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过市的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舟行过市的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①。

  长洲尤翁开钱典②。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lì)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尝舟行过市桥(乘船) B.因好语遣之(打发)

  C.某将衣质钱(抵押) D.反出詈语(返回)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B.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C.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D.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2分)

  译文:②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3分)

  译文:

  4.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1. D

  2. A

  3. ①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

  ②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

  4. 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物;从其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659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1月10日 11:24
下一篇 2023年1月10日 11:24

相关推荐

  •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    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妄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

    2022年12月17日
    226
  • 《叙小修诗》“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叙小修诗  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存者仅此耳,余惧其复逸也,故刻之。弟少也慧,十岁余即著《黄山》、《雪》二赋,几五千言,虽不大佳,然视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无以异也。然…

    2022年12月31日
    216
  • 梅尧臣《东溪》阅读答案及赏析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

    2023年4月10日
    258
  •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   引导语: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不可缺少的,而文言文要注意的就是实词虚词等,下面介绍文言文中实词都有哪些,希望对高考备考考生在语文复习中有所帮助。 …

    2023年1月4日
    178
  • 《李遥买杖》的文言文翻译

    《李遥买杖》的文言文翻译   《李遥买杖》是古代的寓言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李遥买杖》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逾年,至…

    2023年1月10日
    245
  • 《赵襄主学御》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不在马《韩非子》 赵襄主学御(驾车)于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不久)与于期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

    2022年12月17日
    25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