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疑启智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

以疑启智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

  本文阐述了通过“自学存疑—质疑答难—设疑引议—启思释疑—述疑多练”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如何达到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学的教师的教双边有效的结合,从而真正有效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智能。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老师们往往把它上成文言词句的落实课、翻译课、串讲课,弄不好会死气沉沉,学生毫无兴趣。一篇古文,典型的字句总是那么多,似乎很少有变通的天地,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文言文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形式上动点脑筋。以“疑”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缘疑而入又缘疑而出,通过求“疑”的启化式教学法,传授知识,培育学生智能,是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自学存疑,为课堂施教做准备。

  自学存疑,指学生自学课文,存疑置难。自学并非放任自流,它要求学生在自我阅读时对照注解疏通课文,标出疑难字句。可以说,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自学能力是一种不断提高发展的能力,不是一两次自学活动就能获得,每次自学活动好象点,自学能力犹如线,无数点构成线,教师指导的每次自学存疑,都有这是这线上的一点,就这一点力求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自学存疑是教师课堂施教的前提,学而生疑,疑而求知。

  二、质疑答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因素。

  疑答难,指学生询疑问难和教师释疑解难,它以自学存疑为基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鼓励学生缘疑质难,能起激发和开拓思维的作用。

  为了有效地组织质疑答难,老师可先集中让学生发问,汇总后再作解答,或者让学生一一质疑,老师一一及时解答。也可以归纳学生所问,然后让学生互议,再作解答。这种方式虽然有时过多占用了课堂时间,但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能集思广益,切磋越充分,越深入,释疑就越准确,越深刻。况且学生自释疑难猎取知识,较之由教师答疑而接受知识更具主动性。

  课堂质疑答难中,教师要调节好课堂教学的“放”和“收”。质颖是明放,让学生敞开思路、广开思路;而教学形式变换是暗收,让学生有效地利用课堂有限时间,掌握字、词、句的含义与用法。明放而暗收,把整个质疑问难控制在一定尺度的范围内,以顺利地完成预定教学计划。

  课堂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种,质疑也必然会来自各个不同的方面,教师必须迅速而准确地作出相应判断,有针对性的答疑,善于应变。优生和差生在质疑时往往深浅度不一,教师要见机行事,略释浅显,详释深难。学生提问时的思维活动不完全遵循老师设计的轨道,质疑若涉及不到的重点,而又任其发问,课堂势必失去控制,时间就会不够用,这便需要顺势释疑,即顺着学生的某一提问引向重点问题的讲析,犹如“顺水推舟”。

  三、设疑引议,营造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合作探究问题。

  设疑引议,是指老师设置思考题,学生集体讨论,寻求答案。

  疑是启开思维大门的钥匙。设疑贵巧,巧在以疑诱发、点拨和引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发散性、创新性和凝聚性;设疑也贵精,精在突出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特点,在这四点上,让学生疑深、疑透、疑广。教师一般可设置以下几种思考题型作指向训练:

  1、判断型:如《山坡羊.潼关怀古》: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有几种不同看法,哪一种对?为什么?

  (1)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2)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

  (3)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作者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的评判。

  (4)表达了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这两句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这类题弄不单是追求思维结果,而且注意思维过程,以便引导评定,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2、连贯型:如《送东阳马生序》第二段的教学:(1)本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3)作者写这些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何在?

  三个题环环相扣,通观整个设疑,好似串珠式的不散不乱,由此及彼,引导学生在不中断的思维过程中连锁反应。

  3、比较型:将相近的一组内容形式列在一起,把相应的各部分联系起来比较,确定对比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试比较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和杜甫的《望岳》的异同。

  精巧设疑,是为了引思、引议,因此老师提出思考题后便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们在议疑时,既有冷静思考,又有热烈讨论,动静结合能使课堂呈现出轻松活泼井然有序的良好状态。同时,学生们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修正,通过集体语言和集体思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老师设置的疑难,获得一定层次的解答,为下步释疑作辅垫。

  四、启思释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多向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

  启思释疑,指引导启发,析疑释疑。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等演示或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析述,把学生引向释疑的边沿,诱发他们的思维,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主动释疑。老师善于抓住学生思维过程,因势而导,三言两语扼要指点,切中关键,以启开学生思路,破除阻碍,化难为易,顿开茅塞。如《天净沙秋思中“古道西风瘦马”的释疑:

  师:作者为什么用“瘦”描写马?

  生:因为旅途很辛苦,很疲劳,马累瘦了。

  师:马都累瘦了,那旅行的游子怎样?

  生:马都累瘦了,游子在旅途历经的艰难苦辛则不言而喻了。

  师:这样写马有什么作用?

  生:通过写与游子相关的“瘦马”,从侧面烘托出游子的疲困。

  师:这一句写了游子怎样的“思”?

  诱到这一步,自然水到渠成。学生的思路出闭塞到豁然,认识出困惑到领悟,不假思索就体会到了。

  学生:“古道西风瘦马”写出了游子漂泊时的凄苦、困顿的愁思。

  五、述疑多练,巩固学生所学,促进智能发展。

  课堂上让学生有意识记忆,把对“疑”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出来,使获取的知识得到温习、巩固和运用。如《临洞庭》一课:

  生:关于“波撼岳阳城”一句,老师认为:岳阳城位于洞庭湖东北面,八月秋水齐岸,湖面浩瀚无边,当西南风起,汹涌的波涛便朝东北方向涌去,于是诗人产生了一咱主观感觉,仿佛岳阳楼被波涛撼动了。而老师认为,这句诗不是写主观感受,而是写实景,“涵虚混太清”的壮阔洞庭湖面,也涵混了岸边岳阳城的倒影,当风起云涌,水面的倒影也随之起伏摇撼。

  师:诗人登岳阳楼而临洞庭,湖面浩渺,岸边的岳阳城为之而动,水中倒影亦不足观,因此诗人主要是从抒发主观感受写景。当然,登高纵目,百里洞庭尽收眼底,波撼岳阳城的倒影也是实观之景。此诗名用所感写所见,虚中有实。

  在这一叙述中,同学提出的独到见解和老师据此所作的综合析述,使知识得到了更圆满的补充。

  课堂上让学生充满问题,经过教师激发,,以“疑”启智,学生成为主人,越来越敢于面对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乃至不断地探索新问题,真正做到知识传授和智能培养相结合,达到文言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506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1月22日 13:37
下一篇 2022年11月22日 13:37

相关推荐

  • 《五代史宦者传》论原文及翻译

    《五代史宦者传》论原文及翻译   导语: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五代史宦者传》论原文…

    2023年1月6日
    206
  •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的词意:西风萧瑟,溪桥边树枝头的枯叶被吹得零落纷飞,菊花也垂首自哀,尽显秋的荒凉。 出自张榘《青玉案·被檄出…

    2023年3月22日
    229
  • “赵贞吉,字孟静,内江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赵贞吉,字孟静,内江人。六岁日诵书一卷。及长,以博洽名。最善王守仁学。举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俺答①薄都城,谩书求贡。诏百官廷议,贞吉奋袖大言曰:“城下之盟,《春秋》…

    2023年1月2日
    219
  • 义鹊的文言文翻译

    义鹊的文言文翻译   喜鹊只是一种鸟类,却能如此懂得怜悯、爱护弱者,这样讲仁讲义。而有些人却毫无人性,不仁不义,因此,他们是连禽兽都不如的。下面是义鹊的文言文翻译请参考!   义鹊…

    2023年1月7日
    346
  • 乌鸦与蜀鸡文言文翻译

    乌鸦与蜀鸡文言文翻译   导语:乌鸦与蜀鸡的故事告诉我们,狡猾隐蔽的敌人不仅像凶残露骨的敌人一样可恨,而且更难防范。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乌鸦与蜀鸡的文言文翻译的相关内容。欢迎大…

    2023年1月7日
    301
  • 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注…

    2023年5月7日
    1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