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黄雀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野田黄雀行
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①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位掌权,对曹植心存疑忌,本诗作于曹植的至交丁仪、丁廙被杀之时。②捎:挥击,削破。③摩:接近、迫近。
1.“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诗歌是怎样以对比手法来塑造少年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分)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或用比兴手法),(2分)以树大招风、海阔生波来暗喻自己险恶的政治处境,表达自己内心的悲愤与忧惧,(2分)同时奠定诗歌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
2.(6分)
①以黄雀的弱小与鹞的凶狠作对比,表达少年对强权的愤恨之情;
②以罗家得雀的喜悦和少年见雀被俘的悲苦心情作对比,表达少年眼见弱小被欺凌而无能为力的悲苦心境;
③以黄雀投罗的实写和脱网高飞的虚写作对比,表达少年救助友人的心愿;
④以初时对“利剑不在掌”的叹恨和结尾对“拔剑捎罗网”的向往作对比,表达少年对济难之权的希冀和实现凌云壮志的憧憬。    (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译文
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
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
你没有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
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
拔出利剑对着罗网用力挑去,黄雀才得以飞离那受难之地。
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茫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示谢意。

赏析:
《野田黄雀行》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的诗作。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位掌权,杀了曹植的至交丁仪、丁廙,曹植却无力相救。《野田黄雀行》所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悲愤情绪。此诗通过黄雀投罗的比喻,抒写朋友遭难而无力援救的愤慨,塑造了一个解救受难者的少年侠士的形象,寄寓诗人的理想和反抗情绪。全诗意象高古,语言警策,急于有为的壮烈情怀跃然纸上。

史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借故杀了曹植亲信杨修,次年曹丕继位,又杀了曹植知友丁氏兄弟。曹植身处动辄得咎的逆境,无力救助友人,深感愤忿,内心十分痛苦,只能写诗寄意。他苦于手中无权柄,故而在诗中塑造了一位“拔剑捎罗网”、拯救无辜者的少年侠士,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曲。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8470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3月12日 12:08
下一篇 2023年3月12日 12:08

相关推荐

  • 皮日休《贫居秋日》阅读答案

    贫居秋日   皮日休 亭午头未冠,端坐独愁予。 贫家烟爨稀,灶底阴虫语。 门小愧车马,廪空惭雀鼠。 尽室未寒衣,机声羡邻女。 1.首联是从哪些方面描绘贫居者的?  (3分…

    2023年4月9日
    218
  • 韦承庆《南中咏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南中咏雁 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注]据《旧唐书·韦承庆传》载,神龙初年,韦承庆在核审张易之弟张昌宗罪行的过程中,“…

    2023年4月9日
    223
  • 二翁登泰山文言文翻译

    二翁登泰山文言文翻译   二翁登泰山体现的是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小编整理了二翁登泰山文言文翻译,欢迎欣赏与借鉴。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2023年1月6日
    315
  • 《孟子见梁襄王》原文和翻译

    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梁惠王上,古文。主要表述孟子劝解梁惠王做一个仁君的故事。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出, 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

    2022年12月31日
    229
  • 《宋史·李遵勖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李遵勖传》文言文翻译   李遵勖(988—1038),生于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卒于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初名勖,因娶宋真宗赵恒妹万寿公…

    2023年1月8日
    248
  • 韩愈《杂说一》原文翻译赏析

    【题解】 这是一篇杂文,以龙和云的关系来说明君臣之间必须相互依赖,贤臣不可没有圣君,圣君也须依靠贤臣。写作目的在于提醒君主重用贤臣。但文章写得很含蓄委婉,其真正用意在文中始终没有明…

    2022年12月30日
    21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