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阅读答案及赏析

七律•长征
毛泽东
发表时间: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首联赞美了红军的什么精神风貌?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6分)
2、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具有哪些含义和作用?请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了“不怕”“远征难”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2.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简析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421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11日 00:15
下一篇 2023年4月11日 00:15

相关推荐

  • 文言文练习:徕宁果木记

    文言文练习:徕宁果木记   阅读下文,完成22-28题。(12分)   徕宁果木记   昆仑踞西域之胜,世传为仙人出入之所,嘉树珍果,萃于其地。徕宁地近昆仑,得其馀气,多暖而少寒,…

    2023年1月10日
    266
  •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曹端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曹端   曹端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曹端。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

    2022年11月20日
    275
  •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怎么教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怎么教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在乎什么。   周二上午,听了厦门六中杨书松老师在珠海借班做课,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必修语文第三单元的第1课《寡人之于国也》。   …

    2022年11月22日
    253
  •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阅读答案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

    2023年4月5日
    300
  • 苏轼《临皋闲题》原文注释及翻译赏析

    临皋闲题 苏轼 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②新第③园池,与此孰胜⑥?所不如者,上无两税④…

    2023年1月3日
    320
  • 王又曾《经天姥寺》阅读答案及解析

    经天姥寺 (清)王又曾 天姥峰阴天姥寺,竹房涧户窈然通。 老僧敲磬雨声外,危坐诵经云气中。 禅榻茶烟成夙世,天鸡海日又春风。 回头却忆十年梦,梦与山东李白同。 (1)诗歌前两联是怎…

    2023年4月4日
    31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