠抓质量,按时、按质完成我县20*年第二批80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重建任务。

二、总结三年经验,全面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我县的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从20*年开始试点,20*年全面展开,20*年深入推进,三年共计实施民居地震安全工程3403户,其中,加固2021户,重建1382户,省、市、县共配套资金1142万元,工程覆盖白鹤滩、大寨、红山、包谷垴、崇溪、蒙姑等6个乡镇。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实施乡镇、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每年均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总结整个工程建设,我们主要实现了“一落实、三改善、五转变”。

一落实:深入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强农、惠农的系列化政策,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熟知“三农”工作的干部,培养了一批能工巧匠,为下一步更好地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改善:一是进一步改善和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通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加强了党群、干群之间的交流,增进了情感,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之间的和谐。二是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安全工程的实施,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原有村庄进行了规划,实现了管网改造,家家通水、通电、道路作了硬化处理。三是改善了村容村貌。居民的房屋变新了、变整洁了、变牢固了,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五转变:一是基础上的转变。所有重建房屋基础均做了宽50㎝以上浆砌块石或毛石混凝土,转变了直接在简单夯实的地基上建房的传统做法。二是构造上的转变。在房屋墙体的转角处与交接处均设有构造柱,基础顶、楼板处设有圈梁,转变了不设构造柱、圈梁的传统做法。三是连接上的转变。在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增设了拉接筋,转变了不添加墙拉筋的传统做法。四是结构强度上的转变。砌筑砖不低于mu10,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0,转变了传统不重视强度的做法。五是观念上的转变。在房屋建设中充分考虑将农业生产、庭院经济和生活设施相结合,转变了单纯建房的传统观念。

我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主体意识不够强。绝大多数群众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是支持的,但也有个别群众认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是上面的事,主动参与意识较弱,当涉及自己切身利益时又斤斤计较,提出一些过高或无理的要求。二是工作进展不均衡。总体上看,经济条件较好的、群众积极性较高的进展较快,经济条件较差、投入能力较弱的进展较慢。三是配套工作到位难。客观上由于群众自筹能力弱,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加之个别村组交通不便,增加了工程建设成本,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的进度。主观上是村工作组在协调物资、到户指导方面的思路不够宽、办法不够多、措施不够硬,务实敬业的精神还不够强,协调和指导工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劳力投入保障难。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较多,一部分家庭只有老人和儿童留守,建设所需的劳动力难以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的总体进度。

上述困难和问题,都亟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解决。每一个参与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单位和个人,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多做工作,多想点子,集思广益克服不利因素,总结经验抓住有利时机,全面推进我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三、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多年来,我县农村民居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质量安全、抗震设防等环节都缺乏有效管理,致使农村民居建设质量低、抗震性能差、普遍存在安全隐患。从我县的地震史可以看出,造成损失最严重的是农村民居。面对复杂和严峻的地震灾害,全面提高农村民居防震减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们要通过一批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村、示范户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民居建设管理机制,增强农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逐步消除农村不具备防震减灾能力的危旧民居,确保未来发生六级左右破坏性地震(相当于抗御地震基本烈度8°地震的能力)时,农村民居主要用房不倒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农村民房的抗震防灾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按照省、市下达任务,今年我县要完成800户拆除重建任务,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决定在白鹤滩、金塘、蒙姑3个乡镇实施,计划于今年6月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今天是3月18日,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3个月,时间非常紧、任务比较重,要高质、高效完成此项工作,我们务必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责任。

一是在全县工程建设任务安排后,各乡镇要迅速成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领导组及办公室,组建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并从有关站所调配骨干组成工作队伍开展日常工作;二是各乡镇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并按照《*县20*年第二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细化责任,把工作任务落实到村、到组、到户。三是项目乡镇除层层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思想动员和工作部署外,应采取多种方式对干部群众进行宣传发动,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四是县、乡(镇)、村要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建立领导分片负责,部门挂钩到村,干部任务到户等工作机制,并结合阶段性工作进展,制定检查、考核的相关标准,使各项工作更加明确、具体有序地开展。

(二)抓好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实施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资金投入是关键。我们必须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要按照“群众自筹为主,政府和社会支持为辅”的原则,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金融部门要加大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贷款支持力度,放宽贷款期限,简化信贷手续,方便和满足农户建房贷款的需要。各乡镇所有补助对象、补助标准、补助金额都要张榜公示和公告,民主评议确定,接受社会监督。资金必须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严禁任何人、任何单位挪用、挤占、克扣、截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对违反资金管理规定的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确保资金安全。

(三)抓好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是直接关系到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能否取得实效的核心问题。要始终坚持把“质量第一”的原则贯穿于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度服从质量,努力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县、乡(镇)、村要逐级建立工程质量督促检查组,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乡镇要配备质量监督管理的专职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日常监督检查、验收,做到质量监管一户不漏、现场环节一个不少,做到建设一户、抗震设防质量达标一户,杜绝隐蔽工程存在安全隐患,确保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要加强农村工匠的技术培训,采取集中学习、现场讲解、观摩、操作等方式对乡村建筑工匠进行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掌握农村民居抗震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建筑工匠,充实施工队伍,为保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四)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农民群众是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主体,各乡镇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通过各种大众传媒,采取板报、标语、专栏、入户宣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农村民居抗震防灾知识,倡导科学减灾理念,提高农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要大力宣传做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要积极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坚定农民群众的信心和决心,使我们的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获得群众的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关心和支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浓厚氛围。

(五)协调配合,加快建设的合力。

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各成员单位和实施乡镇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全力。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要切实担负起工作建设的统筹协调,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项目建设中的资金安排、技术指导、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和检查验收等工作。城乡规划建设局和防震减灾局要负责做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中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国土局要负责配套利农利民的宅基地政策;农村信用社要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贷款上给予积极支持。其他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努力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篇4

一、强化责任落实。成立由乡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乡直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民生工程领导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财政所,具体负责民生工程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各村、乡直相关单位确定一名民生工程联络员,负责民生工程工作的组织和落实。对照民生工程任务清单,分解细化、落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主体责任链条,健全能定责、可追责的民生工程绩效考核机制。

二、强化政策宣传。转变宣传观念,结合工作实际,把实施民生工程与开展脱贫攻坚、加强乡村振兴、整治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形成政策叠加和多方联动效应。发挥“互联网+”优势,提升宣传质量,重点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注重宣传实效和时效。发挥民生工程宣传主动性、把握针对性,不断创新宣传方式,进一步提升民生工程宣传效果。

三、强化精准推进。按月或按季度发放的资金补助类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对象户及时做好户申请、村申报、乡审核、县审批等程序,实行三榜公示、民主评议。参合参保等筹资类项目早实施,利用春节农民工返乡之际,完成养老保险等筹资性工作。提前做好本年度建设类项目规划,建立项目库、项目清单,争取早开工、早建设,持续加强过程管控,精准发力,确保既定的目标任务按序时推进、保质保量完成,确保惠民政策及时落地生根。

四、强化问题向导。以三项清单为抓手,对于各类工程类项目简化程序,提前做好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落实好工程的选址和勘探等前期工作,要求4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11月底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乡民生办、督查办定期对工程项目点进度进行抽查,结果直接列入年度目标考核。针对项目特点,根据时间节点,有重点的调度工作,抓重点、难点。对于日常调度、审计监督等发现的有关民生工程各类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加强约谈跟踪,一项一项整改到位。把问题整改工作与加强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切实举一反三,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努力从制度层面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五、强化平台应用。加快民生领域各类信息平台统筹应用,推进民生工作公开、公平和公正,提升民生工程组织实施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规范民生工程基础数据库填报工作,要求重点针对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合参保对象,劳动力就业信息数据库,农村低保、五保人员信息进行全面清查核对,确保信息准确完整、联系电话真实可用。

六、强化过程公开。深入推进民生工程项目网上公示工作,细化公示内容,对工程进展、受益对象、招投标以及政策法规等各方面进行公示,切实打造阳光民生。坚持督查常态化督查,不断推动工程进展,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监督。

七、强化信息报送。调整、完善信息报送、图片报送制度,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科学设定信息报送任务量,同时注重提高报送信息的质量,建立相应奖惩办法。

八、强化督查考核。按照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要求,进一步完善乡民生工程考评方案,对政策宣传、公开公示、信息报送、任务完成、资金监管、建后管养、档案管理等重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对先进村、先进单位通报表彰。

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篇5

项目名称:*市*区20*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区100个行政村

主管单位:*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体育局

建设单位:*区文体局

责任人:*(*区文体局局长)

建设内容及规模:利用村级公用土地,在全区*个行政村,建成标准化篮球场*个,占地面积为10万平方米;修建乒乓球台*个;购置相关体育器材。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万元,分项目投资额及比例为:基本设施建设投资*万元,占*%;设备购置投资*万元,占*%。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240万元,区级配套60万元。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

(一)*区基本情况

1、自然概况

(1)行政区划:20*年8月撤销原*市(县级),设立*区。全区辖17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3个街道办事处、252个行政村。全区东西长75km,南北最宽处43km,总面积1936km2,有汉、回、蒙、满等18个民族,其中汉族约占73%,回族约占26.5%,其他少数民族约占0.5%。20*年底总人口4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47万人,农村劳动力18.61万人,贫困人口6万人。

(2)地理位置:*市*区地处甘肃东部、*土高原腹部,位于东经1*°25′-1*°27′,北纬35°12′-35°45′之间。*

2、交通道路状况

*市*区为陕甘宁三省区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旱码头”之称。亚欧大陆桥复线宝(鸡)中(卫)铁路纵贯全境,312国道横穿东西,平定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宝中铁路最大货运站位于区域中央,天平铁路(天水—平凉)、西平铁路(西安—平凉)正在建设之中。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西接兰州,北上银川,东连西安,南下宝鸡,跨三省而连六县。全区共有车辆7208辆,其中客车2770辆,货车4438辆,货运量641万吨,年货物周转量53672吨,客运量896万人(次),周转量62747万人。城乡交通营运路线31条,公共汽车93辆,出租车1300多辆。

3、社会经济状况

据统计资料,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3%;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5.9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7.9亿元,农业总产值8.08亿元;全区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9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68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7.91万吨;20*年底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26.*万头。

(二)农民体育设施现状和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近年来,*区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坚持开展体育先进乡镇创建、体育三下乡、农民健身周等活动,促进了全区农民体育活动的开展。一是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建有业余训练点41处,经常参与锻炼的人数近3万人,占总人口的25%以上。二是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崆峒区现有业余体校1所,群众健身广场30多处,各类健身器材60多套,其中争取国家体育总局投资我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8套,价值160万元,有标准化篮球场(含学校)220个,乒乓球台300个。三是积极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群体工作人员队伍进一步扩大,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已发展到400余人,先后有7个乡(镇)被省体育局授予了体育先进乡(镇)。20*年白水镇被国家体育总局、农业部、农民体协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谐社会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中央提出了加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的根本指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农村体育工作发展,特别是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就必须加强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和基层体育设施的薄弱环节,重视推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和统筹城乡群众体育事业发展。二是缩小城乡差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力提升农民的基本素质。加快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发挥农村健身工程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三是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加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为农村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供了平台,把农民引向积极健康、文明的体育活动上来,使聚众,打架、斗殴等不良社会风气明显下降,崇尚体育开发产业的的浩然正气明显上升,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有力地促进农村的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四是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增强国民体质的现实需要。崆峒区坚持开展百万农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以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健身指导和体育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三下乡”活动,对农村体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动作用。农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农村体育活动空前活跃,特别是民间传统体育发展较快,成为促进当地文化、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但是,由于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农村体育基础仍然十分薄弱,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组织建设严重滞后,农村体育活动时冷时热,时断时续,农民的体质状况也大不如城镇居民。健身工程的实施,可以解决农村开展健身活场地的问题,推进农村体育发展,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体质。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是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有利于增强广大农民体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民的体质是整体素质的基础。加强农村体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农民体质,减少疾病,健全身心,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劳动生产力。二是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对于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和文明乡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是有利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农村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农民参与竞争、顽强拼搏的意识和团结向上、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四是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农村体育工作,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能有效引导日益富裕起来的农民增加体育文化消费,优化农村消费市场和生活环境,吸引社会资金对农村投入,拉动农村经济增长。五是具备开展农民健身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从我区整体来看,各行政村都具备建设项目所需要的土地、资金及水电配套设施等基本条件,切实可行。

四、拟建设行政村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涉及全区17个乡镇、西郊经济开发区和平凉工业园区的100个行政村,具体情况如下:

序号行政村名称人口(人)村集体经济积累(万元)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元)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具体数据省略

五、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建设目标

在我区17个乡镇、西郊经济开发区和平凉工业园区的100个行政村每村建设1个标准化篮球场,2张室外乒乓球台,满足农民群众体育健身需要。

(二)建设内容和标准

建成标准化篮球场100个,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修建乒乓球台200个并购置相关体育器材。篮球场用混凝土硬化篮球场510平方米(30米×17米),水泥罩面不小于10厘米,篮球场四周用三合土打平夯实不少于5米的平整空地。

六、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分项目投资额及比例为:基本设施建设投资200万元,占66.7%;设备购置投资100万元,占33.3%。

(二)资金筹措

本工程总投资3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240万元,区级配套60万元。

七、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从摸底调查、实施方案编制、批准立项开始至全面建成通过验收,建设期限两年,从20*年起至2008年底完成。

八、效益分析

一是项目建成后,为进一步落实《“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推动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发展和提升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二是项目建成后,将惠及我区农村的28万人民群众,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一低频休闲健身的场所,满足农民群众对体育健身活动的需要。三是项目建成后,对于增强广大农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移风易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有着重要作用。四是项目建成后,为农村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设施保障,真正体现了体育为经济建设、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九、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1、成立工作机构,强化组织领导。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发改、文体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财政、审计、建设、国土等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为成员的崆峒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和协调等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建立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度,全力抓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工作。

2、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切实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确保建设项目规范运行。区文体局要保证建设资金和配备器材及时到位,加强建设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同时,要严格资金使用监督与审计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各乡镇要对本辖区内的农民健身工程做到统一管理,确定专人负责管护,工程建设结束后,要对工程质量、安全检查验收,并对项目建设、经费结算和检查验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

3、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各成员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把该工程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一件大事来抓,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区发改局主要负责项目的申报、上下衔接等前期工作。财政部门要对建设资金进入国债专户,项目主管部门设立相应的专户,专人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同时,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和跟踪审核力度,杜绝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各乡镇要重视和支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工作,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实施工作。

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篇6

1.1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内蒙古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内蒙古地区作为我国的农牧业生产地区,农业经济在内蒙古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内蒙古地区的干旱气候严重影响了内蒙古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可利用的水资源不足造成农业生产的灌溉水源不够充足。同时,部分小型的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损坏现象严重,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加强内蒙古地区农田水利建设,能够在小型灌溉区实现节水改造,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加快内蒙古地区经济的稳步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1.2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能够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目前,内蒙古地区的农民收入较低,与其他地区存在较大差异,生活水平和质量均不高。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方便农民进行农业灌溉,节省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同时,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节水改造,能够调整灌区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1.3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合理配置水资源内蒙古地区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影响,干旱严重,同时,容易产生风暴。加强内蒙古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能够缓解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降低干旱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害以及风暴发生的频率,提高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减轻人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提高了内蒙古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进行了节水扩灌,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2内蒙古地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措施

2.1提高内蒙古地区领导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内蒙古地区的财政、水务、发改等领导要提高对小型农田水利的重视程度,成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领导小组,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工作指导。领导小组成员间要有明确的职责划分,落实责任体制,积极协调与群众间的社会矛盾,组织群众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对建设项目进行监督。领导小组要形成上下齐心的工作氛围,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实施。

2.2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资金配套管理体制内蒙古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要实现政府支持和农民自筹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机制,政府要加强对内蒙古地区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的补贴,增加政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农民自身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金筹集,实现自身农业生产的水利建设,促进自身灌溉条件的实现。内蒙古地区在增加资金配套投入的同时,还要努力实现支农资金的整合,优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应用和筹集,集中财力兴修农田水利。

2.3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中,要坚持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通过招标方式分配,认真贯彻落实监督管理和合同管理制度。保证农田水利建设能够找到具体的负责人,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透明性,强化对工程建设的监督力度,避免不符合工程规定的状况产生。同时,能够强化对工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和监督,实现资金利用率最大化,并且保障工程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4发动群众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公示制度明确,主要目的是让农民清晰的了解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以及让农民明确自身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担任的角色以及承担的责任。因此,政府要发动群众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中,将自己的意愿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提高建设积极性,实现小型农田水利为农民所用的根本目标,促进了农田水利建设。

2.5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后管理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建后管理,对于小型农田水利的成功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水利工程验收之后,工程的使用权、产权等要移交到相关部门进行管理,保证工程的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同时,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及时解决工程存在的问题,避免问题长期累积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发挥。并且对于小型农田水利的水价也要进行科学合理地制定,保证工程建设的良性运行。

3结束语

内蒙古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基本情况决定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促进作用。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理,才能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作用的发挥,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的发展。

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篇7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3)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4)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5)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针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加强种质资源和知识产权保护。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加强气象为农业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6)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资料和饲料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2006年要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通。

(7)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收益,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积极保持供求平衡。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快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产业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继续执行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政策,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资金。

(8)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试点。要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兽医队伍。积极发展水产业,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发展远洋渔业,保护渔业资源,继续做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

(9)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并可通过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通过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切实解决龙头企业收购农产品资金不足的问题。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税改革试点。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

(10)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制定相应的财税鼓励政策,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l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外来人口较多的城镇要从实际出发,完善社会管理职能。要着眼兴县富民,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务,增强县级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12)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务工农民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

(13)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要加强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对农民实行的“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深受欢迎,效果明显,要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2006年,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其他地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适应农业生产和市场变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的支持保护制度。

(14)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要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加大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继续增加扶贫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使用效益。继续动员中央和国家机关、沿海发达地区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切实做好贫困缺粮地区的粮食供应工作。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15)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在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继续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加大大型排涝泵站技术改造力度,配套建设田间工程。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逐步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切实抓好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要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科学施用化肥,引导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地力。增加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试点。农业综合开发要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改造中低产田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稳定完善政策,培育后续产业,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继续推进退牧还草、山区综合开发。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加强荒漠化治理,积极实施石漠化地区和东北黑土区等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建立和完善水电、采矿等企业的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从水电、矿产等资源的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企业所在地环境的恢复治理,防止水土流失。

(16)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基础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集中式供水,提倡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质供水。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从2006年起,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普及户用沼气,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尽快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续建配套工程。加强小水电开发规划和管理,扩大小水电代燃料试点规模。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办法给予支持。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逐步把农村公路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管护纳入国家支持范围。

(17)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村庄规划工作,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可从各地实际出发制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重点解决农民在饮水、行路、用电和燃料等方面的困难,凡符合目录的项目,可给予资金、实物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大力节约村庄建设用地,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注重村庄安全建设,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村庄的危害,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要本着节约原则,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防止大拆大建,防止加重农民负担,扎实稳步地推进村庄治理。

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18)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继续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力度监管和规范农村学校收费,进一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19)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不断增加投入。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20)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从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可对乡村医生实行补助制度。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加大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力度。增加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经费预算,组织城镇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持农村,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21)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

(22)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军烈属优抚政策。积极扩大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和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实施范围。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3)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24)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2006年,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通过试点、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确保社会稳定。要按照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和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认真解决机构和人员臃肿的问题,切实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中央和省级政府要更多地承担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深化农村学校人事和财务等制度改革。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各地要对乡村债务进行清理核实,2006年选择部分县(市)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妥善处理历年农业税尾欠,完善涉农税收优惠方式,确保农民直接受益。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将农业职工土地承包费中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的费用全部减除,农场由此减少的收入由中央和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国有农场要逐步剥离办社会的职能,转变经营机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25)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国家开发银行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继续发挥农业银行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各地可通过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办法,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扶持。

(26)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健康发展。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建立产销区稳定的购销关系,加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步伐,按照缩小征地范围、完善补偿办法、拓展安置途径、规范征地程序的要求,进一步探索改革经验。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拓宽就业安置渠道,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七、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27)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学习贯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继续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广泛联系群众,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关心和爱护农村基层干部,继续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农村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

(28)切实维护农民的民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29)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在继续增强农村集体组织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发挥国家基层经济技术服务部门作用的同时,要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引导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益。鼓励发展农村法律、财务等中介组织,为农民发展生产经营和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

八、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0)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我国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件大事,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重点,每年为农民办几件实事。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门都要明确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特别是宏观管理、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要充分考虑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加强指导服务,帮助基层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31)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规划工作。各地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为制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加强饮水安全、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

(32)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的服务。要形成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0727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3月6日 07:44
下一篇 2024年3月6日 07:46

相关推荐

  • 国旗下关于禁毒的讲话稿

    禁毒工作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禁毒需要我们人人参与。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国旗下关于禁毒的讲话稿,仅供参考。 国旗下关于禁毒的讲话稿【篇一】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

    2023年1月24日
    160
  • 防溺水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防溺水安全教育心得体会7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以下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防溺水安全…

    2023年1月27日
    185
  • 辞职申请书范文(精选10篇)

    在当今不断发展的世界,用到申请书的地方很多,我们在写申请书的时候需要注意问题。什么样的申请书才是合理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辞职申请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辞职申请书1 尊敬的…

    2023年8月13日
    151
  • 《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毛泽东 (一九六二年一月三十日)

    看起来,我们有些同志,对于马克思、列宁所说的民主集中制,还不理解。有些同志已经是老革命了,“三八式”的,或者别的什么式的,总之已经做了几十年的共产党员,但是他们还不懂得这个问题。他…

    2023年1月23日
    185
  •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演讲稿(精选22篇)

     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演讲稿,为了让您在写演讲稿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演讲稿,欢迎阅读,希望…

    2024年1月19日
    175
  • 2022年医务工作者年终工作总结

    2022年医务工作者年终工作总结(精选7篇) 很快就到年底了,经过过去一年的努力,大家一定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很好地总结了今年的工作!也是时候准备一份工作总结了,千万不能认为工作…

    2022年12月18日
    17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